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 首页 >> 培训体验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产业路遍开“致富花”

日期 : 2021年06月09日 8:42:45来源 : 农民日报点击 :

  “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时下,苏轼笔下的黄花开遍山西省大同市的田野沃土。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省大同市黄花产业发展时指出,“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

  牢记嘱托,一年后的5月8日,大同市在黄花产业发展成果新闻发布会上交出喜人的成绩单:黄花种植面积达到26.1万亩,占全国1/4;黄花全产业链产值达18.4亿元,研发出100余种黄花产品;黄花亩均收益5000元,带动13.2万人实现增收。

  3组数据反映了大同黄花正在向规模化、产业化、效益化迈进,也说明了大同市正在把小黄花做成大产业,将“黄花保护好、发展好”的殷殷嘱托变成生动实践。

  日前,记者深入大同市的村企中,探寻其背后的实践经验。

  

  用政策为产业夯基础

  “大同黄花有600多年的种植历史。”云州区西坪镇下榆涧村村民这样口口相传、代代种植,到了村民杨旗手里,方才走进市场激起了浪花。

  他领办的黄花种植合作社从50户社员、种植面积500亩扩大到辐射带动周边5000户贫困户、种植两万多亩,每年购销1000多吨黄花。

  2020年,合作社以政府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安徽花倾城公司,投资打造地头标准化车间,成立大同花倾城田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起深加工生产线,推出3种口味的黄花酱。

  种植面积有了一定规模,经营主体从合作社升级为食品公司,黄花从田间原料化身为餐桌上的即食产品。在杨旗看来,每一次蜕变都离不开政府的推动。

  在合作社发展之初,大同市出台十条政策,拿出20亿元设立黄花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扶持黄花产业为主导产业,细化到种植、合作社田间管理、浇灌、地头加工车间、烘干设备、冷库、晾晒厂等方面,并为黄花办理灾害险和价格险。

  “全市黄花种植灾害、价格保险累计承保23.62万亩,2020年赔付种植险4385万元、价格险3192万元,为合作社和农户扩大种植规模吃了‘定心丸’,为产业发展撑起‘保护伞’。”大同市委常委、副市长龚孟建介绍。

  政策筑底,杨旗的合作社迎来了规模化发展。大同市的黄花种植面积也达到26.1万亩,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

  完成了产业发展规模化的初级阶段,2020年6月,大同市出台了《关于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的实施意见》和《大同市2021年黄花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市财政每年拿出至少1亿元,突出种植、加工、品牌标准化,在全产业链、科技型支撑、多渠道营销、保姆式服务、融合式发展五个产业化环节发力。

  政策“组合拳”下,2020年8月,大同市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绿色食品黄花菜标准化生产基地,黄花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达到12万亩,“大同黄花”被确定为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在产业发展政策引导和扶持的基础上,农业合作社和企业开始发力深耕黄花产业。

  

  企业引领 产业成链

  如果说规模化实现了黄花产业在数量上的积累,政府在这一阶段占据了主导地位,之后进入市场,要产业化发展,大同市改变做法,以企业为主体来引领黄花产业链延伸,实现产业提档升级。

  政府引进的宜发同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地后,依托主食生产线、酱菜生产线、酱卤肉制品生产线、方便菜制品生产线、速冻调理制品生产线,研发出黄花酱、匠心小菜、黄花主食、黄花月饼等系列食品,实现了黄花由原料到产品的市场化转变。

  同时,该公司借助于中央厨房,冷鲜、冷冻和常温仓储以及物流配送,将黄花搭配融入营养早餐、商务餐、学生餐、老年餐,实现了黄花由田间到餐桌的消费升级。

  对产业链进行深耕,大同市联手企业,并以企业为主体。近两年,大同市累计投入1.47亿元支持黄花产业,撬动宜发同诚、冰华、三利等龙头企业投资2亿元,用于深加工生产线建设;创建大同黄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打造黄花生态示范区、农业科研、金融服务、电商营销等服务中心吸引企业落地。

  企业从市场需求出发,丰富产品,在原来单一晒干菜的基础上新增烘干、冻干、冰鲜种类,已开发菜品、饮品、食品、功能产品、化妆品五大系列100余种黄花产品;完善产业融合,打造火山黄花田园综合体,形成了一批集观游品、产学研为一体的旅游小镇、农场等产业业态;汇聚人才、资本和销售渠道,推进技术研发院、产业研究院落地运行,拓展线上线下销售,销售渠道涵盖从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到北京、上海、广州、太原的直营店和专柜。

  企业引领产业,黄花产业业态和产品形态如雨后春笋快速涌现,集种植、加工、科研、营销、产业园、田园综合体于一体的黄花产业集群逐步显现,为全产业链发展倾注动能;产品形态的日益多元,丰富了大同好粮,叫响了“大同黄花”品牌的同时,也化解了产能。

  产业链完善,益农效应同步显现,大同市13.2万人通过流转土地、企业务工、合作社入股等方式融入进产业链中共享收益。以云州区周士庄镇为例,农户流转土地租金亩均500元,田间管理务工薪金每人年均4000元,入股农民合作社户均分红1000元,黄花收入户均可达1.5万元。

  

  瞄准功能 培育动能

  市场浪潮下,区域性特色农产品丰富的同时会面临同质化竞争,从而影响产品价格。在增加产品附加值上做文章成了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契合营养性、功能性的市场需求,大同市瞄准黄花的功能性,培育产业新动能。

  “公司以研发生产黄花产品为主营业务。前几年,黄花产品以初级农产品流通于市场,附加值低,市场周转消化产品的效率偏弱。”大同隆福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去年,该公司推出了主打黄花低脂肪、解郁安神功能的黄花五谷代餐粉,迎合了市场的健康理念,顺利开辟出代餐粉消费市场,使得公司产品整体销售额同比提升了85.3%。

  功能赋予了产品的差异性,进而强化了产品的价值。以科技支撑功能开发成为黄花产业的发展方向。

  “大同市与山西农业大学共建了黄花产业发展研究院,完成了黄花全基因组测序。与中国农业大学开展精深加工和功能食品开发合作,挖掘提取黄花功能成分。”龚孟建说。

  “经过研发,从黄花根茎叶成功提取的多糖、多酚、皂苷3种功能性提取物可作为下游保健食品产业、制药行业的功能性基料。”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李景明介绍。

  政学研一体化的示范下,企业纷纷行动。大同恒宗集团与北京药用植物研究院合作开发出黄花忘忧茶罐装凉茶。民之源食品有限公司联合山西省中医药大学开发出富含天然果汁的黄花复合型饮料。

  瞄准功能产品,大同已形成以黄花为主的黄花茶、忘忧露、状元饼、功能代餐粉、黄花多维营养果糖(粉)片、黄花泡腾片、黄花面膜等8个单品。目前,黄花全产业链产值达18.4亿元。

  增加产品附加值,功能化逐渐成为大同黄花产品的价值定位,赋予黄花品牌的新内涵,支撑起以黄花这一特色农产品为载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新动能,也为大同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样本。

网站
导航

主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1

建议您使用IE9+、FireFox、Google Chrome,分辨率1280*800及以上浏览本网站,获得更好用户体验。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