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当前位置 : 首页 >> 宣传推介 >> 正文

改造促迭代 提质创品牌 ——山东沂源苹果的振兴之路

日期 : 2022年08月23日 8:29:20来源 : 农民日报点击 :

 改造促迭代 提质创品牌

  

  沂源县中以智慧果园引进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管理、农业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精细化、智慧化管理。 受访者供图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在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一首《沂蒙山小调》唱出了当地的水秀山明。

  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万亩苹果园映入眼帘。沂源县位于沂蒙山区,是山东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县,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中低山和丘陵面积占到99%以上。这里空气清新、阳光充足,生产出的苹果质脆多汁、皮薄色艳、酸甜适口,有“奥运果”“世博果”的美誉。

  一组数据足以说明苹果产业对于沂源的重要意义:全县苹果种植面积32万亩,有38万人从事与苹果相关的产业,果品收入占全县农民收入的70%以上。

  然而,在经历过20世纪90年代的果品改接换优后,经过30余年的发展,人老、树老、技术老、果树密度大的“三老一郁”问题日益显现,制约着果农增收和产业发展。

  近年来,沂源大力实施“果业振兴”计划,这一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着力实施“改造促迭代、提质创品牌”,逐渐走出了一条果业振兴之路。

  

  “硬核书记”的新任务

  “风风火火”是记者见到马春霞的第一印象。

  马春霞是沂源县南刘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就任10年间,带领村民克服了诸多难题。2018年时,她通过大喇叭喊话防疫的视频在网上爆火,网友们还亲切地称她为“硬核书记”。

  然而,旧果园改造的任务却让这位“硬核书记”犯了难。

  南刘庄村果园大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三老一郁”问题突出,优果率低成了制约果农收入的掣肘。

  传统种植模式下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产业水平低。另外,传统栽培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机具的推广,管理技术并不能满足果园发展的需要。

  “要提高苹果品质,必须对老果园进行改造提升和更新换代。”马春霞知道这项工作难,但任务的艰巨性还是超乎了她的想象。

  南刘庄村果园的树龄大多超过20年,这意味着要更新重建、以旧换新。有的果农不舍得砍掉自家果树,更有觉得年龄大了,不愿再折腾。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动员,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带领下,有92户果农签订土地入股协议,南刘庄村建设起136亩老果园改造示范基地项目。项目争取“鲁担惠农贷”300万元贷款作为启动资金,由合作社统一投资、运营,并安装水肥一体化和物联网设备,建成高标准数字果园。

  “党支部+土地股份合作社+家庭农场”模式,意味着农民变股民。“苹果树第三年就挂果,第四年就进入盛果期。”身兼沂源县巾帼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马春霞说,这个项目坚持以农户利益为先,从第四年开始,在扣除所有成本之后,纯收益按照农户70%、管理人员10%、村集体10%、合作社10%的比例对果品销售盈利进行分配。

  放眼沂源,老果园改造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截至目前,已累计改造提升老果园25.3万亩,改造提升‘盛果期果园’43207亩。2022年底将全面完成26万亩老果园改造任务。”沂源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翟淑法介绍。

  

  数字赋能的“新农人”

  果业振兴,离不开数字化赋能。

  走进位于沂源县南麻街道的中以智慧果园,一排排果树枝繁叶茂,一颗颗苹果傲立枝头。不过,让记者感到奇怪的是,果园虽大,却难觅工作人员的身影。

  “这片果园占地近1000亩,只需20多人维护,实现了全程数字化管理。”山东中以现代智慧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伟指着地上的一根探针介绍,土壤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等通过探针可实时传到管理者的手机上,果园采用智能水肥一体化和滴灌技术,能够随时实现精准施肥、自动灌溉,足不出户便可管理果园。

  缓解劳动力老化问题是果园数字化的应有之义,但老化的劳动力却让数字化的推进困难重重。据统计,目前沂源超七成果农年龄在50岁以上,“青年不愿干,老年干不了”的尴尬状况普遍存在。

  “数字农业要解决的是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以数字农业为生产工具的新型生产经营方式,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流农业。”作为沂源县最早探索数字果园的一批人,张伟表示,数字果园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种植果树的“门槛”,为“谁来种地”问题找寻答案。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90后”的齐凯便是回到家乡经营果园的“新农人”之一。

  “土壤温度24℃,湿度71%RH,光照强度108840lux……”来到山东华盛科沃云示范基地,数字控制中心内,巨大的屏幕展示着300余亩园区的实况,风向风速、光照强度、果实直径、期货价格等信息一目了然。

  园区依托虫情监测系统、微气象、农时采集终端、土壤墒情系统等设施设备,构建起集数据采集、种植指导、病虫害防治、智能管控等为一体的数字化管理平台。

  “过去靠经验,现在靠数据。”齐凯向记者介绍,“以数字化为技术支撑,能够对果树进行精准调控,实现节水、节肥、节药20%以上,优质果率达到80%以上,亩降本增效5000元以上。”

  “让天下没有难种的果园,让‘农民’成为年轻人向往的职业。”数字技术正吸引着像齐凯一样的“新农人”投身沂源的果业振兴事业。

  

  面向未来的新模式

  不容置否,沂源苹果的发展之路仍面临诸多桎梏。

  从种植面积来看,与烟台苹果、洛川苹果相比,沂源苹果32万亩的种植规模略显“袖珍”;从销售情况来看,忽高忽低的市场行情折损着果农的信心。为提高品牌附加值,沂源人始终不断探索面向未来的新模式。

  小小苹果,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果农。2021年,《沂源县数字农业农村建设扶持办法(试行)》重磅出台,进一步明确了新建适度规模苹果现代农业园、新建苹果苗木繁育基地及农业品牌扶持条件,为果业振兴提供政策保障。

  以“重改造、促迭代、提品质、创品牌”为主攻方向,沂源构建了“政府主导、公司运作、融资支撑、合作社经营”的“四位一体”运作模式,以工业化思维、市场化手段,推进果业发展。

  除了顶层设计发力,沂源也积极探索营销新方式。依托国家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建设,沂源强化“农超农商对接、线上线下链接”,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大中城市建起档口、直销店。同时,订单农业、益农拼购、直播带货等新业态,也促进苹果网络零售额年大幅增长。

  蓬勃发展的节会活动也为沂源苹果品牌发展注入新动能。自2011年开始,每年都会举办山东沂源苹果节,目前已举办11届,成了展示农民劳动成果和产业发展成效的盛会。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在“2021乡村振兴大会·淄博”开幕式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富锶农产品研究团队首席科学家郭燕枝发布了《山东省沂源县富锶苹果产业发展报告》,报告指出:“沂源红”富锶苹果,锶含量高达1.66毫克/千克,是名副其实的富锶苹果。“沂源红”富锶苹果生产基地被授予“人民优选(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基地”,成为沂源苹果发展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沂源将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大力推进果业园区化、产业特色化、经营合作化、产品品牌化建设,着力推动果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沂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乡村振兴局局长郑继光介绍说。

网站
导航

主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1  联系电话:010-59195210

建议您使用IE9+、FireFox、Google Chrome,分辨率1280*800及以上浏览本网站,获得更好用户体验。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