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 首页 >> 培训体验 >> 新闻资讯 >> 头条新闻 >> 正文

闻“汛”而动 筑牢稳产“堤坝”

日期 : 2020年07月30日 8:53:1来源 : 农民日报点击 :

  闻“汛”而动 筑牢稳产“堤坝”

  

  广西兴安县农业农村局技术员刘斌在葡萄园指导果农进行灾后管理。 唐高云 摄

  疫情稍稳,汛情又至。

  当前,我国正处于主汛期,长江流域遭受着严重的洪涝灾害,防汛形势严峻。截至7月13日,洪涝已致全国27个省3789万人次受灾,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小影响。

  7月14日,根据《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农业农村部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Ⅱ级应急响应,迅速行动、强化措施,推进农业科学抗灾,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在这样的背景下,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受灾情况如何,特别是在江西、湖南、安徽等受灾比较严重的省份,他们又有着怎样的应对之策?请看记者对受灾地区新型经营主体的采访报道。

  

  延伸产业链增“内功”

  鄱阳湖,长江中下游主要支流之一,也是长江流域的一个过水性、吞吐型、季节性重要湖泊。

  沈图欢是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新光明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所在的都昌县大沙镇南垅村就位于鄱阳湖内湖。“7月9日左右,大水漫过堤坝,把田地都淹了。”今年合作社购买了20万元的小龙虾苗,因为大水,都打了水漂,养殖的鱼也没了,水面养殖损失了200万元左右。“合作社的水田里种了30亩的荷花,眼下正是采收莲子的时候,正常来讲,一亩能有1700元左右的收入,大水一来也都被淹了。”

  除了水田,旱地也损失惨重。“蔬菜、西瓜颗粒无收,种植的中草药瓜蒌子也全被水淹了,一亩地就是3000元的投入。”看着被淹的土地,沈图欢叹了口气,一场大水,合作社水田旱地损失达50万元。

  “我的果蔬园已经连续搞了3年乡村休闲游,暑期是旺季,孩子们都来研学、采摘。今年园子被洪水淹了,乡村旅游也做不起来了。”眼下,大水还未完全退去,还没办法立即恢复生产。“我的这块地地势稍微高一点,损失还算少的,很多农场、合作社损失更大。”沈图欢说。

  损失这么大,资金周转有困难吗?“如果单纯做种植这一块,那这一场灾下来就很难缓过来了。”这些年,沈图欢在延伸农业产业链上一直在努力。今年疫情期间农产品销路难、配送难等问题让在县里从事餐饮经营的他意识到销售和物流的重要性,于是在县里打造了一个自己的销售平台,成立了生鲜配送公司。

  立足合作社、辐射周边,生鲜配送公司不仅解决了自家合作社的销路难题,还帮助周边村庄的合作社顺利售卖新鲜农产品。“我们寻求稳定销路,和机关单位、学校食堂等合作。”短短几个月,沈图欢已经帮助农民卖出超过300万元的农产品。

  新光明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全国就业扶贫基地,有20多户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每位贫困户每个月能有2000元左右的工资。产业链的延伸增强了合作社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对沈图欢来说,虽然损失不少,每月还要保证工人的工资,但因为产业链长,资金可以正常周转,合作社运营下去还不成问题。

  

  农业保险助“兜底”

  “今年龙虾价格不好,养龙虾的基本上都亏了,而且是越养越亏。”李新华是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钱粮湖镇分路口社区稻虾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谈及今年的龙虾行情,李新华的语气中有着掩盖不住的辛酸,“去年龙虾开始上市的时候,价格都在40元左右,大一点的1斤能卖到50元以上。今年上市的时候最贵的就30元,后来慢慢地下跌,现在6元的价格就是比较好的了,最低的时候每斤仅卖3元钱。”

  合作社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了1000亩左右的水田,前期又投入了一大笔资金用于购买龙虾苗、饲料等。又是疫情又是大水,一系列的打击让合作社不堪重负。“我们没有买保险的意识,虽然参加龙虾养殖培训班的时候老师说过要上龙虾保险,但因为去年龙虾价格比较好,谁都没有想到今年是这个情况。”李新华说。

  没有保险,就意味着损失都得自己承担。“龙虾是亏了,希望后期能通过种植弥补回来一些。”李新华看着新种下的稻谷,心情复杂,毕竟稻谷的收成如何还不好说,一切都得看天气。

  和李新华不同,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的谢国敬这次就尝到了保险的甜头。“6月以来一直雨水不断,我们和顺植保专业合作社共有300亩地,受灾的大概有100亩。”这100亩受灾的地里都是6月中旬新种的花生、玉米、大豆,现在还处于苗期,“村里、合作社紧急组织挖沟排涝,现在水已经排出去了。但是这两天又开始下起雨来,没办法补种。”谢国敬说。

  好在种植的这三种作物都有保险,“花生的保费每亩自己支付28元,种子加保险,政府一共补贴了300块钱,后期保险公司会过来定损理赔。”谢国敬松了口气,“玉米和大豆的保费自己一分钱不用出,都是政府给买的。如果绝收,保险公司每亩会赔付280元左右,这样成本也就能收回来了。”

  “6月中旬前种的300亩小麦,每亩产量900斤,前期按照每斤1.16元的保护价已经卖出了一部分。近期雨水多,还有一部分在仓库里,等晾晒后干度达标就能卖了。”因为有保险理赔,加上救灾及时,对于谢国敬来说,水灾的损失在可控范围,合作社能够承受。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目前农险品种与农产品种类数相比仍显不足,农业保险基层服务网络还有待完善。政府补贴等相关惠农政策需要进一步宣传到位,要让最基层的新型经营主体及时了解并真正受益。

  

  政策部署振民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溶江镇的葡萄已大量上市,因为雨水多、阳光少,葡萄生长受到一定影响,今年葡萄的上市时间比往年延迟了20天左右。“部分葡萄架被洪水冲倒了,有的葡萄第一层果被水泡了。”溶江镇周家村的黄小军种植了12亩葡萄,“受灾后,镇政府及时进行灾后培训,发放技术资料,技术员到现场指导我们生产自救。”经过努力,黄小军家的葡萄终于成功采摘出售,大半年的辛劳没有白费。

  兴安县永强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了20亩阳光玫瑰,由于长期下雨,果穗大部分都损坏了。在金石片区中洞村,已脱贫的李银波种植的20亩香瓜都被水淹坏了,几万元的投资打了水漂。为了防止脱贫户返贫,镇政府委派科技特派员王正富和驻村工作队帮助他及时恢复生产。

  在受灾省份,各级政府都积极行动,紧密部署,全力救灾,减少农业损失。

  湖南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与应急、气象、水利、财政等部门保持联动,6月10日下发《当前粮食作物田间培管及减灾补损技术意见》,分别针对早中晚稻、玉米、大豆、红薯等主要粮食作物提出了救灾技术建议,并及时组织粮油、经作、蔬菜、土肥、植保、种子、农机等专家下乡进村入户,进行蹲点指导和服务。“我们的田前后被淹了4次,好在有县里的技术员来帮忙指导。”益阳市南县牧鹿湖村村民赵芝兰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正在整理受灾的棉花田,准备重新耕种。

  7月12日,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发布《2020年梅汛期间“救灾助农”十条政策》,统筹2000万元资金用于帮助受灾困难群众和损失严重的农业经营主体恢复生产生活。与此同时,安排1亿元专项救灾贷款,用于受灾的农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及种养大户救灾自救、恢复生产。

  “以清沟排水防涝为重点,抓紧检修、疏通菜田排涝系统,对积水严重的地块要立即组织人力疏通河沟,拆除堵坝,清除淤泥、杂草,千方百计排除积水。做到雨间排水畅,雨停畦沟不积水,尽量缩短蔬菜作物受淹时间,防止沤根烂根。”7月18日18时,安徽省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灾后农作物生产恢复技术指导意见》《灾后畜牧业生产恢复技术指导意见》《灾后渔业生产恢复技术指导意见》《全省蔬菜生产灾后管理技术意见》等接连出台。

  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农业防汛救灾工作,下派工作组、加强灾情调度、推进科学抗灾、加大支持力度、加强信息引导,并会同财政部下达农业生产救灾资金3.3亿元,支持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和四川等7省(区)灾后恢复生产,修复因灾受损的农业设施等,减少农民收入损失,努力争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

网站
导航

主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

建议您使用IE9+、FireFox、Google Chrome,分辨率1280*800及以上浏览本网站,获得更好用户体验。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