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释放红利
日期 : 2017年04月17日 14:30:19来源 : 山东农业信息网
日照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探索“股权静态管理、股权定期调整、土地股份合作”三类股份合作制改革模式,激活了农村集体经济活力。11月29日,记者从日照市政府新闻办与市农业局联合召开的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日照今年新增启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村居1787个,比年初计划数增长了587%;年内召开成立大会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村居827个,已超额完成567个,比年初计划数增长了218%。
分散土地产生“聚合效益”
“年关近了,大家伙儿都盼着分钱呢!”莒县库山乡解家河村村民解则运说。他将自家承包的1.5亩土地入股到村土地股份合作社,2016年起就能按入股合同约定领到保底分红。目前,该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第一期已流转土地1505亩,计划二期再流转1300亩,入股面积达到2800亩,实现整村流转。
土地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运作,这为引入规模化的现代农业项目打开了便捷之门。解家河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入股土地委托给由工商企业领办的库山解家河村果品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经营发展精品水果和采摘旅游。解家河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与果品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保底分红协议,耕地保底金每年每亩500元;村集体四荒地第一年无偿使用,第二年每亩保底100元,第三年每亩保底200元,自2019年起每亩保底300元。解家河村果品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按照入股土地折股数量支付保底金,经营效益超过保底数额时,除支付保底金外再按比例分红,其中农户入股土地分红比例占15%,村集体分红比例占5%;企业分红比例占80%。
由于农村土地承包权的分散,需要规模化的项目就得一家一户地协商土地流转,效率大打折扣。日照开展的“土地股份合作模式”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完成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按照“三权分置”原则,让分散的土地化零为整,委托给农民合作社或引入工商资本发展规模经营,推动农业走上规模化发展道路。
规范运作让资产增值
原先承包价只有5万元的沿街楼,现在通过招标以85万元成交。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莒县城阳街道西大街居民尝到甜头。
作为城镇村居的西大街,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关注点放在了集体资产增值上。该村采取定期调整模式,设置集体股和个人股,股权每三至五年调整一次,其间可以继承,家庭新增人口参与下一周期股权分配。该村对集体资源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3470万元全额量化,集体股占19.5%、个人股占80.5%,每股100元,全村1140位股民每人分配245股,每年年底按股分红。
股份制改革后,股份经济合作社引入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初步形成了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三会”运作机制,通过对集体资产经营采取市场化运作,资产承包、处置等均纳入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招投标,村集体资产的规范运作和资源优化配置得以实现,投资、经营管理等决策更为科学合理,实现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同属城阳街道的前西关街则采取股权静态管理模式,只设成员股,股权一改到底,一人一股,对家庭新增人口,以股权户内共享的办法解决。该村对集体经营性资产2583万元全额量化,成员股占80%、农龄股占20%,每位股民分配人口股5053股,农龄股每人每月分配6股,年底根据收益按股分红,股份不能退股,可按规定在本社内部继承、转让。
贫困人口分享改革红利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也让更多的贫困人口搭上经济发展的“顺风车”。解家河村村民解则运就是其中一员。他今年67岁,年轻时腰椎受过伤,留下了后遗症。多年前,妻子马清美患病丧失劳动能力。在2016年入股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后,解则运按入股合同约定领到了750元保底金,还提前预支了夫妻俩的2000元红利,基本保障了正常生活,实现了脱贫。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日照市通过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引导各类生产要素折股量化,确保扶贫对象应有的财产权利和稳定的收入来源。目前,全市131个省级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有219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6087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加入其中。
日照市还将扎实推进莒县国家级、东港区省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确保2018年如期完成改革目标任务。其他区县将全面启动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工作,争取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到2019年基本完成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逐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
网站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