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一招一式 >> 正文

【专家发布】小麦返青期苗情综合研判及田管建议

日期 : 2023年02月28日 来源 : 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点击 :

2023年江苏省小麦返青期苗情研判及田管建议

去年秋播我省小麦播种质量显著提高,一播全苗,奠定了壮苗基础,2月份以来,我省气象条件总体有利,随着气温回升,我省小麦现已进入返青起身期,通过加强春季田管措施落实,苗情逐渐向好。最近苗情调度资料显示,当前小麦苗情已超历史同期最好水平,省农技推广总站调查数据显示,全省一、二类苗合计占比83.02%,是自2010年以来最高比例。下一步将继续抓好春季田管措施落实,夯实夏粮丰收基础。

一、在田小麦返青期苗情综合研判

(一)全省农业技术推广条线研判

1、苗情指标较好。据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返青期(2月20日)小麦苗情调度汇总,平均叶龄已达6.16叶,比返青初期(2月10日)增加了0.59叶,比上年同期少0.1叶;平均亩总茎蘖数70.33万,比返青初期增加了5.9万,比上年同期少0.09万;单株次生根6.5条,比返青初期增加了0.9条,比上年同期多0.2条。

小麦苗情指标表↓

2、一、二类苗比例创历史新高。据2月20日全省小麦苗情调度汇总,旺长苗、一类苗、二类苗、三类(弱)苗比例分别占3.06%、40.76%、42.25%和13.92%,一、二类苗合计占83.02%,较返青初期提高1.37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1.43个百分点。同期一、二类苗占比为历史最高。

小麦苗情素质分类对照表↓(占比,%)

(二)江苏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研判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我省在田小麦生产和长势情况,江苏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要求43个示范展示基地,统一于11月10日/25日、12月20日、1月20日、2月10日/20日、3月10日/20日、4月10日、5月10日、6月20日,定时定点[确定5种类型田块:①适期早播(比适期略早),②适期播种,③适期略迟(比适期迟10天以内),④迟播(比比适期迟10~20天),⑤过迟播(比适期迟20天以上)]查报《示范展示基地苗情调查表》。

江苏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基地分布图↑

1、不同播期小麦生育情况

睢宁基地不同播期个体苗情↑

睢宁基地不同播期群体苗情↑

从小麦不同播期的目前苗情看,播期越早,生长发育越快。全省适期早播的小麦平均主茎叶龄达到8.17叶,适期播种达7.26叶,适期略迟达6.17叶,迟播达5.12叶,过迟播仅3.85叶,播期越迟,生育进程越慢。每个相邻播期范围之间相差1叶龄左右,但不同播期间的亩总茎蘖数相差较大,适期早播比过迟播多24.93万。从地域上看,淮北半冬性小麦因播期早、总叶片数多而叶龄较大,苏南小麦叶龄略低于淮北,而高于苏中。根据各基地上报数据,苏北和苏南早播小麦中已有部分小麦开始拔节。

不同播期小麦生育进程表↓

2、全省小麦冬季生长与气象分析

据2月20日(返青期)我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43个示范基地最新苗情资料汇总分析,全省小麦平均叶龄为6.4叶,亩总茎蘖数为73.5万,单株次生根数为7.4条,分别比越冬始期(12月20日)增加了2.4叶、32.1万、4.7条;与上年同期相比,叶龄大0.3叶,亩总茎蘖数和单株次生根分别少7.1万、2.3条。从区域看,淮北、苏中、苏南主茎叶龄分别为6.9叶、5.8叶、6.1叶,与上年相比分别大0.4叶、0叶、0.7叶,苏南叶龄相差较大;亩总茎蘖数分别为81.7万、65.9万、65.4万,与上年相比,淮北少12.9万,苏中少4.7万,苏南多12.3万;单株次生根数分别为8.3条、6.2条、7.8条,与上年相比,苏北少2.6条,苏中少3条,苏南多1.5条。这主要得益于有利的天气条件,自12月21日至2月20日的62天里,全省平均积温246.4℃,比上年同期多37.6℃,苏北至苏南积温分别为159.8℃、240.9℃、334.3℃,比上年同期分别多43.5℃、32.3℃、42.7℃。全省平均降雨量81.6毫米,比上年同期多6.6毫米,光照时数341.0小时,比上年同期多95.1小时,虽有5次低温寒潮,但绝对低温不低,并未出现强寒潮低温冻害。因而本年度冬季和早春气温偏暖、雨水充沛,在田小麦生长总体正常、转化速度快。

全省小麦关键时期苗情及阶段气象数据表↓

3、全省目前苗情分类与定位

综合计算并推测全省一、二类苗合计占88.26%,较苗期和冬前分别提高4.62个百分点、7.96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了4.10个百分点,旺长苗和三类苗占比较小,分别仅为1.26%和10.48%。淮北一、二类苗合计占90.22%,较苗期和冬前分别提高6.37、7.41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了4.24个百分点。苏中一、二类苗合计占87.19%,较苗期和冬前分别提高4.10、5.49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了5.39个百分点。苏南一、二类苗合计占83.45%,较苗期降低了1.61个百分点,较冬前提高21.42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降低了1.75个百分点。

小麦苗情素质分类对照表↓(占比,%)

二、当前在田小麦的主要问题与隐患

分析本年度目前小麦生产仍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一是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性。全省旺长苗、三类苗还占有一定比例(省农技推广总站16.98%,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11.74%),早播旺长苗有提早拔节的可能和加重倒春寒冻害的隐患(全省已有26.9万亩小麦提前一个月拔节,占0.7%),而迟播弱小苗、群体偏少的三类苗可能会导致穗数不足、穗型偏小。

射阳基地、东台基地早播小麦田块开始拔节,剥査幼穗可见↑

二是草害威胁较大。由于受降温早、墒情不足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或田块秋季化除到位率低或效果不理想,春季化除压力明显加大,目前草害达标、有待化除面积占三分之一左右。

三是渍害威胁。近期淮南地区持续阴雨,雨量偏大,部分田块表现出一定程度渍害。

▲连续降水排水不畅导致渍害(宿迁)

四是“倒春寒”冻害等威胁。目前在田小麦冻害面积相对较大,全省一般(轻度)冻害、中度、严重冻害面积分别为501.4万亩、24.5万亩和3.4万亩,分别比上年同期多370.5万亩、14.7万亩和2.9万亩,但与常年相比仍属正常。

▲倒春寒后小麦主茎和大分蘖幼穗冻死冻伤

另据睢宁基地对生产观察和调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块带来后茬小麦的长势差别比较大。苗情表现上,大豆带的小麦长势明显好于玉米带(分蘖缺位),叶龄差异大于一张叶,单株分蘖数相差1.5个,但播种后镇压的田块会稍微好一些。由于玉米带的秸秆量较大,耗肥较多(尤其是腐解耗氮),需要通过小麦播种时秸秆深埋、镇压和针对性的差异化施肥等措施来解决。

▲睢宁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块后茬小麦的长势长相

三、春季麦田高效管理技术意见

当前,距离夏粮小麦成熟收获还有100天左右,后期天气条件存在不确定性,还要经历“倒春寒”、干旱或渍害、病虫害、高温逼熟、“烂麦场”等多重“关卡”的考验。因此,加强春季田管十分重要,应高度重视。尤其是早春田管特别高效,是麦苗促弱、控旺、转壮的有利时机,只有一着不让抓好各项春季田管关键措施落实,才能将目前好的苗情长势转化为最终好的收成,实现夏熟粮油丰收,为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奠定基础。

“雨水”已过、“惊蛰”将至,农时不等人,春管正当时。针对小麦苗情特点和存在问题,我省各地已经积极行动,拉开了小麦春季田管的序幕。下一步要着重抓好春季高效肥水运筹、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和“倒春寒”等灾害防御,切实将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1、促弱控旺稳壮,全力抓好肥水调控。根据我省小麦优质高产栽培“稳穗(数)、争粒(数)、增重(千粒重)”的总策略,要因苗制宜分别采取“促弱(苗)、控旺(苗)、稳壮(苗)”技术措施,切实提高小麦春季肥水调控效率。一是早施返青接力肥“促弱”。早春是促弱转壮的有效时机。对基苗肥用量不足、冻害偏重、叶片明显落黄或群体茎蘖数明显不足的田块,尽早适量追施返青接力肥,追肥用量严格控制在每亩尿素5~7.5公斤,肥水结合或降雨前后追肥,促进弱苗转化,力争足穗、壮秆和大穗。对晚播小苗,只要基本苗和基肥用量足、叶色正常,“小而不弱”,无须使用返青接力肥。对群体适宜、叶色正常的一、二类苗,要保持定力,创造条件重施拔节孕穗肥,当前要坚持“不落黄、不拔节”不追肥的原则,确保拔节前“稳长”。部分农户有不分苗情状况抢在降雨前后大量追施返青肥的习惯,往往导致低效无效生长、茎蘖数过多、群体恶化、基部节间过长、后期倒伏等,这种不科学的施肥方法不利于高产稳产,需要改变。二是适时适量镇压化调“控旺”。对返青期群体过大、茎蘖数过多(预期穗数2倍以上)、叶色偏深、明显旺长的田块,要坚持控肥、控水,并及时采取镇压或化控措施,以控制旺长,防止基部节间过长、群体恶化和后期倒伏。注意土壤湿度过大的田块及弱小苗不宜镇压,化控措施应在拔节前进行。三是普施重施拔节孕穗肥“争粒、增重”。拔节肥要掌握在小麦进入拔节期,叶色褪淡、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第二节间伸长1~2厘米、叶龄余数2.5左右时追施,一般亩施三元高效复合肥15公斤左右,另加尿素7.5~10公斤,培育壮秆,减少小花退化,增加每穗粒数。长势偏弱的田块,拔节肥可以适当提前;长势偏旺的田块,拔节肥可以适当推迟,或先施用复合肥,后适量补施尿素氮肥。淮北偏旱地区如施用拔节肥期间无有效降雨,要适时灌好拔节水,做到肥水结合,提高肥效。对于高产田块,耗肥量大,在剑叶(旗叶)露出一半时,追施孕穗肥,一般亩追施尿素5~8公斤,防早衰,增粒增重。

▲拔节前旺苗化控、镇压

▲小麦拔节肥看苗诊断特征

▲大中农场机拔节初期械施用小麦拔节肥

▲小麦孕穗肥施用期看苗诊断特征

2、防治病虫草害,全力推进统防统治。随着气温回升,春季田间草害、病害、虫害逐步显现和加重,要加强监测预报,突出绿色防控,全力推进社会化服务,努力提高统防统治水平。一是拔节前全面开展春季化除。针对冬前封闭化除效果差的实际,防止春季气温回升快导致“草欺苗”,要掌握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日均温5℃以上抢晴天用药,避免在低温来临前后用药,低洼积水田谨慎用药,以免发生冻药害。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唑啉草酯、唑啉草酯·炔草酸、甲基二磺隆、啶磺草胺、环吡·异丙隆等药剂进行防除;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氯氟吡氧乙酸、2甲4氯、双氟·唑草酮等药剂进行防除。二是拔节初期控制好纹枯病、白粉病。拔节前后在纹枯病病菌侵茎前、病株率达5~10%时,选用噻呋酰胺、戊唑醇、井冈霉素等单剂或复配剂开展防治,早晨或傍晚施药,用足药量和水量,早发重发田块,在第一次防治结束后7~10天开展二次防治。拔节至抽穗期查治白粉病、锈病,可选用戊唑醇、丙硫菌唑、环丙唑醇、氟环唑等药剂,要用足药水量,喷杆喷雾机亩用水量20~30公斤,机动弥雾、静电喷雾亩用水量15~20公斤,高效植保无人机亩用水量不低于1.5公斤。三是齐穗扬花后全力打好赤霉病防控战。坚持“适期防治、见花打药”的防控技术要点,确保一般发生区一次用药全覆盖,重发区两次用药不动摇;首次用药须掌握在小麦扬花初期,努力做到“见花打药、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对高感品种、生育期极不整齐和扬花期遇连阴雨天气的区域或田块,第一次药后5天左右开展二次防治。若扬花期遇阴雨天气,可选择雨隙或抢在雨前施药,药后6小时内遇雨要及时补治。要合理选择药种,加大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等高效药剂及其复配制剂的推广应用力度,并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品种。要停用多菌灵等抗药性较高的药种,慎用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刺激毒素产生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常见麦田杂草

▲拔节前春季化除

▲纹枯病症状及拔节初期防治

3、落实预防措施,全力做好防灾减损。一是拔节前清沟理墒,防渍防旱。我省属于南北过渡地带,春季既可能遭遇连阴雨天气,也可能局部遭遇干旱,影响小麦根系生长及对养分、水分的吸收。因此,要及时做好清沟理墒、疏通沟系,保证田内外沟系排水通畅,做到雨止田干。同时,淮北等局部地区若旱象显露要结合施肥及时春灌,缓解旱情。二是拔节后防御“倒春寒”冻害,及早补救。早春气温不稳定,常遇“倒春寒”天气。小麦拔节后尤其是拔长两节后,遇到气温0℃以下霜冻,主茎和大分蘖幼穗就可能冻死冻伤。要密切关注春季天气趋势,低温寒流来临前对缺墒麦田及时灌水,可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层小气候,缓冲地表温度变幅,减轻冻害发生。在冻害发生后2~3天要及时调查幼穗受冻程度,根据受冻程度迅速增施恢复肥。仅叶片冻害或主茎幼穗冻死率10%左右,对产量影响不大,不必追肥;茎蘖幼穗冻死率10%~30%的麦田应迅速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每增加10个百分点,亩增施2.5公斤尿素;主茎幼穗冻死率80~100%时,最多亩增施15公斤尿素,争取小分蘖和高节位分蘖成穗,减少产量损失。要注意增施的恢复肥跟正常施用的拔节孕穗肥互不抵消。三是后期防御干热风、烂麦场等,适时抢收。小麦灌浆中后期常遇干热风、高温逼熟等灾害性天气,在小麦抽穗期抓好“一喷三防”、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春泉八八三”“兴欣富利素”等叶面肥,可有效减轻灾害损失。针对成熟期与梅雨季双碰头可能引发的穗发芽和“烂麦场”风险,要及早做好晒场、烘干、仓库、收获机械清理整修等准备工作,加强机具调度,加快收获进度,确保颗粒归仓。

▲拔节前清沟理墒(麦田一套沟,从种喊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