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当前位置 : 首页 >> 12316动态 >> 正文

平谷“生态桥”如何架起绿色发展新通道?

日期 : 2017年12月22日 15:33:31来源 : 点击 :

平谷农民用树枝换有机肥。

  作为北京最大的果品基地,平谷区拥有22万亩世界最大的桃花园。然而“平谷大桃”这张响亮名片背后,也有农民田间地头儿的烦心事,更是影响环境问题的大难事。果园每年产生大量的废弃枝条、落果落叶,枝条随意堆放,废叶焚烧,对农村环境和大气造成了严重污染,冬季天气干燥,安全隐患尤其突出。

  今年以来,平谷区创新推行的“生态桥”工程,为枝条、养殖污水等废弃物找到了出口。通过把废弃资源循环利用,帮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环境,解决了田间地头儿的烦心事和环境治理的大难事。今天,咱们来说说“生态桥”如何架起了绿色发展的新通道。

  一问:“生态桥”是什么?

  “生态桥”工程,就是将农业废弃物,如:果树枝条、蔬菜植株残体、秸秆、养殖业产生的粪便污水等进行再加工,生产出富含有机质的复合肥,帮助农民在耕种的同时对土壤进行改良的生态农业方式。

  但是,这个项目可不是简单的循环农业,本质上是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一种尝试。

  “生态桥”工程由政府100%投资注入企业或合作社,由企业购置所需设施设备,并进行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收购农业废弃物进行再加工,变成有机肥还田再生产。农民1吨树枝子可以换1吨有机肥,其中的差价来源于政府的一次性投资。政府以100%投入换1%的股本,但拥有51%的收益分配权,政府只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其他所得利益用于返还社员或企业扩大再生产。由此形成一种拨款变投资,投资变股份,股份变权利和收益的良性机制。通过政府资金“拨改投”的形式,实现了由“把蛋放在锅里”,向“把蛋放在窝里”的转变。该模式中,政府投资的来源是5笔钱的整合:粉碎回归土壤的费用;焚烧后大气污染治理的费用;堆积后火灾预防和火灾处理的费用;土壤改良需要投入的费用;生态化改造需要投入的费用。这5项投入逐一开展,需要5个部门花5笔资金,现在“生态桥”一项投入可以解决,而且可以节省80%的资金。

  二问:为何有“生态桥”?

  平谷区有果园38万亩,每年产生的树枝、树叶等废弃物能达到20万吨以上,再加上农户种植的蔬菜等农作物的植株残体、秸秆每年也能产生17余万吨的废弃物,养殖禽畜产生的粪便污水60余万吨,如果不及时创新治理方法,这些农业垃圾将导致产生“烟、污、堵、毒”,环境“脏、乱、差、险”等问题。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解决桃树枝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最后一公里”,建设生态平谷急需破题。

  沿着“最后一公里”对政府、企业、农户、基层党支部进行梳理,平谷区发现,政府有责任缺政策,有投入缺效益,有分工缺整合;企业有市场缺政策,有能力缺动力,有技术缺资源;农户有需求缺政策,有资源缺技术,有利益缺合作,有动力缺能力;基层党支部有引领缺政策,有服务缺技术。这四个“断头”如何打通,就成了建设生态平谷的“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经过反复论证、研讨,年初开始,平谷区在刘家店、大华山、南独乐河等8个乡镇创新试点“生态桥”工程,尝试将农业废弃物加工为复合肥再进行土壤改良的生态农业方式,通过生态资源的全循环利用,形成生物质收集、利用、加工和增值的新产业,可以使土壤有机质增加,促进化肥减量,帮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环境,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废弃物全循环和生态利用。

  三问:“生态桥”做什么?

  平谷区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通过创新技术,引导生产企业或合作社成立公司,收购桃树枝等农业废弃物进行深加工,生产绿色环保安全的有机肥,再将其按比例与农民置换桃树枝等废弃物,再度还田生产。刘家店镇、大华山镇和大兴庄镇成为第一批“生态桥”工程试点,各镇根据各自情况,尝试不同的就地转化方式。

  刘家店镇作为平谷大桃的主产地之一,这里主要试点将果树枝杈粉碎后同禽畜粪便或沼液沼渣等混合制成有机肥,帮村民节省肥料钱的同时还能替代化肥改善土壤状况,增强土壤肥力;在同样以果园为主的大华山镇,则主要尝试将农业废料进行材料化处理,制成活性炭、菌棒等,并在合适的村子尝试就地粉碎,添加生物菌在原地发酵成肥料还田。在大兴庄镇,“生态桥”建立畜禽污水处理站,由社会化服务公司将辖区内无法就地种养结合利用的养殖污水分户收集、转运到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污水作为肥水再直接用于浇灌林木、大田等,实现消纳和零排放。

  四问:“生态桥”带来了什么?

  “生态桥”在实现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同时,打通了农业生产的多个链条。

  ◆信息链 “生态桥”项目的实施需要多部门共同协作才能完成,但之前各部门的信息不能互联与共享。生态桥重建部门信息链,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有关信息统一规划,互联共享,真正实现“大数据”管理。

  ◆产业链 “生态桥”模式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能源业等多种产业类型。政府在政策支持、土地供给、为企业服务上下功夫,降低优质企业发展成本,实现农业废弃物统一收购、加工、包装、上市、销售的规模效应,同时开发多元化农产品,如:有机肥、菌棒、活性炭等,提升产品附加值。

  ◆行政链 “生态桥”助推建立了“管制+自治+监制”的三元协同行政体制模式,政府管制重心下移,统筹农、水、林、土等资源;村级自治着重发挥村民公约的管理作用,村民转被动为主动;行政监督加强对政府、村级组织和各级干部的资金使用、政策执行、依法行政等方面的监督,确保安全、合法、有效。

  ◆运营链 “生态桥”实现由政府定菜单、包买单,企业搞生产、抓核算,农户出资源、得实惠,达到政府责任、企业利益、农户受益的和谐统一。

  全链条治理新模式的效果已经开始凸显。截至目前,“生态桥”工程已经收集粉碎树枝1.1万吨,转化生产有机肥5400吨,专家检测“生态桥”产出有机肥的有机质含量达75%以上,大大高出市场同类肥料50%有机质含量的品质,能够有效帮助因长期使用牲畜粪便施肥而造成的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等问题。

  “生态桥”还帮助改变百姓生产生活方式、提升防火安全、提升休闲旅游品质,促进了农村环境面貌得到质的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百姓利益的统一。

网站
导航

主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

建议您使用IE9+、FireFox、Google Chrome,分辨率1280*800及以上浏览本网站,获得更好用户体验。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