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培训体验 >> 新闻资讯 >> 头条新闻 >> 正文
产业扶贫是脱贫奔小康的主要力量
日期 : 2020年11月09日 14:41:10来源 : 农民日报
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没有产业扶贫,就无法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央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要通过产业扶贫实现3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固原考察时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把培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新情况,又对产业扶贫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他强调,要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注重长期培育和支持种植业发展;要组织好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用好产业帮扶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促进扶贫产业持续发展。
近5年来,各地紧锣密鼓编制规划,因地制宜培育产业,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汇聚起产业扶贫的磅礴力量。
顶层设计,搭起产业扶贫“四梁八柱”
方针既定,规划先行。着眼产业扶贫,一系列顶层设计、规划部署、扶持政策相继出炉。
2016年5月,原农业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明确了产业扶贫的发展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保障机制等,成为各地推动产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半年后,原农业部召开产业扶贫工作推进汇报会,听取各地汇报经验做法和典型范例,并及时开展范例总结、宣传推广、进展调度等工作。编制一个好规划、选准一个好产业、打造一个好龙头、创新一个好机制、形成一个好体系,产业扶贫的“五个一”基本工作思路清晰浮现。
近年来,22个扶贫任务重的省份都编制了产业扶贫规划,实施扶贫产业项目超过100万个、建成扶贫产业基地超过10万个,每个贫困县基本都形成了特色鲜明、带贫面广的扶贫主导产业,有条件的贫困村都建立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基地。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201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赋予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自主权,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资金使用格局。
精准施策,典型引路永续富民
“在政府和糖厂的帮助下,我改种高产高糖品种,用机械深耕,覆盖地膜,产量和收购价都上来了,甘蔗尾叶也能卖给养牛企业,额外赚到一笔钱!”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濑湍镇全凤村卜江屯的村民邓文进说,他家前年从草房住进了砖房。
邓文进只是广西靠蔗致富农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西大力推动糖料蔗基地建设,实施“甘蔗全产业链精准扶贫”计划,让同一块甘蔗地节省更多成本、产出更大价值。去年,广西种植糖料蔗的贫困县中就有7个国家级、10个自治区级贫困县顺利脱贫摘帽。
产业扶贫贵在精准。为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从2016年12月以来,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在全国举办了多场产业扶贫现场观摩会,总结了洛川苹果、赣南脐橙、百色芒果等一批可复制、接地气、服水土的产业扶贫范例,一条条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特色产业竞争力强、贫困农户增收可持续的产业扶贫路径展现眼前。
全国脱贫看甘肃。2019年,甘肃深入研究全省区域农产品品牌形象宣传计划,明确了打造“甘味”农产品品牌的思路,及时组建了全省特色农产品产销协会,努力让“甘味”特色知名农产品抱团闯世界,确保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激发动能,靠自己双手脱贫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海南村寨,不少贫困户都追过一档电视节目《海南脱贫致富电视夜校》。为啥追着看?“送志气、送信心!”不少人这样说。60岁的养蚕人王国谦,带动村里所有贫困户养蚕致富;“大字不识一个”的贫困户黄忠海,把自家的鸡蛋、荔枝等特产卖到全国……3000多个身边案例,带动贫困户比着学、学着用,迎来新生活。
“志智双扶”才能拔掉穷根。近年来,产业扶贫科技人才帮扶力量不断强化。全国4400多个农业科研单位和技术部门、1.5万多名专家参与产业扶贫,832个贫困县累计组建4100个技术专家组,选聘26万名产业发展指导员,招募4200多名特聘农技员,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36万人,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除了有能人带动,还要创新利益联结方式。近5年来,各地结合自身资源条件,探索出股份合作、订单帮扶、产业园区带动等多元化利益联结模式,让贫困户分享更多发展成果,为产业扶贫增添了无限活力。
当前,产业扶贫的项目规划顺利实施,发展动能全面释放,在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同时,产业扶贫勇啃“硬骨头”,一定能在最后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网站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