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当前位置 : 首页 >> 12316动态 >> 正文

山东东营:夯实大豆产业集群发展根基

日期 : 2022年08月15日 14:6:1来源 : 农民日报点击 :

  

  

  山东东营:夯实大豆产业集群发展根基

  

  东营大豆种植示范基地播种。 资料图

  5亿亩,这是我国具有开发利用潜力的盐碱地面积;85%,这是近年我国大豆消费量从国际市场进口的比例。当两者结合在一起,会迸发怎样的可能?

  盛夏时节,行走在黄河入海之城山东省东营市的田野平畴,可以看见一株株翠绿的玉米拔节而生,间隔中,低矮的大豆苗长势正旺,在等待丰收季的破荚而出——这幅和谐共生的田园画,是东营市推进大豆扩种工作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该市以参与申报山东沿黄大豆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契机,深挖盐碱地大豆种植潜力,奋力打造全国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让“农业荒漠”渐成“生态粮仓”。

  对此,东营市委书记杨国强表示:“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视察地,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既是东营的使命所在,更是潜力所在。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强化科技创新,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建设链条完整、具有盐碱地特色的大豆产业集群方面发挥东营所长,为助力打造乡村产业振兴的齐鲁样板‘树旗帜、作表率’。”

  

  坚持高位推动

  大豆扩种开局争先

  2022年,东营获分配大豆播种任务20万亩,按照总面积22万亩,其中带状复合种植32万亩、单作种植6万亩的目标分解落实到区、县、乡镇地块;截至7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已播33.99万亩,完成省定任务的113.3%;大豆单作已播10.61万亩,完成省定任务的212.2%,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这是近期东营市交出的扩种大豆油料工作答卷。

  自我加压、层层落实的背后,是东营市深刻领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决扛牢政治责任、以高位推动扩种大豆油料这一全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的坚定决心。

  今年以来,东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现场调研大豆种植并作出批示指示;市政府成立了以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大豆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将大豆产业发展纳入区、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评价内容;市政府多次召开农业生产视频会、重点工作调度会,对大豆生产进行具体安排部署。

  今年3月,东营市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大豆产业发展的意见》,为大豆产业发展画出蓝图。意见提出,培育盐碱地大豆种植新模式,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加大种业创新、改善生产条件、延长产业链条、打造特色品牌等一系列举措,力争到“十四五”末,建成100万亩大豆种植基地,并推进精深加工,建成全国重要的大豆产品研发生产供应基地。

  政策集成护航大豆产业行稳致远。东营市副市长梁润生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培训指导,广泛宣传动员,严格督导考核,积极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建设黄河流域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育繁推示范基地提供借鉴。”

  

  强化科技支撑

  打造产业创新高地

  “总书记视察东营带来的改变是革命性的,以往开发利用盐碱地的重点放在土壤改良上,让土地适应种子。现在,我们聚焦种业创新,积极研发引进耐盐碱新品种,实现土地种子‘双适应’。”东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现有盐碱地面积341.8万亩,是全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利用难度最高的三角洲型盐碱地之一,其中,盐碱耕地面积196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9%。

  如何让盐碱地发挥保障粮食安全作用、打造盐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东营市给出的答案是:聚力关键技术攻关,强化科技支撑力度。

  东营市加大种业创新力度,充分发挥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新平台引领作用,整合国家、省、市多级种业创新力量,建设大豆种质资源库、精准高效育种平台和分子育种服务平台,实现大豆育种核心技术新突破,已培育出“东科豆4号”“科豆35”等比较稳定的大豆新品种。

  新型种植技术推广方面,东营市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聘请山东省农科院等院所高校专家担任技术顾问,成立市级指导组,重点解决品种选择、田间管理、农机改装等难题。“今年是大面积推广复合种植第一年,以农机改装为例,原有机械以7个单体的玉米、高粱播种机为主,为适应4行玉米、6行大豆的间作模式,我们组织专家改装成5个单体,这样一趟过去就可以同时完成玉米、大豆的播种,打消了农户顾虑。”东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东营市多个区、县在技术协作方面进展顺利。垦利区与黄三角农高区达成全面合作,“黄河口盐碱地大豆”院士团队创新试验基地成功落地;东营区成立大豆种植“全领域专家智库”,为带状复合种植提供技术指导,稳步扩大示范面积;河口区建立黄河三角洲(河口)耐盐碱大豆产业创新中心,构建集资源保护、品种选育、良种繁育、推广销售于一体的盐碱地特色种业链条。

  

  密切帮包联系

  调动种植主体积极性

  理顺了“为何种”“如何种”问题,落实“谁来种”成为扩种大豆的关键。“今年种植大豆玉米350亩,在保证玉米不减产的情况下能额外增加一份大豆收入,政府还给我们每亩地300块钱补贴,我觉得很划算!”广饶县乐安街道春英家庭农场负责人李春英介绍,今年街道成立了大豆种植农业专业技术协会,通过宣讲政策、联系农资、统一培训,促使更多主体加入大豆种植行列。

  据了解,东营市密切帮包联系工作机制,制定出台涵盖技术指导、补贴细则等内容的五项配套文件,并积极开展订单农业,充分调动群众种植积极性。

  今年,除中央、省级补助金外,东营市、县财政已安排大豆种植补贴资金4500万元,增加农民种植整体收益。至“十四五”末,原则上将对落实大豆种植3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复合种植每亩300元、大豆单作每亩150元的补贴,推动连片土地种植。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东营市各区、县实行领导分包工作机制,分层下沉、逐级推进,目前已组织各类培训57场次、累计受训8000余人,布局百亩攻关田18处、千亩示范田10处、万亩示范方1处,以高产示范强化对群众的辐射带动作用。

  同时,订单农业的开展也从需求端提升了大豆种植积极性。在河口区渤海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内,大豆加工车间主体框架已经完工。“年内将建成3000亩核心基地、种子智能加工厂区等,收储耐盐碱豆种300万斤。全部完工后,预计可繁育耐盐碱优质大豆新品种3个,发展耐盐碱豆种基地2万亩,年加工培育优质耐盐碱豆种1000万斤。”公司总经理高林说,通过发展“企业+基地+农户”“订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等合作模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愈发紧密,大豆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豆豆”。

  大豆玉米双高产,盐碱地里望丰收。东营市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沿黄大豆产业集群建设,把盐碱地变成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金土地”,一曲动人的大豆丰收曲已渐入耳畔。

网站
导航

主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1  联系电话:010-59195210

建议您使用IE9+、FireFox、Google Chrome,分辨率1280*800及以上浏览本网站,获得更好用户体验。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