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当前位置 : 首页 >> 宣传推介 >> 正文

饭碗端得牢 产业路子稳 ——山东聊城市统筹推进粮食生产与特色产业发展

日期 : 2022年06月13日 9:12:46来源 : 农民日报点击 :

  “河”畔有城,城中有“湖”。运河时代,南方的稻米借助这里的水运优势运送到北方;后运河时代,这里又凭借水土、气候等优越自然条件成为全国重要的产粮大市——身依古运河、坐拥东昌湖的山东省聊城市。

  时代出新题,发展再启航。行使了数百年“天下粮仓”职能的聊城,如何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基础上,繁荣乡村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统筹优化”成为聊城给出的答案。聊城市副市长张建军介绍:“近年来,聊城着力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在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增加种粮面积的基础上,按照‘一县一品’原则,培壮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莘县蔬菜、冠县灵芝、高唐锦鲤、临清桑黄等富民特色产业,正在这座‘运河古都、江北水城’上崛起。”

  

  “规矩”顶头上——

  

  “稳粮增粮”前提下谋划特色产业发展空间

  全市耕地面积768.57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以上。以此为“家底”,聊城2021年粮食产量567.97万吨,占全国粮食产量的近百分之一、山东省粮食产量的超十分之一,全市人均生产粮食约一吨……

  千方百计稳定种粮面积,千方百计提升粮食产能。近年来,聊城坚持一手抓提升耕地质量,统筹涉农资金投向农田基础设施;一手抓优化生产关系,以推动土地流转和连片整合为切入点,实现规模化经营与社会化服务“双轮驱动”。近3年,小麦亩均单产增加了17.79公斤,总产增加了2.7%。

  产粮要地的定位,是聊城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也在无形中考验着当地农业农村干部的智慧——如何为各地已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色产业,谋划新的发展空间?

  土地要素受限,那就围绕“一县一品”优势特色产业,向新主体、新技术、新链条和新模式要发展。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同章的总结言简意赅:“立足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高质量乡村产业示范体为抓手,带动落地先进技术、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莘县,37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形成百万亩高端蔬菜种植产业。目前全县蔬菜年产量500余万吨,成为全国重要的错季蔬菜供应地,共326个瓜、菜、菌品种通过国家级或省级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

  ——在冠县,灵芝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1/2,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灵芝产销集散地。“冠县灵芝”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依托灵芝栽培发展孢子粉加工、特色小镇建设等相关二、三产业。

  ——临清市依托黄河故道2500余亩古桑树群,发展桑黄种植及精深加工,开发出桑叶茶、桑葚干、柘桑酵素等系列产品,目前年产桑黄330吨,全产业链产值3.6亿元,获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县”称号。

  ……

  在保障粮食安全“主旋律”的同时,聊城各县域奏响了一曲乡村特色产业振兴的“大合唱”。“因地制宜、特色突出;龙头强劲、示范带动;要素集聚、服务集中;全链发展、多元收益,已成为聊城特色产业的共同特点。”王同章说。

  

  “引擎”铸身旁——

  

  “项目带动”为龙头打造特色产业聚集区

  一条条锦鲤自由游弋,带来富民喜讯;一方方良田长势喜人,满载丰收希望……阳春四月,走进高唐县三十里铺镇,一幅乡村振兴美画卷映入眼帘。

  三十里铺镇位于高唐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的核心建设区。该项目以粮油和锦鲤为主导产业,规划面积35万亩,总投资1.1亿元,到目前进度已完成55%以上。

  “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利用项目资金,一方面改善了村内粮田的道路和水利等条件,另一方面收回荒沟、废窑地等进行平整,再发包发展养殖锦鲤,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环境整治有效结合,带动村集体年增收13万元以上。”三十里铺镇徐马新村党支部书记夏光顺说。

  据高唐县副县长任希恒介绍,产业园建设已带动高唐锦鲤产业在种鱼繁育、循环水养殖、节会举办、电商销售和赛事开拓等方面取得突破。目前,高唐锦鲤产业年产值已达两亿元,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锦鲤之都”称号。

  采访发现,通过项目带动,育强产业龙头,延伸产业链条,正成为聊城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的有力抓手。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江川自豪地说:“按照‘园、镇、村’三级培育思路,聊城2018年以来累计争取各类项目资金3.9亿元,共创建5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示范体、21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155个省级乡土特色产业名品村等。”

  在距高唐县约50公里的临清市,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同样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临清、地处黄河故道流域,拥有10万余株古桑树,年产名贵中药材野生桑黄1500余公斤。临清充分发挥项目资金带动作用,依托省级林业龙头企业——临清清源正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加强与科研院所及院士团队对接合作,提升桑黄人工标准化栽培水平,启动了桑黄中药饮片加工、桑黄药妆日化用品研发、“菌禽”种养循环等一批项目。

  产业龙头壮,发展后劲足。“在项目支持下,产业从单纯的野生桑黄采集和初加工,已拓展到菌种培育、人工养殖、精深加工、市场开拓等领域,产值从2018年的0.8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6亿元。”临清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冬梅说。

  

  “共富”放心中——

  

  “利益联结”为统领示范带动小农户增收

  在位于山东最西端的冠县辛集镇鲍庄村,原是村里种粮大户的鲍爱新,2021年6月成为了冠县金丰公社旗下的村社社长。去年,他为村里托管服务的280亩玉米,在多数农户因连绵阴雨导致减产减收的情况下,靠着增产种植方案、先进收获机械和烘干仓储等服务,保障了每亩1200元左右的收入,他自己也从服务费和增产分红中获利近6万元。

  一季玉米赢得民心,辛集镇“党建引领、双社联合”粮食生产服务方案全面推开。镇党委书记程红镁介绍:“村级党组织牵头,解决土地连片整合问题;金丰公社提供全程专业化服务,并承诺每亩保底收入1200元;村民获得‘保底+分红’,还可就近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这一方案,实现了稳定种粮面积、提升生产水平和农民集体双增收的‘多赢’,目前我们已在13个村庄推进扩大试点。”

  同样享受到村社、村企合作发展红利的,还有冠县灵芝的种植户们。“白娘子要是早知道冠县的灵芝好,就不用到峨眉山去盗仙草了。”冠县店子镇党委书记吴建雷打趣地说。在当地,户均种植两棚灵芝,年产灵芝子实体1.2万吨、副产品孢子粉1200吨、盆景3万余盆,年产值约8亿元。

  产业壮大的背后,得益于店子镇推广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引导芝缘堂灵芝科技、三秀生物科技等龙头企业,与种植类合作社结成产业化联合体,合作社等组织农民落地先进技术、保障种植质量,企业等市场龙头提供种植订单和契约价收购,发展精深加工,提升产业附加值。目前,店子镇人均纯收入约2.5万元,连续多年增长率超10%。

  采访发现,立足产业特点,构建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让农户通过多种方式分享产业发展红利,已成为聊城各地的共性实践。“立足产业特点,坚持统分结合,创新经营体系,让众多的‘大主体’带着‘小农户’,强产业、增业态、闯市场。”王同章说。

  聊城乡野,绿意渐浓,生机勃发。采访途中感触渐深,粮食饭碗端得牢,富民产业路子稳,聊城已在实践中找到了一条统筹推进粮食生产与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网站
导航

主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1  联系电话:010-59195210

建议您使用IE9+、FireFox、Google Chrome,分辨率1280*800及以上浏览本网站,获得更好用户体验。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