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 首页 >> 培训体验 >> 新闻资讯 >> 领导讲话 >> 正文

山东宁阳:把科技种子播撒在脱贫攻坚主战场

日期 : 2020年09月16日 15:0:17来源 : 农民日报点击 :

  八月高温多雨,是四倍体泡桐生长的关键时期。王迎像往年一样,钻进山东省泰安市宁阳经济开发区大周村的四倍体泡桐育苗基地,观察泡桐的长势情况。

  高温下户外作业,汗水浸透了衣背。今年是王迎来宁阳科技扶贫的第5个年头,先后帮助东疏镇潘茂村等7个贫困村走上致富路,创立了“当年栽植、当年销售、当年脱贫”的科技扶贫新模式。

  “这是去年底埋下的种根,今年都长到了5米高,王教授给村里带来了‘神奇的树’。”大周村村民秦传河说。大家熟悉的王教授,正是泰安市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王迎,在村里,他有另一个身份:科技特派员。

  谈起当科技特派员的初衷,王迎脸上满是自豪。原来,由他参与的《四倍体泡桐种质创制与新品种培育》成果获得了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如何实现“国家科技奖”成果在乡村转化落地、把科技的希望种到农民心里,激发了王迎干事创业的热血。此时,泰安市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把王迎拉进了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的队伍。

  2016年春,踌躇满志的王迎来到“新战场”东疏镇潘茂村,田间地头已尽是青青麦苗。让农民除掉麦苗,种上不熟悉的泡桐,哪怕是“高科技品种”,他们也一万个不情愿。“种的东西能卖了吗?”“这值多少钱?”“种得麻烦吗?”村民的种种担忧和顾虑让初来乍到的王迎屡屡碰壁。

  “农民种粮食不容易,让他们不折本才能起到示范效果。”作为林业科研战线的老兵,王迎对自己的科技成果四倍体泡桐有信心、对带领群众致富有底气,决定发展10亩地先试验后推广,并保证每亩产出4000元以上,收益不够自掏腰包给农民补贴。这时候的王迎,心里有底,但也做好了“兜底”的准备。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王迎盯上种植、浇水、施肥、打杈的各个环节,通过面对面讲解、传授新技术,让农民逐渐愿意接受新事物,增强农民致富本领。这一年的四倍体泡桐尤其“争气”,每亩平均纯收入6000元以上,保证了“试验”效果,“当年栽植、当年销售、当年脱贫”的目标初步达成。

  “科技特派员一头连接科技创新,一头连接生产实践,通过‘高位嫁接,重心下移’的服务模式,为农村引进实用技术和新品种,提升农民运用技能脱贫增收的能力,真正把科技创新的动能注入田间地头。”宁阳县科技局局长刘钦虎说。王迎科技扶贫的新模式得到了山东省科技厅的支持与大力推广,目前全省16个市32个县(市区)新建四倍体泡桐苗木培育和试验示范基地45处,规模达3250亩,数量达到92万株,带动了800余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2019年底,王迎受到科技部通报表扬。

  东西好不好,农民说了算。“新品种根系好,长得快,收益可观。”2018年春天,家住磁窑镇枣庄村的贫困户范兆友从亲戚那里听说后,通过实地考察,从东疏镇潘茂村自发引种1200条四倍体泡桐种根,当年长成的苗木平均达到6米高、6厘米粗,每年每亩纯收入一万元。范兆友脱贫致富吸引了附近十几户村民自发引种达到40多亩,数量2万多株。新品种的优越性和发展前景让农民从不情愿地种到自发扩大种植规模,从最初几百棵发展到几千棵、几万棵,泡桐摇身一变,成了老百姓的“摇钱树”。

  谈及发展,王迎信心满满:“四倍体泡桐产业化是我们最终的目标,把育苗、造林、加工做成完整的产业链,国家储备林造林需要和农民脱贫致富结合将带来无限的光明前景。农民只要种出来,符合造林需要的规格,我们就有办法让它销出去。”

网站
导航

主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

建议您使用IE9+、FireFox、Google Chrome,分辨率1280*800及以上浏览本网站,获得更好用户体验。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