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培训体验 >> 新闻资讯 >> 头条新闻 >> 正文
新时期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供给方式的创新
日期 : 2020年07月28日 17:0:4来源 : 农民日报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发生显著调整变革,链条不断延伸,功能不断拓展,很多农技人员的技术、知识、经验不能充分满足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需要。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以下简称“特聘计划”)通过创新农技服务机制、立足一线选择人才、注重实效考核标准等有力举措,充实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解决了农技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等突出问题,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筑牢科技服务“基本盘”。
以“机制活”破解“体制僵”。《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村农业技术服务站点和农民技术人员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特聘计划是落实上述法规的具体体现,其实质是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达到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的目标。特聘计划无须增加农技推广机构的编制,不占用岗位职数,可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加快适用服务购买速度,大大降低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协调工作难度。
让“一线主体”解决“一线难题”。特聘农技员主要是从当地“土专家”“田秀才”和农业科研教学单位长期在一线开展服务的科技人员中招募,不求八面玲珑、样样精通,但必须有丰富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协调能力,熟悉乡村产业、了解当地农民、掌握产业发展关键技术要领,能够“即插即用”。
将“重结果”替代“走形式”。特聘计划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明确,即按照发展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带动贫困农户精准脱贫等要求,开展以农技服务为核心的农业农村全程化综合性服务。特聘农技员对年龄、性别、学历没有硬性要求,可以“全职”也可以“兼职”,不坐班、不考勤,完全以服务实效和百姓满意为准绳,谁能解决问题就让谁上,实现择优服务、服务到位。
“特聘计划”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农技服务的市场化、高效化供给,填补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由于编制不足、知识老化、精力不够等造成的特色产业技术服务“真空”,为新时期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探索了新路径。为此,建议下一步宜从扩大实施范围、加大投入力度、补充人才队伍等方面进一步优化。
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实施“特聘计划”。产业是乡村振兴之基、农民富裕之源。农业地区大多自然资源丰富、生态基础良好,具有生产优质农产品的天然优势,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特色发展以及农民经验型行为习惯改造等均需要新理念、新技术、新服务、新方式的支撑引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特聘计划可在全国更大范围、围绕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推广实施,通过科技服务下沉将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让更多的一方水土造福一方百姓。
前置科教资源,加大一线科技服务支持力度。农业产业发展处在“三农”生产第一线,对成果、技术、人才的需求最迫切,但目前很多农业科技成果、项目、基地、人才等还没有有效传递到这一“神经末梢”。要将农业科技资源进一步向产业一线前移,加大对一线科技服务的投入力度。几年实践证明,特聘农技员作为提供政府购买农技服务的供给主体,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要针对制约地区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和服务需求,依托特聘计划广发英雄帖,谁能有效解决问题谁来“揭榜”,谁的服务得到群众肯定谁就获得长期服务的机会。
强化人才培养,增长特聘农技员知识才干。特聘农技员是在一线精选的实用人才,很多是乡村“能人”“乡贤”,是民间的“奇人异士”,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稳定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是短期作业,而是长期事业。不仅要将特聘农技员用在服务产业发展的“刀刃”上,还要注重长期的培育、培养,创造交流、培训的机会,提高知识才干和获得感,使其素质能力紧跟形势发展需要,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打造后备人才力量,为乡村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网站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