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培训体验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广西:更好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日期 : 2020年04月28日 9:38:46来源 : 农民日报
今年一季度,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经济、产业扶贫双双报捷:第一产业增加值增幅2.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2019年脱贫的125万贫困人口中,通过产业帮扶实现脱贫的有118万多人,占已脱贫人数的近95%。
不仅如此,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增幅已连续两年达到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去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首次突破5000亿元,排在西部省区第2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676元、增长10%,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发展模式,被评为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全区县级“5+2”特色产业实现了贫困村新型经营主体或示范基地(园)全覆盖。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年,要全面把握全面脱贫之后乡村振兴面临的重大任务,系统谋划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思路和工作举措,在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使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平稳、有机、高效衔接,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4月17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指挥部调研时说。
强产业 打造优势现代特色农业带动脱贫奔小康
用工业理念谋划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以网红思维促进产品畅销全球,是柳州螺蛳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园区内现有加工企业22家,产销量突破50万袋,年产值达30亿元,打造出酸笋、豆角、稻米、毛木耳、螺蛳等原材料产业基地,已带动435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前端抓好技术支撑、中间抓好生产组织、后端抓好市场营销,广西全力提升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一系列全产业链政策措施随即落地——
开展首席科学家(院士)进广西等活动,提出51项农业发展建议;实施优质种业提升工程,自主培育的微胚乳高油高蛋白玉米成为我国第一个可推广的新类型超高油玉米新品种;广西自主研发的水牛乳系列干酪综合生产技术入选全国100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名录,全区累计选育了通过国家审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鸡新品种(配套系)12个,居全国前列;全国水稻绿色高效技术观摩交流会等9个全国性会议在广西召开,建设了60个县域特色作物试验站、754个县乡级示范基地,遴选培育了1.4万个科技示范户,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8家、合作社5.87万家、家庭农场1.16万家,创建全国首家“现代青年农场主学院”、首家“农业经理人学院”,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8万多人;持续打造“10+3”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水果、桑蚕、糖料蔗、秋冬菜、优质鸡、近江牡蛎、罗汉果、茉莉花(茶)产业规模稳居全国第一,其中水果、蔬菜(含食用菌)总产值均超过1000亿元,一批千百亿元产业体系逐步构建成型。
通过建设集聚区提升品牌影响,广西累计创建示范区(园、点)13851个,经营总收入达1686多亿元,带动贫困户超过28万户;去年创建了13个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排名全国第一,已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列西部省区第一。启动建设各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86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900多家;2019年休闲农业年营业收入超过330亿元,广西农业品牌价值超过1500亿元,信息进村入户覆盖全区90%的行政村。
“持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引进和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下功夫,提升打造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示范基地、示范园区、农业品牌,推动产业兴旺、农民增收致富。”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厅长刘俊介绍。
错落有致的村居,道路绿树成荫,人们或劳作或休憩,其乐融融……走进百色市德保县城关镇足坡村隘屯,呈现眼前的是一幅和谐美好新村画卷。而留住文化因子,留住乡愁乡恋,正是当地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始终秉承的理念。
近年来,该县持续深入推进“三清三拆”工作,对无人居住的危房、乱搭乱盖猪圈、鸡舍,依托原有地形地貌,打造成一批“微果园”“微菜园”等;对村中的古树、石磨、石臼等承载文化记忆的村庄元素进行保护,隘屯房前屋后、巷道、沟渠等公共区域逐渐变得干净整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现在寨寨都有太阳能路灯,村头原先堆垃圾的空地变成了篮球场,赌钱打牌少了,参加文艺活动多了,小偷小摸少了,自发的爱心活动多了,村里大变样了!”67岁的都安乡凌雷村法光屯村民许宗电感慨地说。许宗电的切身感受,反映了近年来当地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治理成果。德保县坚持“党建引领、德治为先”的乡村治理思路,通过“五个阵地、三条主线、两个重点、多个典型”等途径,全面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于2018年实现脱贫摘帽的燕峒乡巴龙村,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农村党员等以党员活动室、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远程教育、“榕树下讲习所”和村级云山夜校等五大教育阵地为依托,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党的创新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知识、科技知识等内容的宣传教育力度,营造出健康、淳朴、和谐的文明乡风。
德保县的做法,与4月17日召开的自治区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会议不谋而合。会议指出,乡村风貌提升是乡村振兴最明显直观的表现,是现阶段农民最迫切的需求,也是脱贫攻坚完成后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抓手。广西将紧扣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对标中央指出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存在的8个方面短板,全面梳理盘点,查缺补漏,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大农村道路、饮水、电力、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完善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和谐幸福乡村。
同时,深入推进乡村风貌提升,改善农村环境条件。广西按照“基本整治型、设施完善型、精品示范型”要求,深入开展村庄“三清三拆”环境整治,持续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在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力争把广西特色村寨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
“逢年过节都要开展鸡公车比赛、麒麟舞表演等一系列活动,最高峰时有7万名游客入园游玩。”在位于港南区湛江镇平江村的四季花田生态观光园,项目负责人介绍,该村通过土地流转,将3600多亩地交给四季花田生态农业观光园业主开发使用,业主每年按每亩水田350斤稻谷、旱地荒地水塘200斤稻谷标准补偿给农民。“观光园用工优先聘用本村人员,月工资1800元-2500元。”
记者了解到,以园区为依托,当地村民还办起了农家旅馆、饭庄和特色经营店,获得可观收入的同时,一种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业态也在悄然兴起,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和精准脱贫。2015年至今,四季花田游客人数突破50万人次,成为贵港市旅游的知名品牌。
通过土地流转形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产业融合发展,四季花田的经营模式,是广西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激活“三农”发展新动力的一个成功范例。广西提出,严格落实中央《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深入实施全区《关于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改革成果转化运用,让农业农村发展更有活力,让农民群众享受实实在在的改革及政策红利。
一改天地宽。各地纷纷探索加快促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贵港市平南县大鹏镇景华村全村2252名村民通过土地入股,由村集体与北帝山景区签订土地资源入股协议,景区建设期间企业每年给村集体5万元收益,运营期间村集体按景区门票收入的5%分红,摆脱村集体经济收入空心化的同时,让当地村民都吃上了“旅游饭”;广西扬翔集团打造“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一十百千万”精准扶贫模式,由龙头企业统一规划建设生态养猪场并组建1个专业合作社,每个合作社最少吸纳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社,每个合作社最少流转100亩土地,每个合作社每年最少出栏1000头肉猪,每个入社贫困户年收入不少于1万元。如今,该模式已经从港南区辐射至南宁、百色等6个地级市和田阳、都安等22县(市、区),带动2.3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
“要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加快改革成果转化,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盘活农村资产资源,更好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鹿心社表示。
网站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