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创新引领内蒙古农牧业现代化发展——访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党委书记翟琇
日期 : 2018年01月24日 8:0:31来源 : 农民日报
新时代、新征程的显著特征表现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新发展理念的首要理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国家发展的第一战略。“作为国家公益性科研单位,我们拥有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广阔的创业舞台。”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党委书记翟琇说,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将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现代农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创新为中心,协调推进学科建设、创新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内部治理能力建设和创新文化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两个轮子”一起转,进一步培育新动能、释放新活力,用科技创新引领农牧业现代化进程。
以提升引领能力为目标,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深入推进学科建设。准确把握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发展定位,围绕自治区产业需求和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学科基础,以强带弱,整合资源,构建符合现代农牧业发展需求的学科体系。力争在保护性耕作、肉羊、绒山羊、向日葵、甜菜、反刍动物营养等领域,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标志性学科。争取在自治区产业发展急需科技支撑的动物疫病防控、动植物保护、草原生态保护、肉牛标准化养殖技术、旱生牧草品种选育、旱作农业等具有比较厚实研究基础的学科都有明显的加强。补强生物技术、农业遥感、农牧业经济信息技术、农畜产品加工、特色畜禽等研究领域的学科。
全力抓好科技合作与区域创新联盟建设工作。大力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准确把握国际科研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国际科研资源。依托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的科研合作,利用“生态草牧业”等重点工程,带动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提高成果质量水平和人才培养。积极参与国家区域创新联盟、产业联盟,拓展科研资源利用空间,提升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能力。
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大力加强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
着力构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以项目为依托,引进高层次人才,不断完善分院建设机制,用好盟市级院所人才。到2020年,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的科技人才由目前的431人增加到800人左右。
着力打造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卓越团队”建设计划。遴选10个左右重大产出目标明确、学科建设目标清晰的创新团队,统筹项目、经费、平台、人才等资源重点培育。要善于从市场吸纳人才壮大团队,特别是要注意遴选有创造力、可持续性和有潜力的农牧业企业家加入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的科研团队。
努力培养优秀青年人才。建立以人为核心的资源配置方式,给冲劲足、基础好、目标明的年轻人发展机会,让他们跳出论资排辈的束缚,助其脱颖而出。实施“传、帮、带”工程,构建“领军人才,中青年学术骨干,青年拔尖人才”递进培养结构。
以提升农牧业科研手段现代化为目标,全面推进平台建设
加快科研实验平台建设。一方面,继续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有计划有步骤地补齐各研究所(中心)缺少的实验室,满足科研基本需求。另一方面,对现有的实验室提档升级,不断完善功能。
建设好试验示范基地。要对全院各类试验基地进行详细的功能规划,不断强化基地在长期定位研究、开展试验示范和成果展示的综合性功能。要加强院内试验基地建设,提升开展核心试验的功能。做好内蒙古国家农业科学试验站、观测站等的建设,积极参与国家生物多样性网络建设。
着力提升科研平台的利用率。摸清全院实验室、基地底数,明确界定各类平台功能,在全院范围内公开公示。进一步完善科研平台建设、运营方面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鼓励和吸纳各类科研项目优先在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平台上开展,切实提高平台的公共服务能力,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以提升支撑产业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与应用
促进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市场化转化。大胆探索由经营企业向经营成果转变的成果转化路子,运用现代化商业模式,搭建公开推介平台,开展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交易,加快科技新产品产业化进程。
加强公益性技术集成化示范。全面总结院地共建经验,完善院地共建模式,在全区主要和特色农牧业产区,建设10个综合示范基地和特色示范基地,开展技术组装配套与集成示范,推动公益性技术大面积示范应用。充分运用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的成果与技术优势,切实做好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工作,为内蒙古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构建科企创新共同体。顺应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和科技需求,与全国全区农牧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发挥科企协同创新优势,探索“即创即用,边创边用”的科技服务产业创新模式。
网站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