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当前位置 : 首页 >> 宣传推介 >> 正文

彭水:桐木渔业产业带活整个村

日期 : 2018年04月27日 9:15:9来源 : 彭水日报点击 :

  桐楼乡桐木村6组,一丘丘梯田里放满水,梯田四周硬化的水泥便道上,村民赵旭权端着簸箕,边走边将簸箕里面的鱼饲料投进鱼池,鱼儿便“稀里哗啦”浮出水面抢吃鱼饲料。

  顺着梯田往下数,一共有20丘田,这全部是村民赵旭权的鱼塘,也是桐木村发展渔业产业的一个缩影。在赵旭权的带动下,当地养殖淡水鱼的农户有18家,其中贫困户16家,还有10户贫困户与赵旭权签订了青饲料种植合同,专门给赵旭权的鱼塘提供青饲料,渔业产业已经在桐木村逐渐形成了一个产业链。

  学成归来着手养鱼

  赵旭权是桐木村人,因此深谙当地的地理条件。2015年,他依托当地有利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水资源,开始养殖淡水鱼。由于当地村民习惯了一年四季种植水稻、玉米的农耕生活,突然看到赵旭权将田土用于养殖淡水鱼,对此都不看好。

  “我们这里从来没有人养殖过淡水鱼,大家为他的养殖技术、销路都捏了把汗。”桐木村党支部书记颜志江坦言。

  当时的赵旭权已经50多岁,是一名退伍军人,面对村民的质疑,他仍然坚持自己的选择。不过,当过兵的他,绝对不打“无准备之战”。选定项目后,赵旭权到四川水产院校脱产学习一年,花费了2万多元。

  “对于一个50多岁的农民来说,愿意花2万元去学习技术,很不容易。”颜志江说,最后村民也被赵旭权的执着所打动。

  “我觉得渔业养殖有前景,学习技术是一笔非常值得的投入。”学成归来,赵旭权先养殖了2亩淡水鱼进行实验。“最开始,就是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赵旭权说,通过前期的实验,他逐渐掌握了比较成熟的养殖经验。之后,再慢慢扩大养殖规模。

  经过两年的实践,赵旭权的淡水鱼养殖已经扩大到23亩,拥有鱼塘20口。今年,赵旭权卖出了首批鱼,收入9万多元。“我的销售渠道也比较稳定,与四川那边的销售商达成了销售协议,每个月需要一吨鱼。”赵旭权说,虽然销路不愁,但是目前自己的销量却跟不上。

  带动村民共同养殖

  “一项产业要做出品牌,必须要形成规模。”这是赵旭权总结的经验。为了扩大淡水鱼养殖的影响力,把自己的产业做大做强,赵旭权决定发动周边的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参与养殖淡水鱼。

  考虑到贫困户可能缺乏启动资金,赵旭权就免费给贫困户提供鱼苗。这让一些想创业又缺乏启动资金的贫困户看到了希望。

  4组的贫困户赵昌波听说这样的好消息,立马行动起来,他将自家的1亩水田改成了鱼塘,从赵旭权处免费领来了2000多尾鱼苗。现在赵昌波一有空,就到赵旭权的养殖场去学习技术。“只要把养殖技术学会了,以后我也跟着多养殖一些。”赵昌波说。

  在桐木村,和赵昌波一样,领到免费育苗,开始养殖淡水鱼的有16户贫困户。针对那些不想养殖淡水鱼,但又有劳力的贫困户,赵旭权就发动他们种植青饲料,目前赵旭权与10户贫困户签订了青饲料订单种植合同。去年贫困户张志权种植4亩青饲料,仅3个月的时间,就收入8000多元。

  如今,桐木村的淡水鱼养殖面积已达38亩,参与农户28户。渔业产业不再是赵旭权一个人的产业,这项产业带活了整个村的经济。

网站
导航

主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

建议您使用IE9+、FireFox、Google Chrome,分辨率1280*800及以上浏览本网站,获得更好用户体验。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