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 首页 >> 培训体验 >> 新闻资讯 >> 头条新闻 >> 正文

锻造种养循环的加速器

日期 : 2020年08月21日 17:0:15来源 : 农民日报点击 :

  锻造种养循环的加速器

  

  当地农民在采收麦冬。 马千理 摄

  

  阅读提示 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的三台县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既是全国著名的“涪城麦冬”和“川麦冬”的主产地,也有生猪、藤椒和优质粮油、蔬菜等特色产业。近年来,三台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通过建设麦冬—生猪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广“无疫”养殖,促进科研转化,构建起“猪—沼—肥—药(林、菜)—沼气发电”种养循环的产业体系。

  关于麦冬,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有诸多殊荣:中国麦冬之乡、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麦冬)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关于生猪,三台仍然具有响当当的名片: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国家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四川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生猪常年出栏量120万头以上,2019年出栏量全省第一。

  在这两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三台县近年来在芦溪、永明等2个乡镇的20个村,共5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设麦冬—生猪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园区麦冬种植面积超过2万亩,年产仔猪30万头,呈现出种养循环发展的鲜明特色。

  2019年,园区实现总产值38亿元,其中麦冬+生猪全产业链产值36.57亿元,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万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31.2%。

  

  “无疫小区”推行共享产业

  绵阳明兴农业科技开发公司是园区一家集生猪选育、扩繁、饲养、销售、屠宰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是西南地区唯一一家拥有三种原种种猪体系选育的生猪企业,年出栏生猪20万头。公司“无疫小区”共享产业发展及粪污资源化利用引人注目。

  “无疫小区就是在1-3公里范围内劝退散养户,然后由‘公司+农户+合作社’三方共建,统一进行培训、猪苗、饲料、防疫、管理、质量及粪污处理,农户以自产自销、保底收益、固定分红三种方式参与,实现共享养殖。”公司办公室主任卓琴说。

  卓琴进一步解释,农户弃养退耕后,以村为单位组建合作社,其养殖存量由公司承接;农户参与养殖,可与企业结算成本后,可以自行销售生猪,也可与企业签订代养合同,获取一定保底收益及二次分红,还可以直接投资获取固定分红。

  “通过散养户永久退养,便于开展全方位联防联控。企业在小区内设立了放心猪肉专供店,以低于市场20%的价格,以每人每年72斤的配额供给小区内村民,切断了外疫通过肉制品传入的途径。小区内建有粪污资源化利用中心,可全量处理小区内粪污。”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李霞说。

  目前,公司正投资6000万元建设农业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项目建成后,可以将其200头种公猪场、3个1200头原种场、4800头繁育场、15万头健康养殖园及3万头养殖小区的所有粪污收集到厌氧发酵罐,然后固液分离,沼气用于发电或生活用气,沼渣用于制作有机肥,沼液通过管网还田。

  据了解,“明兴农业”核心无疫小区覆盖面积5600余亩,涉及人口1429人,原土地承包权所有农户组建了“农业种植业合作社”。除了生猪养殖,这个无疫小区通过统一规划种植业,发展柑橘1400余亩及青储玉米1000余亩。

  

  生态种植提升麦冬品质

  三台县麦冬已有500多年的种植历史,其“涪城麦冬”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是我国唯一在同一地区同一品种拥有6个GAP认证基地的中药材。为了进一步提升麦冬品质,园区立足绿色生态,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品质。

  凭借“无疫小区”生猪养殖,园区全域推广的“猪—沼—肥—药(林、菜)—沼气发电”生态循环种养模式,铺设到麦冬田间的沼液管网达40余公里,田间沼液储存池建成1631口。通过厌氧发酵,园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8%以上。

  园区四川代代为本农业科技公司建立的ERP本草溯源系统,实现了麦冬优质产品“看得见、追得到、信得过”。“只要轻点鼠标,从土壤酸碱度、大气温湿度、有效积温、水肥使用、产品采收到生产加工,麦冬基地生产管理情况一目了然。”三台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罗杰介绍。

  三台县明志麦冬加工专业合作社是园区最大的一家合作社。“我们共约5000亩基地全部铺设了水肥一体管网,一直坚持使用有机肥和生物防控技术使我们的产品农残、重金属指标远低于国家标准,营养成分高于药典标准。”合作社社长刘志伟说。

  而且,合作社长期与四川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四川中药研究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合作,每年5-6月邀请专家对种植户进行培训,印发的技术手册达到人手一份,按技术标准种植,不仅投入品降低了20%以上,产量还提高了,合作社收购价也比市场提高了10%。

  “正常情况下,麦冬亩产可达2400斤,企业鲜果收购价格一般为一斤8元,我们则出到9元甚至更高,去年我们给的价保证了种植户每亩2.2万元的产值。这不仅大大激发了他们扩大种植面积的积极性,而且调动了大家规范化、标准化种植的自觉意识。”刘志伟说。

  “我们还拥有麦冬烘烤技术专利,设备采用空气热穿透去湿原理,比传统加工工艺降低成本50%以上,从而使得产品每吨增值达3000-5000元,这也是我们敢于高价收购的原因。”刘志伟说,目前合作社辐射带动范围正在逐步扩大。

  

  科技引领促进三产融合

  “在园区建设中,我们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不断提升了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推动力。”李霞说,近年来,园区吸纳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近50家单位入驻麦冬科技实验示范中心和生猪良种实验与繁育中心,搭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9个,主研优良品种选育、绿色种养、食药开发、日化开发、互联网+贸易等十大方向。

  通过科技引领,园区加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建成麦冬绿色加工中心18个,年加工2.2万吨。肉食品加工园“绿溪优食谷”和川菜工业化示范工厂“圣菲伦”正式投产,“上海梅林”年产罐头4万吨。值得注意的是,产业园在加工业发展中,通过科技引领,对农业生产的废弃物进行了有效开发利用。过去,麦冬根须一直被废弃,现在本公司通过研发,将其加工为“脉冬旺”饮料。去年底,四川省中兴药业公司利用麦冬根须加工糕点、饮料、口服液等的生产线建成投产。从此,麦冬根须也变成了可以卖钱的商品,最低价格竟卖到了每公斤4元。

  同时,园区建成中国麦冬博物馆、国家生猪市场—四川市场、中国麦冬电子交易市场,产品电商销售额达7.8亿元。“国家生猪市场—四川市场可以为三台的生猪养殖户提供更加便捷、更加安全、更加广阔的线上交易市场。”罗杰介绍说,“从去年8月正式运行以来,到目前全县线上生猪交易量达到8万余头,占出栏总量10%左右。今后还会逐年增长。”

  工作人员段小丽为记者在LED显示屏上做了演示。“首先注册用户名,假如你要卖猪,便将手中的猪源信息发布出去,买猪方与你对接后,双方在第三方机构冻结保证金,买猪方将货款打进银行直连账户,待买猪方确认收货后,货款进入卖猪方账户,随即保证金解冻。”

  位于中国麦冬博物馆中即将运行的麦冬电子交易市场操作流程与此类似。如今,麦冬博物馆成了当地乡村旅游一大热点,在其“麦冬经典配方及重要方剂”电子显示屏处,画面上是一架巨型的中药柜,每一个抽屉上标明一个方剂,用手指一点,方剂的具体内容便会显现。

网站
导航

主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

建议您使用IE9+、FireFox、Google Chrome,分辨率1280*800及以上浏览本网站,获得更好用户体验。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