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 首页 >> 培训体验 >> 新闻资讯 >> 头条新闻 >> 正文

培养乡村振兴领军人才 ——贵州省正安县新时代青年农民学校发展纪实

日期 : 2020年05月22日 11:21:18来源 : 农民日报点击 :

 培养乡村振兴领军人才

  

  市坪乡新时代青年农民学校导师张文帝(左一)为农民讲解太子参管护技术。 丁愉愉 摄

  “一流青年在校用功,二流青年在外打工,三流青年在家务农。”这是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农村过去流传的一句顺口溜,反映的是农业农村人才紧缺的严峻现实。据悉,2017年正安县外出务工人员17.3万,占劳动力总数的40%,劳动力断层明显。

  再大的事业,有人干才能实现。破解农村人才瓶颈,是推动乡村振兴绕不开的必答题。2018年6月,正安县以“导师制”为基础,探索打造新时代青年农民学校,为促进乡村人才回流、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供了重要经验。

  

  推行导师制度 培养新型农民

  “听了专家指导,我们才意识到掌握白茶种植技术的重要性。”这是2018年初,新州镇老城村党支部邀请农技专家到田间地头指导群众种植白茶时,该村群众的普遍感受。

  群众有所需,组织有所应。新州镇党委主动联系专家对点指导农户,培养致富能人,致富能人又与普通农户“结对子”,形成“导师制”雏形。

  新州镇的尝试引起了关注。当年6月,正安县委组织部经过多次调研,决定以“导师制”为基础,探索兴办新时代青年农民学校(简称“新青校”),助力脱贫攻坚。

  “校为农而办,村因农而兴,‘新青校’建设就是为了有力破解农村后备人才断层、乡村振兴人才匮乏等难题,全面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正安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兰介绍。

  打造“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农民导师是“首要一环”。学校建成后,坚持以“政治素质过硬、技术本领过硬”的基本要求选择思政导师和产业导师。“新青校”导师不仅从干部中来,更多是从群众中来,既包括党组织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等,也从农民中选聘技术专家、致富能人等参与授课。

  事实证明,这些农民导师十分“接地气”,更能触动群众内心。经过导师点拨,群众干事创业潜力更容易被激发起来,村民们更积极地参与产业发展,增收致富。

  “产业导师给我们传授技术、分析市场,思政导师给我们讲授政策、开阔眼界,‘新青校’就是我们家门口的农业大学,田间地头的大讲堂。”通过“新青校”导师指导发展起烤烟产业的新州镇尖山子村青年农民张顺勇满怀感激。

  “以前我们都是种苞谷,一亩地种得好,也就收600元左右,想换产业也苦于没有合适的项目和技术。现在一亩地的白茶茶青收入在7000元左右,茶树可存活二三十年,种植几亩茶,年年有收益。”在老城村新时代青年农民学校实践基地,农民导师勾臣志算了一笔产业账。

  2018年以来,正安县已设立181所新时代青年农民学校,储备县乡村三级“导师”1387名,累计为10万余人次农民和4500余名农村青年学员提供思想引导和技术指导服务,已培育出500余名自主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

  

  凝聚产业资源 服务农业发展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市坪乡“新青校”导师谢勇、谢良勇两兄弟经过3年努力探索,羊肚菌种植技术和销售已趋成熟,正带领全村学员发展壮大羊肚菌种植。

  “新青校”导师紧扣产业革命“八要素”,因地制宜科学选择产业,贴近生产精准培训农民,全程全面提供技术服务,利用各级资源筹措资金,统筹优化各类组织方式,畅通拓宽产销对接渠道,建立长效利益联结机制。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正安县突出“新青校”示范带动作用,围绕“2+4”产业发展思路,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大力调减低效传统产业,坚定不移抓好“以白茶为主的茶产业”和“以方竹为主的竹产业”两大主导产业,并大力发展以蔬菜、中药材、野木瓜、生态畜禽为辅的特色产业。2018年以来,正安共调减玉米等低效作物种植面积19.37万亩,替代种植蔬菜、水果、中药材、茶叶、食用菌等经济作物。

  同时,“新青校”充分发挥“育人才、谋出路、强推动”作用,激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内生动力,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导师+学员”发展模式,探索建立213个党建扶贫产业基地,推动全县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瑞溪镇三把车村思政导师郑立与产业导师周能洪齐发力,吸取失败教训,集合当地地域和交通优势,成立能红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正安瑞香食品有限公司,开办豆制品加工厂,辐射带动全村全部贫困户成为加工厂股东,2019年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50万元。

  在“新青校”带动下,全县农业从粗放量小向集约规模转变,村级合作社不断成形,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19年,全县共建立村级合作社426个,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5000万元以上。

  

  汇集人才力量 建设美丽乡村

  组织兴,则乡村兴;人才强,则乡村强。“新青校”以“强组织、固根基、育人才、兴产业”为目标,推动形成了正安青年农民返乡创业潮,走出了一条农村青年人才发展经济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新路。

  “我是学兽医的,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回乡创业,后来成为了‘新青校’的导师,给村里的养殖户们教授养殖技术,现在也成了村里的名人。”贺刚提到自己“新青校”导师的身份满是自豪。毕业于农校畜牧兽医专业的贺刚,回乡发展生猪养殖,年收入100余万元,带动周边50户群众养殖生猪,群众年均增收4000元以上。

  截至目前,该县已有6.7万名青年农民返乡,大大提高了乡村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新青校”始终以党建引领人才培养,着力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用知识、能力充实党支部。通过选苗子、搭台子、压担子,从重点培养对象中择优选派人员到村任职,推动一大批政治过硬、本领过硬、群众公认的乡村优秀青年加入村班子。

  “惠超同志政治素养好,产业发展思路清晰,带富能力强,为全村脱贫作出了很多贡献。”土坪镇党委书记吴国平介绍,惠超带领明星居群众发展白茶产业4500亩,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110万元。目前,惠超已担任明星居党总支副书记,是遵义市乡村振兴村级领军人才培养对象。

  自开设“新青校”以来,正安县着力优化村级队伍结构,培育出村级后备人才1322人,其中培养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干部112人,真正为农村打造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网站
导航

主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

建议您使用IE9+、FireFox、Google Chrome,分辨率1280*800及以上浏览本网站,获得更好用户体验。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