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 首页 >> 培训体验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因地制宜谋产业 多点开花结硕果

日期 : 2020年09月16日 13:54:43来源 : 农民日报点击 :

  因地制宜谋产业 多点开花结硕果

  

  图为扎兰屯市河西街道回民村村民张秀荣(右)正在自家院子里打理黑木耳。

  入伏之后,雨水充沛,正是抓紧种植培育甜菜的好时机。天刚蒙蒙亮,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后旗曹不罕村的不少村民已经忙着给甜菜地拔草、浇水。

  据了解,曹不罕村共种植甜菜4000亩,平均每人一年能收入4000元,不少贫困户也参与其中,靠着这份“甜蜜的事业”,大家不仅赚了钱还挣得有底气。

  近年来,内蒙古紧紧抓住发展产业这个“牛鼻子”,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宜游则游的原则,培育出一批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强、群众满意度高的扶贫产业,带动全区50%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产业项目覆盖贫困人口83万多人次,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选准产业模式,撬动扶贫杠杆

  走进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草原宏宝公司奶山羊“托管代养”扶贫产业园内,1000多只身材修长、毛色洁白、品质优良的奶山羊正在吃草料。公司副总经理谭鑫星介绍,临河区投入专项扶贫资金474万元,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补贴购买奶山羊1144只。由于奶山羊养殖的特殊性,为降低养殖风险,区里决定将购买的奶山羊统一代养到养殖企业。

  据了解,每只奶山羊“托管代养”周期为5年,5年内公司确保每只奶山羊实现红利至少800元,并于每年12月1日之前将“托管代养”的分红收益通过财政“一卡通”发放给贫困户。“托管代养”期间,贫困户对奶山羊实施全程监管。5年后,公司给贫困户返还一只健康奶山羊,贫困户可继续与公司签订“托管代养”协议。

  截至目前,草原宏宝公司已为381户690名“托管代养”奶山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红利82.9万多元,临河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40户4217人已全部脱贫。

  走进兴安盟突泉县合发村佳旺牧业有限公司,整齐的圈舍里一只只母羊正在等着新主人把它们领回家,该公司正在施行农企利益联结的“放母收羔”项目。

  “今天是我们结合发村合作养殖户发放母羊的日子,我们在合发村签约了27个养殖户,合计发放母羊1980只,这些养殖户有责任心、有能力,相信在未来三年里,我们的合作一定能取得好的效益。”佳旺牧业总经理李怀田说。

  村民赵国对记者说:“这个政策好,我领60只羊回家,一年能增加3万多元收入,以前咱们养羊经验不足,通过培训学习,学会了很多技术,一定能把羊养好。”

  据了解,该公司给每个贫困户投放的10只基础母羊一年可生产羊羔约40只,归还公司4只公羊羔,剩余公羊羔可直接出售给企业,母羊羔次年开始成为基础母羊再生产,扣除饲养成本,户均年增收达1万元以上。2018年以来,共投放基础能繁母羊1.5万只,截至目前,投放户数1500户,收羊羔4万余只。

  “放母收羔”的产业发展模式是突泉县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有效实践探索,其见效周期短,增收幅度大、养殖风险低,得到了全县广大贫困户的认可。

  

  善施产业巧力,释放增收动力

  在通辽市科左中旗协代苏木特莫钦嘎查张巴达玛家干净整洁的小院里,一排排蔬果郁郁葱葱,微风吹过,满园瓜果飘香。

  “去年,我在庭院内种植蔬菜、果树,现在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增加收入。”张巴达玛在园子里一边忙活一边说,今年他早早搭起小拱棚育苗、栽植,错开季节销售蔬菜,之后再复种白菜来增加收入。

  “蔬菜园不仅美化庭院环境,也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由于全嘎查都吃上了自己种植的蔬菜,按照人均蔬菜消费500元/年计算,今年嘎查农牧民将节省开支31万元。今年我们还在村部东侧闲置土地上成立蔬菜示范区,建起春秋暖棚。”特莫钦嘎查第一书记徐峰说。

  近年来,科左中旗坚持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促进贫困群众节支增收和改变生活习惯的一项举措来抓,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440万元,在该旗所有嘎查造林绿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户庭院普遍较大的特点,引导和鼓励群众发展庭院经济,通过采取“公司+贫困户”“政府+贫困户”的模式,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庭院经济全覆盖,实现户均节支增收1500元以上。今年3月,科左中旗实现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序列。

  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创业致富带头人,扎兰屯市河西街道回民村的张秀荣只用了4年时间。2014年,扎兰屯市黑木耳产业发展办公室来村里宣讲种植技术。听说种黑木耳能挣钱,张大妈东拼西凑了9000元购买了6000袋菌袋,和儿子一起在自家院子里开始了创业之路。母子俩起早贪黑,精心种养,加上黑木耳办技术人员的悉心指导,当年她家就净挣9000元。2015年,张秀荣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张大妈脱贫后,还惦记着全村的贫困户。她把收获的木耳送到村民家里,宣传种木耳的好处,并全力帮助想栽培木耳的农户。从场地的选择、菌袋的购置、灭菌的方法等工艺都无偿给予技术支持。经过几年努力,张大妈黑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从最初的5户发展到现在的11户,带动贫困户50户150人致富。

  “去年,我们聘请专家对张大妈进行种植指导。对于木耳的生长问题进行及时解决,还为她申请了‘一把木耳’品牌肖像和商标,预计今年10月就能注册成功。老太太坚强乐观,带动大伙儿脱贫致富,我们一定会全力支持她。”扎兰屯市河西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志林对记者说。

  

  借势旅游“顺风车”,端起致富“金饭碗”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由于挨着岱海,乌兰察布市凉城县三苏木村赵家村(自然村)走上了发展旅游的致富路。

  在去往赵家村的乡间小路上,一些别致的小院吸引了众人的注意。“杏花小筑”民宿里,不同风格的房间内摆放着“村主任家的风箱”“隔壁大妈的炕桌”等摆件,厨房、烤炉、棋牌室等,一应俱全。优雅的环境加上现代感的装饰,“杏花小筑”与“沁竹悠筑”民宿成为村里两道别致的景色。

  “这两间民宿,是我们向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申请80万元专项资金改建而成。每间房屋每年会返还贫困户4000元租金,运行15年后,房屋整体设施都将归村民所有。”乌兰察布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驻三苏木行政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张勇告诉记者。

  张勇表示,第十四届冬运会坡面障碍技巧、大跳台、障碍追逐3个分项的比赛将在岱海国际滑雪场举行,赵家村距离岱海不足3公里,地理位置绝佳,发展旅游业成为首选。

  “目前,我们正在和当地旅游公司协商,将两间民宿托管给企业,企业每年返还村集体1万元,同时承担贫困户的租金。”张勇还为两间民宿申请了6个公益性岗位,提供给村里的贫困户,月工资400元加提成。在张勇的带领下,三苏木村将有更多的房屋改造成民宿,以迎接第十四届冬运会的旅游热潮。

  近年来,内蒙古大力鼓励和支持各盟市建设不同主题的特色旅游村镇,推动贫困嘠查建立“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产业。通过开展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创建工作,力争到2020年完成2000个示范项目,同时指导贫困人口集中的盟市编制乡村旅游产业扶贫规划,加强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育。

网站
导航

主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

建议您使用IE9+、FireFox、Google Chrome,分辨率1280*800及以上浏览本网站,获得更好用户体验。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