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当前位置 : 首页 >> 宣传推介 >> 正文

政协委员建议——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日期 : 2022年03月10日 8:36:7来源 : 农民日报点击 :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2021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在政策的指引下,浙江省、江西省、贵州省、福建省等多地都开展了相关试点探索。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委员们肯定了试点取得的成效,对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两山’转化的关键,在于推动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把生态产品内在的生态价值转化为显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江西省委会主委、省科协主席史可表示,当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研究更加深入、实现机制逐渐多元、可视化成果越发丰硕、制度设计趋于规范。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食品营养研究所研究员李武告诉记者:“近年来,各地建立的‘生态银行’或‘两山银行’,在推动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进乡村振兴等工作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然而,作为一个尚在探索中的新生事物,现实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生态产品边界和价值核算规范有待完善。“从国家层面来看,至今尚未明确统一生态产品的具体定义、尚未发布生态产品的目录清单、尚未制定生态产品的认定标准、尚未出台统一规范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核算模型、指标体系、评估方法、数据来源等都未统一,这导致核算出的生态产品价值真实性、客观性存在偏差,市场认可度不高。”史可表示,农工党中央《关于支持生态屏障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提案》中指出,生态产品供给和生态服务范围界定未从国家层面予以确认和厘清,生物多样性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尚为空白,全国各地试点的核算方法、评估技术、指标体系不统一,缺乏公信力和可操作性。

  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备。农工党中央提案中指出,从目前生态屏障区的自主探索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重数据发布、轻政策保障,在地方工作绩效考核、生态资产确权、生态产品市场交易、定价、绿色金融服务、绿色产品认证六个方面存在“卡脖子”问题。

  市场化动力不足,专业化运作体系有待构建。全国政协委员,民盟贵州省委副主委、贵州大学贵州省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丁贵杰认为,生态产品的市场交易体系存在不够完善、产权的初始分配不匀、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导致目前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多数只体现在物质类生态产品和文化服务类生态产品上,调节服务类生态产品很难进入市场买卖交易。具体表现为:仅有排污权、碳排放权等少数“热门”生态权益进入交易市场,而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生物多样性等“冷门”生态权益均未列入交易市场。史可表示:“从各地探索实践来看,政府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主导作用明显,生态产品能真正进入竞争性市场并实现市场化交易的少之又少,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仍需拓展和完善。”

  为加快构建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委员们提出相关建议。

  李武说:“应尽快明确‘生态银行’的主管部门,出台国家标准,构建监管体系,并健全金融机构产品服务及风险防控机制。”

  “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制定出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规范,尽快厘清生态产品科学定义、涵盖范围、具体分类等基本内涵,加快明确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标体系、评价方式、转化路径等体制机制。”史可建议,加快推进整省试点工作,在试点省率先探索建立省级GEP核算体系,全面开展省域GEP定期核算,并在此基础上,加快制定GEP核算国家标准。采取股权合作、委托经营等方式,吸引优质社会资本,逐步构建起生态产品和生态资产市场交易体系,加快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等生态产品市场化经营开发。强化学科建设、智库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夯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智力支撑。

  今年,农工党中央呼吁,支持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川滇等生态屏障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生态屏障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产品优质富集,且大多数属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地区,然而目前,区域内各省、市、区均未被列入国家层面试点,只能自主探索实践。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从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

网站
导航

主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1

建议您使用IE9+、FireFox、Google Chrome,分辨率1280*800及以上浏览本网站,获得更好用户体验。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