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 首页 >> 培训体验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让奉献精神生根发芽

日期 : 2020年07月14日 16:41:18来源 : 农民日报点击 :

  夏日熏风,在天津市蓟州区下仓镇,兰泉河畔,绿荫蔽天。在河西边的乔安子村村委会,一楼西侧有一块“红色阵地”,天津财经大学援建的村党建文化展室,于今年春节前投入使用。“七一”期间,在这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

  在天津市委部署的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中,天津财经大学结对帮扶乔安子村,从筹建党建文化展室开始到配套开展党建文化活动,如今不大的展室传递着满满的红色正能量,文明乡风也从这里吹向了全村。

  

  建村红色文化展室

  提起教育,天津财经大学驻村帮扶组组长、第一书记李强滔滔不绝:“扶贫必扶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切身感受到,在农村做好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首先要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要熟知自己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才会从小萌生为家乡、民族、国家发奋读书、奉献的梦想和情怀。”这就是我们入村后,一直在多方努力奔走,筹建这个党建文化展室的初心。

  帮扶组了解到,在当年老百姓与八路军十三团共同抗击日寇的黄土坎战斗中,村里有儿童团员、抗日志士等参加革命,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于是帮扶组李强、晋斐、牛磊开始了与时间赛跑。他们在兼顾村庄产业发展之余,奔波于市、区、镇、村之间,白天与村里老人、市区的“老革命”英雄处访谈,去相关部门查证资料,晚上再加班整理素材,经常一熬就是一个通宵。

  他们挖掘出村里以乔洪弟和乔国志为代表的十余位革命英雄事迹,找寻到村庄中包括兰泉河石板桥、三百岁老槐树、芦苇荡革命军需品藏匿处和藏八路军伤员的老菜窖等。

  记者在村党建文化展室看到,门口挂着各种教育基地的牌匾。李强告诉记者,展室总共花了4.3万多元,灯光、音响和四条展示桌是找人“化缘”,自己开车拉回来的,完全是勤俭持家建成的。

  展室主墙上,分前言、浴血牺牲——初心篇、改天换地——奋斗篇、光耀桑梓——楷模篇、辉煌乐章——共建篇、结束语六部分。另一侧墙上展示的是水乡风貌,分村庄溯源、地理风貌等,图文并茂地诉说着乔安子村的人文历史。

  今年1月21日,村党建文化展室建成的第一天,村民李小燕就带着上小学的孩子来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李小燕夫妇是开出租车的,她经常到北京通州拉客人。她说:“在外开车,想起家乡的红色历史,常有种自豪感。”

  来到党建文化展室的老人们也很感动,回想当年的伙伴儿,有的还是革命英雄。“这个展室不大,能展放的内容是有限的,但是它挖掘出来的精神,是鼓舞人心的力量,这是无限的,是一个阵地。”村里的党员纷纷说。

  

  借助载体开展活动

  在驻村帮扶组的帮助下,村党支部成员认为,通过建设党建文化展室,把红色基因挖掘出来了,然后要把这个种子培育好,把它传承发扬下去,这是党支部要做的长期工作。

  帮扶组首先带动村里的孩子们讲好乔安子村红色革命故事,并联系天津人民出版社的党员编辑来村,自发录制了以介绍党史、历史人物小故事为内容的视频课,村里几十名中小学生观看了近百次。8岁的小学生吉爱东听了出版社老师讲毛泽东爷爷的故事后说:“我明白了,只有自己动手做,才能有更美好的明天。”上初中一年级的乔馨蒂看了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觉得非常受教育。

  天津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张亚在党建工作上要求帮扶组要利用好各种党建载体,形成浓厚的党建工作氛围,确保党建向基层延伸。采访中,李强说:“我们的帮扶是市、区、镇、村四级党委齐抓共管,在帮扶组的背后也是有校党委的有力支持,因此我们工作起来有不竭的动力。”

  帮扶组邀请了天津华英学校、京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天津泰达城市轨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市和平区律师行业党委等单位到村举办党日活动,进行互动。

  帮扶组还带领村里的党员及群众代表去天津市和平区朝阳里社区观摩交流志愿服务工作,让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在乡村生根发芽。

  

  村里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

  乔安子村道路整洁,面貌焕然一新。

  天津财经大学投入资金,进行绿化、村容村貌提升改造、党建文化墙粉刷绘制等工作,并带动村庄产业发展和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在条件比较艰苦的帮扶组驻地,记者看到门口墙上有很多标语。在村里,有的村民院墙上写着“敬老从心开始,助老从我做起”,还有的墙黄底色都已经刷好……现在村里的墙都变成了党建文化墙,按照帮扶组的说法,要让村里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都成为党员教育会“说话”的阵地。

  采访当天,恰巧天津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侯洁带队来村指导帮扶工作,并按照市结对帮扶困难村考核验收七十三项指标,查找弱项短板。侯洁还带来了农业专家到地里指导农民种植蔬菜。

  临走时,侯洁一行还从村里为学校购买了100箱蔬菜,倡导师生爱心购买。同时,天津财经大学还决定,将校内暂时闲置的一处6亩多的土地开辟出农作物种植园,让村里来人种植,为村集体增收,也为大学生劳动实践提供便利,一举两得。

  最近,帮扶组又组织开展蓟州绿色农产品进校园活动,师生们踊跃认购,帮扶组将卖农产品的利润归为村集体收入,打造“红色+绿色”产业发展模式。

  说起党建带动,村党支部书记乔会斌说,“一开始我们疑虑,觉得这能起作用吗?现在发现很有效。乡风文明建设也是从红色文化引领来入手的。”

  在帮扶组的指导下,村里组织成立了乡贤委员会、顾问委员会、大学生委员会。特别是大学生委员会,由天津大学材料学院在读博士生乔玉茜牵头,现在群里已经发展到四十五个志愿者,大家倾情助力改善村庄发展面貌。帮扶干部牛磊曾担任过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辅导员,他说,“这个委员会是组织大学生的一面旗帜,这些大学生志愿者回到家里以后跟父母交流,进而去影响父母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改善文明乡风。”

  在大学生委员会活动的带动下,天津蓟州区中医院的一对外科大夫夫妇也做起了志愿者,并得到医院的支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他们先搞小规模活动,发动大夫进村入户给老人等看病,然后再打算带团队来给村民们做CT、B超、验血等检查。

网站
导航

主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

建议您使用IE9+、FireFox、Google Chrome,分辨率1280*800及以上浏览本网站,获得更好用户体验。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