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 首页 >> 培训体验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农民与专家的100次“云端”对话

日期 : 2020年07月08日 9:44:14来源 : 农民日报点击 :

  农民与专家的100次“云端”对话

  

  黑龙江省克山县北兴乡保卫村驻村工作队组织村民集中收看《科技助农在线帮》。 孟庆福 摄

  龙江熟,天下足。黑龙江作为中国产粮第一大省,现已实现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历史巨变,如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如何让“中国饭碗”更“瓷实”,如何解决种植中的科技难题,黑龙江省农科院联合黑龙江省电视台疫情期间推出全新的农业科技直播栏目《科技助农在线帮》,从2月25日到6月4日共播出100期!

  哈尔滨市呼兰区农民王勇是《科技助农在线帮》的忠实观众。提前几天就给自己的手机设置了闹铃,生怕错过了水稻直播技术的专家直播课。“今年我打算种植150亩地的直播水稻,正愁怎么办呢!农科院的张喜娟老师不但教了我怎么种直播稻,还帮我推荐了封闭除草剂的优质经销商。这下我可有信心了!”王勇说。据了解,《科技助农在线帮》还通过快手APP、“龙视新闻”头条号、央视移动新闻网等平台同步直播,创新了电视直播和网络媒体“大小屏结合”在线互动的创新性农民培训模式。

  

  “云端”问诊,农耕寻技有途径

  “孙老师,我20多年种植圆粒水稻,今年想种长粒的,哪个品种适合?”

  “冯老师,我是养鸡户,鸡粪能使土壤和农产品中镉超标吗?”

  “赵老师,玉米改种黄豆,药害如何防控?”

  “张老师,今年种啥辣椒品种好?”“我还要不要扩大种植面积?”

  ……

  100期,36963条问题,面对农民“老铁们”的难题,专家们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耐心解答,问题回复率超过80%。为了疫情期间的“云端”培训,该省农科院精心挑选了232名专家,在院公众号推出了300多个农技网络课件和生产建议,通过公众号、技术咨询培训群和快手直播等近200个网络培训窗口,确保农民有问必答。

  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的张慧研究员,从《科技助农在线帮》下直播后,她的微信好友就增加了50多位辣椒种植户,他们通过微信争相提问、求助。“往年这时候,我天天待在地头。眼下受疫情影响,不能一直在一线,但对农民朋友们的指导不能停。”忙碌间隙,张慧告诉记者,眼瞅着到了辣椒播种“窗口期”,马虎大意不得。目前,覆膜辣椒已经“下地”。早上市,能卖好价,期待更多收益的农民纷纷抢“先”。如何实现产量高、品相好,涉及选种、播种、管理全流程,有专业的“技术加持”,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艾子才是阿城金地源养牛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今年他养了180头牛,可隔三岔五母牛们就会出现各种“小毛病”。这让艾子才十分苦恼。通过《科技助农在线帮》栏目,艾子才与省农科院的养牛专家孙芳研究员建立起了联系。“孙老师,今天早上起来,我发现家里的犊牛卧地肌肉震颤起不来,大母牛也开始出现相同症状。您能帮我诊治一下吗?”凭借经验,孙芳判断这是因为“牛缺硒导致的”,并建议他立即给犊牛和母牛肌肉注射亚硒酸钠,还很贴心的将注射计量和分点肌肉注射注意事项发到了艾子才的手机上。按照孙芳老师的方法,只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艾子才家的牛群便恢复了正常,“这一次,全靠孙老师的指导了。”艾子才说。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4日,这100期《科技助农在线帮》栏目在电视台和各网络平台累计观看量达到6092万次,直播累计点赞量近千万,配套制作的132个短视频的收看量超百万次。

  

  “云端”把脉,指导智耕有功力

  疫情是场大考,黑龙江省农科院的专家得了高分。电视屏幕上、网络直播中,直接面对农民老铁和网友们五花八门的问题,从产业文化历史、发展形势动态、惠农政策、产业经济到品种技术、最细致的技术环节和指数,没有过硬的实践功底是上不了场的。技术服务方式从过去的“面对面”到“屏对屏”“线连线”,专家也从“跑地头”变为“云解惑”。网络和视频的连线,让专家与政府、企业、农民实现了“云同步”,更让科技助农通过新形式全方位呈现。

  省农科院杂粮专家焦少杰是国家杂粮体系高粱岗位科学家,他在《科技助农在线帮》培训答疑中介绍了矮秆高粱品种。徐文贵是黑龙江省泰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由于泰来县沿嫩江流域的大坝处不允许种植高秆作物,这两年土地一直处于撂荒状态,为了这件事可把徐文贵愁坏了。听了《在线帮》,让他眼前一亮,直播结束后,徐文贵立即跟焦少杰取得联系,准备将矮秆高粱种植项目引入到泰来县,最大化解决土地利用问题,同时也想通过引进新的作物品种,给县里种植结构调整找到一条新路子。

  省农科院园艺分院葡萄专家鲁会玲被称为“葡萄女王”。《科技助农在线帮》让更多的葡萄种植户认识了这位“女王”。“疫情过后,在葡萄品种挑选上要结合市场的需求……”“这个时节剪枝要注意……”哈尔滨市阿城区玉泉镇镇北村村民杨学忠一边听着省农科院葡萄专家鲁会玲在节目中的讲解,一面用笔快速地在本上记录着”知识点“。“我种了三年葡萄,东西和人家一样往里搭,产量就是赶不上人家。听了鲁老师的讲解,我终于明白是咋回事啦!”杨学忠还经营着一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老师讲得太好了,我要求企业相关人员集体通过回看进行统一学习。”

  通过“屏对屏”的模式,采用云端“对话”的方式,《科技助农在线帮》成了农民“老铁们”问诊农业技术的大课堂、咨询处,更为农民、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在农事上架起了一座“科技桥”。

  

  “云端”指导,疫中稳耕有成效

  “云端”指导种地,“在线”促进丰粮。“直播”助农培训让黑龙江和一部分省市农民切实“受益”,为农业生产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为筑牢“大粮仓”夯实了基础。

  海伦市富特农业金丰公社的李有刚是《科技助农在线帮》节目的一名忠实“粉丝”。“许多生产中正困扰我们的技术难题,都在《科技助农在线帮》专家们的讲解中找到了解决方案”。今年李有刚所在的公司托管了9万亩土地,“这些土地中大部分种植的是玉米,如何保全苗是我们最头疼的事。通过省农科院玉米首席专家曹靖生的讲解,我知道如何选择品种以及施肥、密度的精准计算,目前公司80%的玉米已经出苗,今年一定又是个丰收年。”他感慨地说。

  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科技只有传递到农民手中、应用到生产中,才能真正变成生产力。“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领导们铿锵的话语为农技推广重重擂响了“战鼓”。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稳,人心安。

  从“面对面”到“屏对屏”,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守稳国家“大粮仓”的科技决心。“农科院和专家就是要围绕农民转、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帮着农民赚,我们希望通过‘屏对屏’的‘零距离’,破解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把带着泥土芳香的理论与农民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助力‘中国粮食’装满‘中国饭碗’。”黑龙江省农科院党组书记刘娣信心满满地说。

网站
导航

主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

建议您使用IE9+、FireFox、Google Chrome,分辨率1280*800及以上浏览本网站,获得更好用户体验。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