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培训体验 >> 新闻资讯 >> 头条新闻 >> 正文
乡村建设,因“你”而生动
日期 : 2021年06月04日 9:28:37来源 : 农民日报
今年是乡村建设元年,在建设乡村的过程中,人才是决定乡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未来各地在推进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引来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为人才搭建充分施展才华的平台,是各地发展可持续性的核心课题,也将决定乡村建设的成色和质量。山东省费县、黑龙江省龙江县、重庆市北碚区三地通过借才、为返乡创业者搭建平台、培育本土人才,在乡村建设中进行了有益探索。
山东费县:
借才建设美丽乡村
走进山东临沂市费县上冶镇蔡庄村,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因有多座石头房屋,蔡庄村在当地小有名气。
“两三年前,蔡庄村还是另一番模样。”村党支部书记李如余回忆,“2017年,乡镇请专业规划设计机构对村庄进行规划,实施道路和村庄亮化、美化、绿化等工程,才有了今天的模样。”
去年7月份,临沂市借鉴成都经验,在全市试点乡村规划师制度。来自山东国建土地房地产评估测绘有限公司的工程师景喜燕、张运清,被聘任为费县首批乡村规划师志愿者,负责联系服务上冶镇。
尝到规划甜头的蔡庄村,得知乡镇配备乡村规划师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就对接联系,希望借助乡村规划师的专业知识和独到眼光,让村庄更美丽宜居。
李如余说,通过专业规划设计,现在村北部发展现代农业种植,西南部是田园居住区,南部是传统农业种植区,各个地方布局什么,该怎么发展,一清二楚。
在谈及具体如何吸引规划师服务乡村建设时,费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县局和乡镇各部门间协同合作,共同参与乡村规划师的统筹管理工作,通过社会招聘、机构志愿者、个人志愿者、选调任职和选派挂职等多种渠道招募乡村规划师,聘用期为2-4年,确保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和稳定性。”
“通过调研、座谈和踏勘等方式,深入了解村民的诉求和愿望,才能做出符合乡村发展的规划,这对我们规划师来说也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张运清说,根据要求,他们要参与乡村规划建设的全过程,串联起规划编制、审批、实施、核实等各个环节,每月要拿出至少两天时间到所联系镇村,而重大项目规划要随叫随到。
景喜燕告诉记者,以前搞规划的工作重心大多在城镇,无论是研究还是实践,乡村板块相对来讲比较空白,现在有了乡村规划师这个平台,也是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好机会。
上冶镇党委副书记杜喜刚说,村庄规划好不好,村民最有发言权。乡村规划涉及面广,乡村如何定位,房屋如何建设,生产生活设施如何配套,都需要专业规划人员的合理化建议和解决方案。乡村规划师的加入,既解决了乡村规划人才缺失问题,也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据悉,临沂市所采取的乡村规划师制度,2010年由四川省成都市率先在全国创立,十多年来,成都市先后公开招募了九批乡村规划师,近500人次,实现了乡村规划师的全市全覆盖,共参与规划审查的项目1800多项,提出建议2000多份,代表乡镇政府组织编制规划1600多项,参与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建设200多个。
黑龙江龙江县:
搭建平台让返乡创业者发挥才干
“今天的价格550元每吨,现在青黄不接,草料比较紧缺,价格稍微涨了些。”黑龙江省龙江县返乡创业人员吕晓龙正在跟客户通电话,“每天要接50多个采购草料的电话,都是内蒙古、黑龙江等地的养殖场要买草料的电话。”
吕晓龙2008年开始从事餐饮工作,十年时间在北京开了18家连锁店。前年过年回乡探亲时,发现家乡政府对返乡创业人员的支持力度很大,资金、政策力度都很到位,当即决定要回家乡干一番事业。
吕晓龙调查发现,龙江县玉米水稻种植面积很大,但是秸秆利用率却非常低,发展空间很大。他决定大量收购玉米、稻米秸秆,将加工处理后的秸秆卖给养殖场做牛羊饲料。
吕晓龙的“新事业”一开始就遇到了难题,场地、货源都不顺畅。龙江县政府得知吕晓龙遇到的困难后,立刻与周边种植合作社联系,并协调解决晾晒储存场地,一下就解决了吕晓龙的难题。
目前,吕晓龙的业务已覆盖周边60万亩耕地,年产20万吨草料。“商业模式我很看好,政策导向也很明确,对于在家乡的事业我很有信心,计划明年规模还会扩大一倍。”吕晓龙说。
近年来,龙江县像吕晓龙一样返乡创业的人员一共有78人,这得益于龙江县实施的“丰羽”人才战略。龙江县组织部副部长谢永昕告诉记者,为吸引人才,龙江县推出“事业引进,企业使用”的方式,坚持“引才、用才、留才”相结合,给引进人才事业编制,同时如果服务企业达到一定年限,列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发展,为巩固好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去年的山杏产量不错,现在做好护理,预计今年产量更高。”龙江县林业局海洋林场副场长陈兴玉,便是“事业编制、企业发展”的典型代表。
现年40岁的陈兴玉,不仅是林场副场长,还是兴玉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十几年来,拥有育种技术的他选育培植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龙江梨”和“兴玉1号”等适合本地高寒气候环境种植的林果新品种。
目前,他先后成功培育出“兴玉1-3号”“粉花山杏”及“垂枝山杏”等五个甜仁山杏新品种,其亩均经济效益是之前的15倍以上,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在陈兴玉的引领和带动下,龙江县掀起了一股林果业发展热潮,特别是西部半山区发展迅猛。三年时间,全县优质梨面积已由2007年的不足200亩,发展到现在的1.25万亩。
“多亏了县里的人才政策,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可以潜心研究。”陈兴玉告诉记者。
重庆北碚区:
培育本土人才做大民宿产业
“以前我要去路边拦车喊客,住宿一天100元包三餐,现在我们的房间要提前预订,房费最低每天480元。”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清欢渡”民宿管家孙德红告诉记者。
“清欢渡”民宿伫立在半山腰,视野开阔,茫茫森林如“绿海碧波”,游客可观云雾缭绕、赏日出日落。
孙德红以前就在缙云山经营一家农家乐。两年前,北碚区政府将缙云山定位于发展乡村旅游。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孙德红专门前往浙江、福建等地学习先进的乡村旅游经验,回来后先后投入400万元,在原有房屋的基础上,请专业团队设计装修,用最好的材料,耗时半年完成了从普通农家乐到高端民宿的升级。
孙德红坦言,自己是个内向的人,以前客户想来便来,自己很少与客户交流,也很少从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但随着民宿的转型升级,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经常组织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孙德红意识到急需提升服务质量、提升客户体验,她开始每天对着镜子练习微笑、练习说话语调,同时,她还学会了插花、茶道、甜点制作等新技能。现在,孙德红与许多客户成为了好朋友、好闺蜜,大家也都亲切地称她为“渡娘”。
“软件硬件”双升级,提升的是客户体验,增加的是客户黏性,客户人数逐渐从1人到10人到100人,回头客越来越多,现在每逢周末预订一空。
“之前做农家乐一年也就10多万元的收入,而做特色民宿后去年一年净收益就达到100多万元,预计今年还会持续增长。”孙德红脸上洋溢着兴奋的光芒,“多亏了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我们这种民宿,周边还有很多家,客人太多时我们会分流到别家,大家形成合力,努力让本地的整个民宿产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网站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