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 首页 >> 培训体验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协同创新 全链服务

日期 : 2020年08月27日 10:57:7来源 : 农民日报点击 :

  平台搭起来,人才沉下去,项目带下去,农民富起来,产业旺起来……近年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充分发挥广东农业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当好农业科技“火车头”,创新“共建平台、下沉人才、协同创新、全链服务”的院地合作模式,用科技之犁开垦乡村振兴的南粤沃土。

  

  平台共建,强基固本有新招

  “有了省农科院的支持,我们基层的科技创新更有底气了。”佛山市农科所所长李湘妮介绍,2016年省农业科学院与佛山市人民政府共建佛山分院后,佛山市农科所实现了6个零的突破:国家级科技项目零的突破、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零的突破、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零的突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零的突破、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奖零的突破、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零的突破。

  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创新“政产研”科技服务体系,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13个地方分院,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派出80多名专家带项目、带资金、带技术常驻地方,全力服务产业发展。建立乐昌岭南落叶果树研究所等28个专家工作站,撬动各地安排2000多万元资金,围绕26个地方特色主导产业,联合组建49个科技团队开展大调研、大攻关、大推广。

  汕尾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蔡时可介绍:“省农业科学院还创新‘借巢孵蛋’的人才培育方式,分院人才名额使用地方编制,由省农业科学院兜底并指派导师‘一对一’培养,在当地工作满5年并经考核合格后可根据本人意愿继续留下或调到省农业科学院工作,从而破解地方高层次人才‘招不来、留不住’的困局。”

  

  协同创新,攻克难题出硬招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打造产业创新链条,联合相关高校和有基础的市、县农科机构,在解决荔枝大小年、菠萝黑心病等8个关键性技术问题上集中发力,已经实现初步突破。同时,向合作共建的34家研发机构、346个示范基地派出领军专家和团队,围绕产业发展关键性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产生了“鸡球虫病疫苗”等一批大成果,解决了20多项重大科技难题,帮助制定了30多项行业或企业标准。组建广东金颖农业科技孵化平台,构建起“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链条,全力打造“农业科技创新硅谷”。

  依托“一园一平台、专家进企业”的产业园科技服务模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组建了132个专家团队,为珠三角18个、广东其他地区11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供科技服务,解决了建设中遇到的40多个关键性技术问题,为产业园企业选育及推广了65个新品种、研发及推广了73项新工艺,提供了5055人次的技术培训。聚焦品种、投入品、生产技术等关键环节,生产、加工、营销全过程靶向精准服务,助力打造了“英德红茶”“三水黑皮冬瓜”等20多个国家和省级农业品牌,助力“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

  

  人才下沉,科技惠农落实招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以专家服务团、科技特派员、带培本土专家等方式,与地方联动打造出一支“政府信得过、企业用得上、农民离不开”的科技队伍。以行业学科领军人才为领队,280名副高以上职称人才组成专家服务团。仅2019年,就有1200多人次深入到92个县(市、区)的300多个镇、村开展技术服务。

  广东天农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正芬介绍:“省农业科学院利用先进集成的禽病诊断技术,为清远当地养殖户提供细菌、球虫耐药性定期监测,为家禽的健康保驾护航。”惠州海纳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伊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黄庆便驻点为企业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悉心指导。“专家真正为我们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难题。”惠州市海纳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钟振芳告诉记者。

网站
导航

主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

建议您使用IE9+、FireFox、Google Chrome,分辨率1280*800及以上浏览本网站,获得更好用户体验。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