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培训体验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企业来牵头 攻关显实效
日期 : 2020年06月30日 11:22:4来源 : 农民日报
华西牛新品种培育联合攻关组成员开展统一性能测定。 资料图
为提升我国畜牧业核心竞争力,保障主要畜禽品种有效供给,2019年,农业农村部启动了国家畜禽良种联合攻关,组建了优质猪、地方猪、荷斯坦牛、白羽肉鸡、湖羊和华西牛等7个攻关组,构建“1(牵头企业)1(首席科学家)N(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的产学研紧密联合创新体系。攻关开展以来,作为7个攻关项目的牵头单位,育种企业带领攻关组成员立足市场需求,创新联合机制,在新品种选育和关键技术创新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实实在在解决了企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瓶颈和难题。
“把脉”市场 让攻关方向更准
立足市场,才能了解市场的变化和真实需求。“优质瘦肉型猪”和“地方猪”两个攻关组都把目光瞄准了“优质化”。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已不再仅仅满足于“有肉吃”,优质猪肉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我国城乡居民猪肉消费的主要需求是瘦肉,市场上饲养的生猪90%左右是瘦肉型猪。近20年来,虽然我国瘦肉型猪育种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瘦肉型种猪在繁殖力、饲料转化率、肉质等方面还需要协同改良。”优质瘦肉型猪攻关组牵头企业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吴珍芳表示,在非洲猪瘟发生后,瘦肉型猪的选育需要适应由“调猪”向“调肉”改变,不仅要瘦肉产量高,也要更多地关注屠宰性能和肉质。同时,我国不同地域,肉品消费习惯差别大,这样的市场需求决定了我国种猪育种工作任务艰巨。
“要实现优质化品种的选育,对我国地方品种的开发和利用是关键。”与此同时,地方猪攻关组牵头企业吉林精气神有机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延纯却对地方猪种质资源现状表示担忧,他告诉记者,近几十年来,为适应现代化生产,长得快、饲料转化效率高、瘦肉率高的欧美发达国家品种被大量地引入,成为我国养猪业的主体品种。这对我国地方品种资源造成了巨大冲击。
孙延纯对优质品种有着自己的看法。“真正能超越地方品种、引进品种,集二者优点于一身,同时适应中国环境、满足中国烹饪与饮食文化需求,像鹿儿岛黑猪一样可以享誉世界的品种,才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品种。”
如何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品种?在从事多年地方猪品种选育的孙延纯看来,成功地开发利用中国地方品种资源,需要有市场依托和明确价值驱动的龙头企业,运用现代技术,通过联合攻关的方式来实现产业化和种质创新的目标。
历时20年,以本土黑猪为遗传素材,以上海交大、吉林大学、浙江大学提供的遗传评估平台和选育技术等为依托,精气神公司培育出优质黑猪新品种“吉神黑猪”,带动山黑猪养殖农场350余个,年出栏规模达20余万头。如今,“吉神黑猪”产品销售网络已经遍布全国27个城市。
孙延纯表示,下一步攻关工作将在已有基础上,提升“吉神黑猪”、地方品种及其杂种的竞争力,为我国优质肉猪产业发展提供示范作用。同时,联合种猪场建立地方猪种种质创新开发联盟,针对不同地方品种筛选与其配套的培育品种、引进品种,构建最宜杂交生产体系,培育专门化新品系或配套系,生产具有各地特色的优质肉猪。
创新机制 让攻关后劲更足
有了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创新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后劲。攻关机制的创新和优化,对于肉牛育种企业已不是首次尝试。
2015年起,为改变肉牛育种企业分散、种群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国内主要肉牛育种企业自发组织,曾先后成立了金博肉用牛后裔测定联合会、肉用西门塔尔牛育种联合会和安格斯肉牛协会,制定了一系列工作规范,开展了统一性能测定、后裔测定、外貌评定等工作。
2019年初,由联合会主要肉牛育种企业共同出资,“北京联育肉牛育种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肉牛联合育种实体组织,也是华西牛攻关项目牵头单位。
虽是国内首例,先前的工作却为之后的攻关打下了基础。据了解,目前参与联合育种的会员单位达30余家,包括14个国家肉牛核心育种场,存栏肉用种公牛500余头、肉用母牛1.3万余头。
随着华西牛攻关组的正式成立,攻关组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在育种规划、遗传评估、全基因组选择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为华西牛新品种的选育工作保驾护航。
“在攻关工作中,科研单位和专家只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要始终明确企业的主体地位。”北京联育肉牛育种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汪聪勇表示,将通过与科研团队签订技术服务协议书或采取成果转化方式,有偿购买技术服务。
同时,攻关组建立了肉牛种质资源、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共享机制,联合攻关取得的成果,包括优秀种质、先进技术和经济收入由育种联合体共同分配。“下一步,攻关组将以‘北京联育肉牛育种科技有限公司’为核心,多家育种单位共同参与,实现公司独立运行,服务全国肉牛育种。”汪聪勇说。
瞄准关键 让成果更“接地气”
成果好不好,市场“见真章”。近年来,随着奶牛单产提高,奶牛繁殖问题日益凸显。繁殖新技术应用不足,优秀种质扩繁速度慢等问题制约了产业发展。
奶牛公关组牵头企业山东奥克斯畜牧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高运东表示,我国奶牛平均利用年限不足3胎,采用人工授精技术,仅可提供约1.5头母牛,虽然性控技术的应用使奶牛扩群速度提高一倍,但仍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为解决这一问题,奶牛攻关组牵头企业山东奥克斯畜牧种业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开展奶牛体外胚胎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突破体外胚胎规模化推广技术瓶颈,健全了活体采卵体外生产胚胎OPU-IVP技术体系。
随后,现代牧业(商河)有限公司将此项技术进行产业化应用,生产胚胎1312枚,移植688枚,受胎率达到42%,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OPU-IVP高效快繁技术由此逐步进入产业化轨道。
“OPU-IVP技术是继人工授精、超数排卵后的又一次繁育技术革命。”高运东告诉记者,早在几年前,OPU-IVP就已在部分奶业发达国家实现产业化推广,而在我国的应用才刚刚起步。“目前,公司已在黑龙江、宁夏等地建设实验室,后续将大规模生产体外胚胎,并为多个大型牧场提供技术服务。”
如果说繁育技术的应用加速了育种效率的提升,那么成熟完善的疫病防控技术体系就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屏障。
针对全国肉鸡企业面临的防疫问题,白羽肉鸡攻关组在攻关开展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防疫流程和监控方案,在保障育种成效的同时,也为业内肉鸡企业的安全生产贡献了科研力量。其中,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对超过10万份的血浆样品进行了禽白血病病毒分离,对超过22万份的胎粪进行了禽白血病抗原检测;新广农牧完成白羽肉鸡6个品系的禽白血病和鸡白痢净化检测,共检测样品39503份。
网站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