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 首页 >> 培训体验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应用高清视频监控、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 “阳光农安”让监管更透明更智慧

日期 : 2021年06月28日 10:27:11来源 : 农民日报点击 :

  一旦有陌生人进入作业区,或者出现无匹配配药记录的打药,再或者出现休药期内采摘等非安全农事行为,设置在蔬菜种植大棚内的智能系统就会自动采集信息,识别报警。这是江苏苏州市开展的“阳光农安”试点建设成果之一。2019年,苏州在吴中区胥口蔬菜基地等4家蔬菜种植企业以及4家农资商店,系统应用高清视频监控、人工智能(AI)、5G、无人机、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推进智慧监管,“阳光农安”引起业内关注。

  近日,在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心主办的2021年第一期农安公益实训讲堂上,来自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的学员对“阳光农安”发展的总体思路、试行项目进展等有了更系统的了解。作为一整套新型智慧监管模式,“阳光农安”对各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开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拓展了思路,丰富了手段,更提供着有益的参考。

  

  何为“阳光农安”

  2021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视频会议提出,力争到“十四五”末,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农兽药残留标准达到1.3万项,以安全、绿色、优质、营养为梯次的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基本形成,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等农产品认证登记数量稳步增长,合格证制度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实现全覆盖。智慧化监管网络初步构建,农产品追溯体系稳步推进,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建立健全。“阳光农安”的提出恰逢其时。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中心政策与信息研究室主任陈松介绍,“阳光农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域应对新形势,积极探索的一项重大的治理体系变革。“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体系变革,让政府监管工作在阳光下运行,让质量安全变成老百姓看得见的放心。”这一模式的核心是信息公开、管理透明、科学引导、有效激励。“阳光农安”能够把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现有的很多工作纳入其中,通过综合运用创新的方式方法,对农业全产业链的过程管控,对质量安全分段监管和属地监管的共建共治,对全社会老百姓的放心承诺,都具有一定的公信力。

  陈松表示,实施“阳光农安”意义重大。首先,通过推行“阳光农安”,将为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提供新技术应用指导,品牌营销策划等服务,让生产经营者真正对自己的安全生产行为和产品质量负责,在推进农产品绿色优质发展过程中同步确保安全,从而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其次,“阳光农安”将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从单兵作战转变为协同作战。通过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不同部门可即时共享农产品检测结果、产地来源等信息,各行其责、环环管控,加强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管理对接,有效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监管。此外,推行“阳光农安”将进一步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发挥引领作用,最大程度凝聚社会力量。

  “‘阳光农安’可以促进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诚信自律,强化风险交流,让每一位消费者充分了解,广泛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的进程中,进一步加强社会监督。”陈松说。

  

  如何实施落地

  “阳光农安”首要目标是要实施“阳光生产”,也就是推动主体信息披露。“现在的问题是各地的监管主体名录还不健全,监管的对象不够明确,要将风险高的监管对象坚决纳入监管,这是接下来阳光生产优先要做的事。”陈松认为,2021年需要尽快完善全国生产主体名录库建设,100%掌握主体信息,在此基础上统筹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服务和数据共享平台,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档案,各地共享主体管理信息。同时,继续深化实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逐步实现全部生产主体自我承诺产品合格,开具合格证,并向前一步强化全程标准化生产,落实主体自控自检,向后一步加强信用评价,从而使“阳光生产”看得见、有保障、有承诺、可信赖。

  完善监管对象之后,需要实施“阳光监管”,也就是全程透明管理。记者了解到,2021年将推动各省份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明确监管责任清单。然后落实“双随机”抽查和网格内巡查检查,掌握问题危害清单。推动阳光监管体系建设需要建立评价准则,要对监管主体开展信用分级,运用好联合惩戒,公布信用红黑清单;支持开展智慧农安试点工作,利用AI(人工智能)、5G、高清影像识别等现代化技术,融汇大数据应用清单,从而形成框架化监管体系。

  实施“阳光消费”,推动健康消费引导。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着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开展农产品营养品质提升计划,研究制定高质量农产品品质标准。有关部门要通过官方网站、服务平台和新闻媒体等多种途径,权威发布消费指示信息,广泛开展风险交流。通过畅通社会投诉渠道,强化质量安全舆情监测,对投诉、舆情等反应的问题快速处置,第一时间回应消费者关切的问题,让消费真正成为生产的导向目标。

  实施“阳光考核”。推动考核激励是促进监管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要严格政府绩效考核,科学设立监管绩效指标,强化考核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正向推动作用,尤其是对基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优秀工作者给予表彰。积极推进行业自律,激发农业行业协会、市场协会等社会组织的力量,强化农业产业的自我管理和监督,优化政策的推动与落实,实现质量安全工作的社会共治。

  

  应用前景如何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已连续多年保持在97%以上,剩下的2%-3%则是难啃的“硬骨头”。面对监管对象覆盖越来越全面、风险隐患排查越来越深入、社会消费要求越来越严格的现状,目前有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资源逐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监管需求。

  在当前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亟待新思路、新方法。“阳光农安”项目试点负责人黄磊认为,“阳光农安”的核心就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管理,是一种高效智慧的管理手段。“要探索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以理念提升促进监管方式转型升级,以技术创新解决老问题、应对新问题。”

  黄磊介绍,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管理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包括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通过互联化、物联化、智能化手段,收集、整合、分析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数据信息,自动识别管控和消除风险,使生产过程透明化,质量监管智慧化,让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管始终走在问题前面。

  据了解,为了在更大范围探索、验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管理模式,苏州市“阳光农安”2020年的试点已扩大到种植、畜牧和水产三个行业。更值得一提的是,试点区域已经由苏州市扩大到安徽、江西、海南、宁波四省(市)的12家企业。

网站
导航

主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1  联系电话:010-59195210

建议您使用IE9+、FireFox、Google Chrome,分辨率1280*800及以上浏览本网站,获得更好用户体验。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