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当前位置 : 首页 >> 12316动态 >> 正文

甘肃通渭:做强燕麦饲草产业助农增收

日期 : 2022年09月20日 8:56:13来源 : 中国农网点击 :

金秋时节,甘肃省通渭县华家岭镇的1.7万多亩燕麦陆续成熟,开始进入收割期。在华家岭镇活马滩村燕麦连片种植区,田间山地成片的燕麦长势喜人,微风拂过,掀起层层金色麦浪,这些曾撂荒的土地如今变成希望田,一台台收割机正在田地里来回穿梭,收割燕麦。今年,该镇引进的燕麦新品种——“定燕2号”和“白燕7号”喜获丰收,一亩产量达到500斤左右。

“我们毕昌合作社今年种植燕麦1000亩,其中300亩作为青贮草的已经收割完成,剩下的这些我们是作为明年的种子。” 定西华岭毕昌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文毕介绍。

晴好的天气,正是劳作的最佳时期。早上收割机收割完粒粒饱满的燕麦后,到了中午,这些麦粒便晾晒在合作社的晒麦场上,晾晒完再精选入库。

“现在晾晒的这些种子,我们今年经过晾晒准备精选入库,作为明年三万亩的燕麦饲草种子。”杨文毕说,由于老百姓的种子种植多年了,品种特别杂,合作社以良种换取老百姓的杂品种,中间只收取加工费。燕麦收割后,再过几天,地里的这些燕麦秆也将用机械打包好进行售卖。

“定燕2号”燕麦的成功推广种植,与杨文毕在繁育基地反复试验种植是分不开的。今年,合作社借助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定西综合试验站建设,在活马滩村建立了面积达1000亩的特色粮油及小杂粮良种繁育基地。

“我们合作社跟甘肃农业大学,定西市农业科学院联合在活马滩种植各种小杂粮1000亩,其中有苦荞、甜荞、燕麦、油麦、胡麻、蚕豆、豌豆等优良品种。”杨文毕介绍,通过试种,合作社选育出了几种适合当地土壤条件的好品种,推广给农民种植,采取“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的模式,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华家岭镇西家岖村村民屈生贵今年流转了附近农户300余亩土地,种植了合作社推广的燕麦近100亩,豌豆、苦荞、洋芋等其他小杂粮近400亩。

“在毕昌合作社的带动下,今年我选中了种冀张燕5号这种燕麦,这种燕麦品种好,产量还高,现在开始收割了。”屈生贵说,收割完就交到毕昌合作社当籽种去了,合作社收购的燕麦比市场价格高一点。

“七八年了,在合作社务工收入也好着了,经常干已经干习惯了。”这两天,老站村村民王岁巧格外忙碌,在合作社务工多年,现在她干起活来得心应手。

华家岭镇平均海拔在2200米以上,属于高寒山区,以前村民们也零散种植燕麦,但不成规模,品种也很落后。2015年以来,该镇通过成立合作社,积极与院校、科研机构达成合作,形成了“企业科研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发展牧草产业逐渐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最近几年,全镇通过燕麦种植带动当地3000多户农户增产增收。

网站
导航

主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1  联系电话:010-59195210

建议您使用IE9+、FireFox、Google Chrome,分辨率1280*800及以上浏览本网站,获得更好用户体验。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