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当前位置 : 首页 >> 12316动态 >> 正文

燕北山乡兴果记

日期 : 2021年11月10日 8:39:1来源 : 农民日报点击 :

     近年来,地处燕山北部、纯山区县的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以推动产业振兴为抓手,以培树“一村一品”为引领,大力发展板栗、苹果、中药材、山楂等林果特色产业,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赢得了金山银山,生态、经济双双获益。该县化皮溜子镇西岔沟村,便是一个“山林山果富村富民”的山乡例证。

  

  产业兴农

  荒山坡垦出致富果

  深秋时节进入西面环山的西岔沟村,只见满式墙垣连绵不断、石筑梯田延伸山顶、新建民居错落有致,一个现代村落让人眼前一亮。山坡上,不时传来果农们欢声笑语:“看着漫山的红苹果,我们打心眼里高兴!”

  谁曾想到,昔日的西岔沟村到处是满目疮痍的荒山坡,村民守着几亩薄田望天收,年人均收入不过千元。许多年轻劳动力不得不远离家门,寻些零活养家糊口。

  “不从根本上改变山多地少的制约,就不可能实现富民增收。在山上做文章、在林上抓效益,我们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乡村振兴路。”时任宽城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伟说。

  在县政府支持下,经过土壤专家检测,西岔沟村的荒山坡竟是适宜苹果种植的“宝地”。村“两委”班子喜在眼里、急在心上:虽然找到了富民路,但荒山坡崎岖不平咋栽树。“没有垦不出的荒山,没有过不去的坎,这是我们村唯一的出路,必须干。”全村动员大会上,时任西岔沟村党支部书记陈玉富内心坚定。

  寻富之旅,向山而行。外出的年轻人返村了,男男女女上山了,历经春夏秋冬,梯田从山脚叠到了山顶全都栽上了苹果树。仰头望着2000亩苹果林,村民们不禁感慨:“这是我们的希望啊!”

  

  科技助农

  果农变身“土专家”

  然而,正当盛满村民致富梦的苹果红艳满枝,却被一场“果腐病”砸了个稀碎。一时间,大伙儿陷入迷茫和无措。

  “要想发展好苹果产业,必须靠科技”,村“两委”班子迅速意见统一。听说河北农大李保国教授是有名的果树专家,村“两委”成员便主动请缨,一定去把教授请过来,帮助村里解决难题。

  李保国当时正在富岗村带领群众研究果树,远道而来的村“两委”成员找到他刚说明来意,李教授就欣然同意了。但他要求西岔沟村,必须在一周之内先将腐烂的果树砍掉。这在当时靠普通锯子和人力是不可能实现的。回到村里,村“两委”马不停蹄地借来了油锯,夜以继日地砍伐病树,仅用四天就达到了标准。

  很快,李保国教授来到西岔沟村,开始悉心指导果树栽培技术,村民们重新看到了希望。“没有李教授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好日子”,回忆当年的情景,张春江感慨万分。原本是西岔沟村普通农民的他,自从认识李教授,便跟随他学习果树综合管理技术,如今已成为果树栽培能人,被十里八乡称为“土专家”,果树授课的足迹遍布承德、唐山等地。

  从此之后,西岔沟村每年都会邀请各路专家前来指导,富岗村的梁国军、河北农大的孙建设,还有北京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秦皇岛昌黎果树研究所的专家,相继应邀来到西岔沟村。西岔沟村的苹果,如今已实现了配方施肥、苹果套袋、疏花疏果、春夏耕种除草等先进技术全面推广应用。

  “以前不懂技术,苹果个头小,经过专家指导,我家最大的苹果能达到1斤左右,好吃又高产。”村民任庆贵说。

  

  品牌强农

  红苹果变“金苹果”

  瞄准土壤富硒优势、不断做强果品产业的西岔沟村,如今有了自己的“西富”苹果品牌,不仅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还获得“2016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和河北省唯一的“金苹果”两项大奖。在此基础上,西岔沟村办起了采摘节,依托苹果产业兴起了民宿农家乐,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明显的农业发展新业态。

  “我们还准备发展苹果林下小杂粮,赶上网络直播带货热潮,让我们村的山货在品牌路上越走越远。”说起未来,村支部书记王保荣信心满满。

  如今,苹果早已成为西岔沟村的支柱产业,面积达2000余亩,年产100万公斤以上,农民来自林果的收入占纯收入的65%以上,人均收入从几百元增加到1.3万元,成为宽城乡村振兴的样板村。

  西岔村蝶变映射的,则是宽城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大做、深做新时期“山文章”的显著成效。近年来,该县仅新载板栗、苹果、山楂、核桃等优种果树,就达3万亩260万株,改建扩建经济林示范区12个,建成林果示范村8个、示范园12个、家庭果园2600个,全县果品年产量增至10.7万吨,林业年总产值达到16亿元。

网站
导航

主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1

建议您使用IE9+、FireFox、Google Chrome,分辨率1280*800及以上浏览本网站,获得更好用户体验。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