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当前位置 : 首页 >> 宣传推介 >> 正文

逐浪农业农村现代化

日期 : 2022年07月20日 9:8:10来源 : 农民日报点击 :

 逐浪农业农村现代化

  

  上海市青浦区乡村振兴示范村莲湖村夏日美景。

  在上海,乡村是大都市的稀缺资源,是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地,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空间。努力凸显上海乡村经济、生态、美学“三个价值”,是过去十年上海逐浪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表现。十年一瞬间,只争朝夕,而上海的“逐浪行动”,坚持用效率服务好大都市,用定力服务好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上海广大三农工作者为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了应有贡献,没有辜负新时代,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我们仍将继续努力。”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张国坤说。

  

  登高望远致力种业科技创新

  2021年,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罗利军团队的“水稻遗传资源的创制保护和研究利用”项目摘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诠释了上海农业科技工作者对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深刻理解。

  中国碗装中国粮,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是解决“地怎么种”的出路,而农业种源更是破解人均耕地面积少、中低产田占多数现实难题的最强大“武器”。

  上海不缺水,农田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水稻平均单产数十年位居全国第一,也是被全球认同的节水抗旱稻品类的发明地。节水抗旱稻品种在低洼地山坡地都能产粮,遇旱能保产,有水得高产,和高产稻比较,节水减肥、生态价值高、米质好。可以说,没有节水抗旱稻新品类,就不可能有这些综合优势,也不可能在东南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掀起节水抗旱稻种植热潮。

  罗利军告诉记者:“过去十年,上海创新培育农业种源全面开花结果,除了我们团队成果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还有6项种业创新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项,其中‘香菇种质创新和系列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节水抗旱稻科教片’项目获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一等奖。”

  过去十年,在全国乃至全球赢得声誉的上海新优品种真不少。上海培育了集香、软、糯于一体的优质稻米新品种“沪软1212”“松香粳1018”,先后获得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为上海从“卖稻谷”到“卖大米”的产业转型提供了优质基础;上海培育了快速赢得“上海大闸蟹”品牌美誉的“江海21”优质大闸蟹品种,为大闸蟹行业生态优质发展提供了新标准;雉鸡行业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审定品种“申鸿七彩雉”出自上海;在鲜食玉米、花卉、瓜果等领域,上海育种工作者也作出了突出贡献。

  众所周知,上海农业是大都市里的“小农业”。从种源的角度审视上海农业,上海农业体量和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贡献一点儿都不小。以大麦青稞育种技术为例,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所刘成洪所带领的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育种技术岗位团队深耕中国大麦青稞育种,并构建起大大提高全国各地大麦青稞育种团队工作效率的技术服务平台,把育成一个大麦青稞新品种的时间缩短了3年以上。

  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上海种业自然少不得上海市各项扶持政策的持续支持。2020年,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市科委、市财政局等6部门出台《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涉及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强良种重大科研攻关、提高基础性公益性服务能力等20项措施。

  

  大智大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2016年12月26日,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开启了新时代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国家战略行动。众所周知,上海用了多年时间探索实践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这个意见的出台贡献了上海智慧。

  只有构建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规范、监管有力的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集体经济组织才有可能规范运行,壮大集体经济因此才有深基,要达成这个目标,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有对历史负责的勇气。上海成功探索出确定成员集体资产份额两种模式,以“成员农龄”为主设置份额,是集智慧和勇气于一身的创新行为,而始于闵行区的镇、村两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在上海迅速推广,也折射出上海的智慧和勇气。

  截至2021年底,上海村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累计完成1653个,占全市总村级单位数的99%;镇级改革累计完成118个,占全市总镇数的97%。上海116个乡镇已基本完成改革任务,镇、村两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应改尽改的目标。

  完成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不是目的,目的是规范农村集体经济运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为此,上海形成了“1+1+1+19”的一揽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发展法规政策体系。其中,《上海市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条例》以地方法规的形式颁布实施。

  上海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效是非常可观的:2013年至2021年,上海市农村集体总资产由3800多亿元增加到6600多亿元,增幅几近73%,年均增长超过了7%;2011年至2021年十年间,集体经济组织累计分配146.3亿元,参与分配1238.4万人次,人均分配收益1181元,分配的单位数、金额数每年都在增长。

  上海通过改革实践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脚步依然坚定。今年2月,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沪府办规〔2022〕2号),意见明确了11条具体措施,目的是提高上海农村资源要素的统筹能级、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达到进一步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实力、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而过去一年,以浦东新区为代表的涉农区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创新探索实践。

  

  协同创新建立健全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2021年上海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80.13%,上海奶牛、生猪良种率已全覆盖,水稻和蔬菜良种覆盖率超过95%,稳居全国前列。取得如此成果,上海特色的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功不可没。

  记者了解到,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启发而建立的上海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把长期各自为阵的农业科技人员、农业科研主体“聚”了起来,把长久分散的农业科技资源“合”了起来,先后启动构建了水稻、绿叶蔬菜、鲜食玉米等10个产业技术体系,累计设立了277个专业组、308个综合试验站。这些专业组和综合试验站围绕产业和技术两个核心内容,通过破解产业链协同发展难点,从而解决了长期以来以“点上攻关”为主而忽视解决全产业链系统性问题的致命缺陷。

  水稻和绿叶菜是上海农业保供给的重头戏,近年来,在上海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协同努力下,上海市优质米品种不断优化,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占比超过了73%,绿色认证比例高达66%。另外,上海绿叶蔬菜自给率稳定在80%以上,自主选育品种市场占有率约70%。

  2017年,为满足市民花样生活品质需求和更好服务全国花卉产业,上海在率先成立了花卉产业技术体系。短短几年间,在该体系的推动下,上海花卉产业已由单一的生产型向生产服务融合发展型转变。目前,上海已有朱顶红、睡莲、萱草等6个国家级花卉种质资源库并建成了花卉种质综合保存圃,选育出43个花卉新品种,繁育推广优质种苗12亿株。

  上海十大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克难攻坚不仅收获了众多成果,还推动了上海农业科技成果转换体系的创新探索,建起了一站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创新打造与都市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相匹配的“一三五”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特色模式。截至目前,共有137项农业科技成果通过公开平台实现转化交易,累计金额达1.7亿余元。

网站
导航

主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1  联系电话:010-59195210

建议您使用IE9+、FireFox、Google Chrome,分辨率1280*800及以上浏览本网站,获得更好用户体验。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