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 首页 >> 培训体验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为特色产业夯实技术支撑

日期 : 2020年11月09日 14:42:5来源 : 农民日报点击 :

  人多地少的福建,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特色化、精细化。近年来,立足现有资源禀赋,福建调整思路,集中力量扶持茶叶、水果、蔬菜、食用菌、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为强化科技在服务产业、培育产业、提升产业等方面的支撑引领作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节本增效和产业转型升级,自2009年起,福建整合科研院校等多方技术资源,建立了茶叶、蔬菜、水果、食用菌、水稻、生猪、家禽等多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技术体系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2019年,福建10个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78万亿元,千亿产业增至8个,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达84个。蓬勃发展的现代特色农业,有力推动着农业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选育新品种 加强示范推广

  “为适应多茶类生产加工需要,今年的重点是开展适制性广的茶树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谈起今年的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工作站成员刘宇峰说,“目前,初步筛选出高香优异茶树杂交后代1个,收集保存平和红芽茶、景宁白茶1号、景宁白茶2号、莆田郑宅茶等茶树种质资源。”

  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今年福建主抓的7个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之一。专家团队在选育新品种的同时,加大了示范推广力度,在福安市、邵武市建立茶树新品种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点2个,在福安示范推广“金牡丹”“黄玫瑰”“紫玫瑰”“紫牡丹”等茶树新品种100亩,辐射带动2000亩。

  蔬菜产业体系建设以来,以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为重点,不断加大推广力度。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今年共育成9个辣椒新品种,引进各类蔬菜新品种约255个,从国外引进各类蔬菜种质资源1381份。此外,在全省建立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基地52个,示范带动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企58家。示范推广辣椒、丝瓜、青梗菜等主推品种63个,示范推广面积1700亩,带动辐射3.93万亩。

  品种选育是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的基础工作,水果、食用菌、水稻、生猪、家禽等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团队也制定了试验、选育、引进、审定新品种的具体目标,并适时予以示范推广。

  

  攻关新技术 解决普遍性难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攻关农业科学新技术是推动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精细化农业生产转变的重要手段。在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中,专家团队始终注重新技术的研究攻关。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家禽生产遭遇新的问题。由家禽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陈少莺牵头,针对春季多雨、潮湿、疫病多发等状况,编写了相关技术文件下发各试验站,并进行线上指导和交流。利用福建省农科院畜禽疫病诊疗中心平台开展线上会诊,远程服务累计达9000多人次,第一时间为养殖户排忧解难。

  一方面开展线上和现场技术服务,另一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家禽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首席专家与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们签订年度任务书,推进技术攻关。在家禽重要疫病诊断技术研究、鸭短喙矮小综合征疫苗临床试验、家禽良种培育和人工授精研发、规模化生态养殖技术研究等方面都有新进展。

  “针对食用菌菌种退化、产量不稳定、保鲜加工水平低等难题,加大了菌种稳定性、高效栽培、保鲜加工等技术研究和攻关。”在今年特殊的生产形势下,以黄志龙为首席专家的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集中力量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攻关。

  秀珍菇、灵芝、海鲜菇、银耳高效栽培技术,秀珍菇烂包、灵芝连作障碍机理、银耳“棉花塞菌”形成原因,新鲜银耳采后品质控制技术、银耳热泵干燥工艺、食用菌脆片加工关键技术等一系列技术攻关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集成单项技术成果 推动产业集约发展

  将一些相对独立的单个领域理论研究成果、单项技术成果集成起来,并运用于农业生产,是现代农业体系的重要特征。

  福山福水出福果,百香果是福建近年来新兴的特色产业,水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根据百香果生产各个环节的技术成果,集成了母本园建设、嫁接苗繁育、扦插苗繁育、出圃种苗检测等技术,制定百香果育苗技术规范;集成大苗种植、合理密植、施足基肥、覆盖防草膜、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制定栽培技术规范,助力百香果产业快速发展。

  福建是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较高的省份,全省规模养殖比重达94%。在现代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中,福建集成了一套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技术和一套规模猪场重要疫病防控技术。生态养殖方面,在原有的“漏缝地面-粪尿分离-自动干刮粪养猪”等模式基础上,集成创新了自动温控、自动饲喂和自动刮粪技术的“三自动化”设施养殖技术,在全省545个规模养猪场示范应用。

  水稻是福建主要粮食作物,由首席专家黄庭旭带领的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重点集成创新优质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优质再生稻低留桩再生技术、优质稻直播技术、优质稻“双减”绿色防控技术。通过技术的组装集成,既提升了食用价值与卫生品质,提高了产量,又节省了生产成本,为水稻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网站
导航

主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

建议您使用IE9+、FireFox、Google Chrome,分辨率1280*800及以上浏览本网站,获得更好用户体验。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