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 首页 >> 培训体验 >> 新闻资讯 >> 头条新闻 >> 正文

修好幸福路 振兴有盼头

日期 : 2021年06月08日 15:12:47来源 : 农民日报点击 :

  “这头穿山林,那头捧日出,这头踩云端,那头入峡谷……”一首《多彩贵州路》,唱出了贵州道路的蜿蜒曲折,也唱响了贵州道路的气势磅礴。

  近年来,贵州充分调动各类资源加速向农村公路集聚,相继启动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基础设施“路网会战”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连续17年将农村公路建设纳入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5年来,全省农村公路累计完成投资1268亿元,新改建里程5.9万公里,新增5295个建制村通硬化路,建成7.87万公里通组硬化路,超过6000公里县乡公路路面得到改善提升。

  

  修好大马路,幸福才能“抄小路”

  贵州农村,曾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年年五谷丰,就是路不通;有货卖不出,致富一场空。”这透露出贵州发展的无奈。

  披荆斩棘问豪情,十万里路云和月。仿佛在不经意间,贵州的广大农村变样了:一条条灰色的“苍龙”在群山间蜿蜒,在田野上飞舞,犹如毛细血管的农村公路延伸到千家万户,为沿线经济发展输送着汩汩血液。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仁怀市长岗镇井坝村村民舒存鹏最爱《桃花源记》中这一段词,“那是我向往的田园生活。现在小康路修到家门口,帮我实现了曾经的梦想。”

  花开时节,舒存鹏小心翼翼地把蜂箱搬到车上,沿着新修的乡村公路,向繁花深处开去。

  “以前村里石头路,凹凸不平,根本不敢搬动蜂箱,怕惊动了里面的土蜂。”舒存鹏说,现在道路平整了,车辆行驶很平稳,他尝试用“游牧”的方式来放养蜜蜂,不仅增加了蜂蜜产量,还提升了产品质量,为他带来了每年50万元的收入。

  路通了,出行方便了,致富有望了,瓜果蔬菜在田间地头卖上了好价钱,昔日闭塞的村庄如今活力无限、生机盎然……

  站在自家果园旁,望着宽敞干净的水泥路,石阡县枫香村的果农王德高憧憬着自己的美好未来:“这道路修到了家门口,让我们出门方便了很多,只要人不懒,这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如今,一条条崭新的水泥路通达贵州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为农村注入发展的活力。有一首贵州老百姓编唱的农村小康新歌谣为证:“春天繁花游客赏,夏时绿阴好乘凉,秋时硕果结满树,冬时踏雪喜气洋,高楼大厦换新貌,家用小车去赶场。”

  

  水泥路修到家门口,“黔货出山”、旅游井喷之势渐起

  农村公路建设的突飞猛进,使得以辣椒、茶、中药材为代表的农特产品开始在广大乡村遍地开花,助力乡村振兴。

  威宁自治县境内,长约30公里的迤龙公路连接着迤那和龙街两个乡镇,被纳入全省首批县乡公路改造工程。去年4月,这条路焕然一新,往来货车驶过,百姓也乐开了花。“这条路旁有两三千亩土地,不管是规模还是交通便利性,发展前景都是看得见的。”说起发展,迤那镇党委副书记、五星社区党支部书记李仁兵满是信心。

  迤龙公路不远处有一片大坝子,近千个大棚里生长着马铃薯、辣椒等精品蔬菜。这片产业是迤那镇五星社区和周边乡镇的致富保障。路的好处,银山马铃薯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管仕方最清楚:“产业路修到了园区,外面的客商直接开车到园区来拉货,我们的销量比以往提高了七八成!”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已成为贵州经济建设的大动脉,公路通到哪里,哪里就注入了活力和动力。

  在六盘水市水城区蟠龙镇百车河社区沙坡九组,原本靠种植苞谷洋芋度春秋的小山村,因为通村路修到家门口和产业政策的利好,发展起了红心猕猴桃产业,让这个原本平凡的地方顿时热闹了起来。

  “以前路不好,快递进不来,现在路网四通八达,快递上门,坐在家门口就能将猕猴桃快递到全国各地。”猕猴桃种植大户晏庭银说,“通了路,乡村的价值才会提升,走出、进来方便了,农民眼界就会变宽,知道该种什么、怎么种、怎么卖。”

  交通环境改善令“黔货出山”之势渐起,也令乡村旅游“井喷”发展。

  去年6月,盘州市盘关镇贾西村村民王吕国结束了多年在外的打工生涯,用自家三层小楼开起农家乐。“长假期间,我家每天纯收入就有五六百元。”看着入村观赏“万亩刺梨园”的游客络绎不绝,王吕国对未来充满信心。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龙涛介绍,随着交通条件不断改善,近几年到村里的游客增多,全村现有6家农家乐、20家小卖部。

  2016年至2018年,前往贵州旅游的人数从5亿增长到近10亿,旅游收入挤进全国前三。2019年,入黔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再次实现30%以上增长。与游客增加、旅游收入增长对应,贵州旅游开发也随着乡村道路设施的完善不断扩展,安顺旧州、水城海坪彝族文化小镇等一个个特色小镇成为新兴旅游目的地。

  

  建一条公路,把一方山水串成一路风景

  一条大道、两路风景、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常年洁美。

  如今的贵州路,不但告别了过去“贵州到、汽车跳”的窘迫,更换上了多彩绚丽的外衣,成为新发展理念在贵州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贵州用一条条小康路串起绿水青山、千家万寨,勾勒出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你看这个坡,19年才硬化的,以前一到下雨天滑得很,根本站不住。”黔东南州黄平县金龙村第一书记罗强指着通往村委会的必经之路告诉记者,在道路硬化前,别说车了,人都上不去,到了下雨天村“两委”连个办公点都没有。

  “2018年的时候,村里面没有路灯,还是泥巴路,晚上天一黑,路上就见不着人了。白天找不到人,晚上见不着人,工作推进相当不容易!”罗强陷入了回忆。

  2016年以来,金龙村在凯里公路局的帮扶下,新建了一公里通组路、200多平方米广场和4公里串户路,为确保出行安全,又为临河临崖路段增设了安全防护设施50米、太阳能路灯20盏,一系列的举措将金龙村出行难的问题彻底解决了。

  “现在我们晚上经常在亲戚家吃晚饭,聊一大晚上才回家,不像以前,看着天快黑了就要赶紧往家里赶,就怕在半路磕着绊着。”村民杨奶奶兴高采烈地和我们分享着生活中的变化。

  走进瓮安县永和镇红岩村,宽敞的道路整洁平坦,路边的河流缓缓流淌,远处的鱼塘一个挨着一个,鱼儿在池塘里欢快地蹦跶着。

  “那是我们生态养鱼的基地,还是很出名的,很多人都是自驾过来买!”红岩村驻村干部杨加友指着不远处的鱼塘介绍,“其实我们村里不光有生态鱼,还有温泉、红心橙、小香柚等特色,这两年是越来越火了。”

  “现在交通方便了,一到周末我们这里就热闹得很,泡温泉、搞烧烤、钓鱼,水果成熟了还可以摘果子,周末游搞得有声有色。旅游热起来了,村民们有钱赚了,自觉维护环境的意识也慢慢培养起来了!”杨加友高兴地说。

  如今的贵州,于高山间搭桥、高原上修路,山再高高不过人们摆脱贫困的决心,沟再深也深不过人们致富的信念,贵州用决心信念摆脱了多年来的禁锢,用汗水铺就了一条条脱贫致富路。

网站
导航

主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1  联系电话:010-59195210

建议您使用IE9+、FireFox、Google Chrome,分辨率1280*800及以上浏览本网站,获得更好用户体验。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