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 首页 >> 培训体验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用好数据新农资 实现产品好价值

日期 : 2020年06月04日 9:38:5来源 : 农民日报点击 :

  用好数据新农资 实现产品好价值

  

  浙江省安吉县乡村智慧用能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查看安吉县灵峰街道横山坞村民宿群的各项实时能耗数据。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近日,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陈家湾村果农梅毅把合作社的1800吨滞销秭归夏橙挂上了全国滞销农产品大数据实时查询及产销对接平台。“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上天气原因,夏橙成熟比较晚,销售情况也不好。”梅毅所在的秭归县泄滩夏橙专业合作社种植了2万亩果树,九成以上是4月-9月成熟的夏橙。眼下,通过微商、电商还有一些熟识的老客户,合作社已有数百吨夏橙售出,但销售进度依然缓慢。无奈之下,梅毅把滞销信息放在了平台上碰运气。

  搜集整理滞销农产品信息,对接产销双方,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通过实时监测全国主产区苹果气象条件,提供灾害监测预警信息,让果农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利用大数据资源对春茶开采期进行预测,为茶叶采摘劳务人员的统筹提供数据支撑……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农业农村大数据的作用凸显。

  

  数据信息,为产销校准精度

  数据信息浪潮的快速席卷,能够对农业产业带来哪些改变,是孙彤十年来一直研究的。他创办布瑞克(苏州)农业互联网公司,以农业大数据和产业互联网为核心,提供智慧农业解析方案,包括农业大数据、农产品集购网、农牧人商城三大板块。

  乍一听,觉得有些云里雾里,实际上就是通过搜集整理分析农业相关数据,提供出解决相关问题的最佳办法。孙彤介绍,农业大数据一方面服务于政府,通过智能分析为政府的农业决策做指导。另一方面,还能通过市场行情、价格波动等数据预测与分析来指导企业发展,从而避免农业产业规划错配、战略规划失衡、产销决策随意、农户跟风种植等问题。

  农业数据信息渠道来源多样,信息孤岛现象比较严重,打破壁垒、畅通联系,才能让这些枯燥的农业数据产生真正的价值。“当前,我国一些涉农相关数据尚未打通,数据产品相对缺少。”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认为,要把数据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要素,支撑农业数字转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产地卖不出、居民买不到,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初期部分地区面临的棘手问题。苏州就出现了农产品滞销、居民购物不畅的双重困境。“以前更多供货于饭店、食堂、学校等地的鲜食供货方,现在更多面临的是社区居民消费暴增。”孙彤分析,总体供需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只是消费结构的改变,实现供需平衡,搭建新的关系链条是关键,大数据作用凸显。

  2月7日,布瑞克发布了全国滞销农产品实时查询系统,积极与400多个县区的农业农村部门对接,搜集滞销农产品信息,并不断扩散,跟盒马鲜生、同城生活等附有配送功能的电商合作,最终实现了1.8万个经营主体,上千吨滞销农产品的销售。改变多地蔬菜给钱就卖的困局,让白菜不再“白菜价”销售。

  在陕西,新冠肺炎疫情给当地苹果销售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短期看,新冠肺炎疫情主要影响库存苹果的销售,长期看,还可能影响这一年的产量和质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霍学喜调研发现,80%的果农通过果商、客商收购方式销售苹果,利用网络销售的比例仅占11%。“一些贫困地区信息滞后,可以在低风险地区有计划地重启农产品批发市场,有效减少库存,避免农产品变质腐坏,利用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帮助偏远、贫困的农产品产区精准对接需求。”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农产品生产同样备受关注。3月5日,农业农村部开通运行全国农业农村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数据服务平台,其中,“春耕生产”是最重要的专题之一。农民可以从中获取到农资供应的最新情况,及时了解灾害气象预警信息,接受农技专家的技术指导。

  更早搭建的国家苹果大数据公共平台可以实时监测全国苹果主产区气象条件,构建主产县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模型,提供灾害监测预警信息。3月末发布的“苹果花期冻害预警”为主产区果农提供了灾害防治的方向。

  

  场景应用,让数据“活”起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这对农业农村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事实上,各地对此的探索早已开始。

  2019年底,浙江省安吉县开始推进乡村智慧用能平台的建设。该项目以农业生产、乡村产业、农村生活三大业务领域的典型用户为试点,将电气化大棚、乡村民宿、居民家电设备等接入智慧用能平台,然后通过手机APP等智慧终端实现用能监测、电气化生产环境监测等多种业务应用,促进农村产业生产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农业农村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并非建个基站那么简单,关键是要用起来,要能解决实际问题。”王小兵说,“重点是探索大数据的具体应用场景。通过数据,帮助我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把数据要素变成财富,需要可用性强的产品做支撑。”

  “未来,乡村数字技术服务将成为新的产业形态。”中国农科院农业监测预警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许世卫举例说明,在农业资源优化调配上,可将基础数据分析,应用于优势产业布局、农产品结构调整、产供销匹配等;在农业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上,将大数据模型算法,应用于农产品生产量预测、消费量预测、价格预警等;在智能农机精准作业领域,以AI大数据基础为支持,应用于农机田间作业、机械运行轨迹优化、农机调度管理等。

  “不过当前我们的基础数据支撑依然存在不足。”许世卫说。当前,传统的监测统计仍然有待完善,尽管遥感等现代化数据采集手段已有较好的应用,但实时性、标准化的数据获得依然需要进一步强化。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说,现在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还是太少了。尤其是专用于农业的算法模型以及芯片等技术成果稀缺。”王小兵介绍,以奶牛为例,通过监测奶牛发情相关数据,可以提高发情检出率和配种受胎率,从而提高产奶量,实现养殖户收益最大化。这样的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已经得到了应用,证明是可行的,但相关的技术研发、设备生产等不仅仅是农业领域的事情。

网站
导航

主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

建议您使用IE9+、FireFox、Google Chrome,分辨率1280*800及以上浏览本网站,获得更好用户体验。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