当前位置 : 首页 >> 培训体验 >> 新闻资讯 >> 头条新闻 >> 正文
要做一粒好种子
日期 : 2021年06月08日 15:14:12来源 : 农民日报
小满刚过,南方的早稻即将拔节孕穗,东北大地也开始了繁忙的插秧季,而在病危之际还在关心稻子长势的袁隆平,却再也看不到新一季的丰收了。
噩耗传来,种业界一片哀悼,点点滴滴,音容宛在,他是同行眼中的领路人,他是育种人心中的良师益友,他是“学生的天”、是“育人的大家”。采访中,记者听到了哽咽和不舍,更感受到了种业人的决心:致敬和学习他永不停歇、勇攀高峰的育种家精神,传承与发扬他追求高产、造福人类的“种子梦”,为继续做大做强民族种业作出贡献。
他的科学成就永留青史
作为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袁隆平是一名伟大的育种家,他在科研育种上的真知灼见,令同行肃然起敬。
“从科学领域来讲,一直以来,袁老都非常有远见!”从事水稻育种30多年的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程式华激动地说:“无论是20世纪60年代初启动杂交水稻研究,从三系发展到两系,再向一系杂交水稻发展,还是亚种间远缘杂交等技术的研究和规划,以现在来看,都非常具有前瞻性。”
在程式华看来,袁隆平是一位良师益友。“1996年启动超级稻攻关项目以来,我担任项目验收组组长,多次和袁老共事,每次到杂交水稻中心参观、学习,他都会亲自陪我们到田间地头走走,探讨交流,对我们开展工作有很多启发。”
在杂交稻育种这条伟大征程上,袁隆平作为领路人,他一直热心帮助同行,不断把这项事业做大。
“袁老在工作上的关心和支持,一直激励、鼓舞着我。”回首近50年育种生涯里与袁老的接触和交流,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无比动容。
“根据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理论,1980年培育出恢复系‘明恢63’,81年培育出了‘汕优63’。我把品种试验结果交给袁老师看,向他寻求明年参加全国试验的意见,他认真看过后,说‘好,有潜力’,这份肯定给了我将‘汕优63’向全国推广的决心。”回忆当时袁老的神情和语气,谢华安记忆犹新。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袁隆平的杂交理论不仅开创了水稻育种的新境界,也为其他作物的杂种优势利用作出了杰出贡献。
“从生物学上看,杂交水稻与杂交小麦就像亲兄弟。”作为国内杂交小麦科研育种的领军者,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昌平就受益于袁隆平的亲自指导,“他是我们的导师,自任北京市农科院杂交小麦中心科学顾问以来,他亲自指导十余年,使我国杂交小麦跃居国际领先。”
如今,北京杂交小麦已走向“一带一路”,开始造福世界。“我们将永记袁老的教诲,立足自主创新,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解决人类饥饿难题作出更大贡献。”
他的梦想照亮种业前行
袁隆平的离世对中国乃至世界科学界、农业界都是巨大损失,但他的光芒将永远照耀着育种人砥砺前进。
“他对水稻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一生在不断追求水稻高产,达到一个目标,他没有说就歇歇吧,而是马上制订下一个目标。”在中国种子协会会长张延秋看来,这是一种永不停歇、永不止步的科研精神。
其实,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已经高龄的袁隆平为何不停下脚步歇一歇。2019年,袁隆平深情讲述:“科学探索无止境,在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上,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为了这两个梦,谁搞杂交水稻他都支持,他都高兴。”张延秋告诉记者,袁隆平生前特别关注种子企业,“只要是为了杂交水稻发展,需要他做的,都会帮着去做。”
田冰川对此深有体会。2017年,他联合动植物种业领域20余家龙头企业创办国科农研院,并在京设立公益性的种业工坊。为此,他特去拜访请教袁隆平。
“他了解情况后,深加勉励,慨然支持,说中国种业不要工坊,要创新,要走向未来。他亲笔题写了‘种业创新展馆’的名字。”回忆起来,田冰川仍十分激动。
2019年后,田冰川来到长沙担任华智生物总裁,携团队再度拜访,袁隆平亲笔题写“国家水稻分子育种中心”。如今这十个大字矗立于企业园区主楼之前,鼓舞着企业前进和创新。
他的薪火将永续相传
在袁隆平生前最后的日子里,他念念不忘的还是杂交水稻事业,希望弟子们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把杂交水稻推广好。
犹召是隆平高科的一位“80后”科研育种人员,自2010年毕业以来就长期在公司的南繁育种基地工作。袁隆平去世的当天,犹召正在三亚水稻田间做科研,“袁老师就是我们的天,他走了,感觉天塌了,内心很悲痛。”
犹召说自己是被袁老深深影响的年轻一代。“我在四川农业大学最开始学习的专业是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当时被袁老的‘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所吸引,所以大二就换了专业,学习种子科学与工程。”犹召告诉记者,袁老师不仅是科研育种的“大家”,更是育人的“大家”,他告诉我们,“做育种心要沉下来,根要扎下去”“下田看稻家常便饭,勤于思考灵感闪现”,让我们受益匪浅。
传承,是种业界以及青年一代缅怀袁隆平最特别的方式。“袁老的梦就是我们所有人的梦,我们要把袁老的事业继承好传承好,继续照亮稻田,圆梦稻田。”
“我们将牢记袁先生的教诲和遗愿,全力投入水稻育种创新,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吉林省松原粮食集团水稻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宝蒙权表示,近期将建设松嫩两江流域水稻种质资源库,全力加快优质粳稻育种步伐。
“执着奋进、不断创新、团结协作是隆平精神的内核。”荃银高科总经理张琴表示,“作为企业来讲,创新是立足之本,未来我们要发扬隆平精神,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企合作,在育种创新上不断进取,继承袁老种业报国富民的遗志,打造大国农业的‘中国芯’。”
袁隆平曾说过,“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他走了,却将粮食的种子、创新与奋斗的“种子”留给了后来人。
每当风吹过稻田,我们就会想起您……
网站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