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专题 >> 技术指导 >> 正文

河南省小麦生产技术需求问答

日期 : 2023年01月03日 来源 :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点击 :

     1.今年的天气,估计要有倒春寒,怎样预防效果最好。

  预防倒春寒最好的措施就是在寒流来临前2~3天及时灌水,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防御早春或晚霜冻害危害。生产中的倒春寒主要是小麦拔节期的晚霜冻害,此期小麦幼穗发育处在雌雄蕊分化至药隔期,受害后弥补措施有限,损失较为严重,因此,生产上更应着重防御。

  针对今年特殊情况,需提高认识,提早准备,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预防倒春寒的预案,落实好倒春寒防御技术及补救措施,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① 合理化控:拔节前每亩用15%多效唑30克兑水25~30公斤,或用芸苔素内脂(0.1%含量)5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15公斤,叶面喷施,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小麦抗寒能力,降低低温对小麦幼穗损害。注意不漏喷、不重喷。

  ② 适时灌水追肥:在寒流来临前及时灌水,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防御早春冻害;若小麦早春遭受冻害,立即结合浇水追施速效氮肥。

  ③ 要在低温后2~3天及时观察幼穗受冻程度,发现茎蘖受冻死亡的麦田要及时追肥,促其恢复生长。一般仅叶片受冻或主茎幼穗冻死率10%以内的麦田,可不必施肥;茎蘖冻死率在10~30%的麦田,可结合浇水亩施尿素4~5公斤;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30~50%的麦田,亩施尿素7~10公斤;对冻死率50%以上的麦田,亩施尿素12~15公斤。此外,拔节孕穗肥还需正常施用,以促高位分蘖成穗,减少产量损失。

   4月上中旬的晚霜冻害,无法再促分蘖成穗,可以叶面喷肥(尿素、磷酸二氢钾等)或植物细胞膜稳态剂、复硝酚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缓解冻害,促进结实率和籽粒灌浆。

  ⑤ 此外,受冻害的麦田,植株抗性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增加,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控。

  2.病虫害防治中同样药品多次使用效果怎样最好。

  答:同样药品多次使用分为两种情况:

  1)同一小麦生长季节多次使用。

  一般地,对同一种病虫害,第一次使用效果好的话,第二次使用效果不会差。如果第一次使用效果不好,就要考虑病虫害抗药性的问题了,必须轮换其他不同的杀虫/抑菌机理农药。

  2)麦田常年多次使用同一品种。

  易使在本地能完成生活史循环的害虫/病原菌/杂草产生抗药性。例如,我国江淮地区常年使用多菌灵防治小麦赤霉病,就出现亚洲镰孢菌/禾谷镰孢菌抗药性倍数迅速上升的局面,需要轮换用药(如氰烯菌酯)。虫害方面,麦红蜘蛛也有多地反映药剂防治效果不好的情况。对于黄淮麦区的大区传播病害(例如小麦锈病),以及迁飞性昆虫(例如荻草谷网蚜),则不容易产生抗药性,可使用三唑类长期防治条锈病,拟除虫菊酯类和二代新烟碱类防治荻草谷网蚜等。

  总的来看,为了避免同样药品多次使用会使某些病虫产生抗药性,建议在农药喷洒时采取交替使用,或采用其复配制剂进行灵活喷施。

  3.针对不同问题,比如播种过深,比如麦叶发黄,怎么变壮。

  答:播种过深,造成地下茎过长,种子出土消耗种子养分过多,幼苗叶片细长,根系发育不良,麦苗瘦弱。对这类幼苗早期可耧麦扒掉部分覆土,使分蘖节盖土厚度变浅;再结合中耕,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侧根发育,使麦苗转壮。

  对粗放整地造成坷垃多、地壤不实,根系下扎不好,幼苗生长缓慢、缩心、黄叶、细弱的幼苗应及早压碎覆土,浇水细锄浅锄。

  对播种较早、播量过大导致生长过旺、营养缺乏、发育不良且分蘖较少的黄苗,可及时深锄断根,利于壮苗生长。

  对土壤过于黏重,质地不良,通透不好,水分过多,导致根系缺氧,根系生长停滞、初生根变褐、分蘖减弱、麦苗瘦小黄化或变褐的麦田,要开深沟排渍,中耕松土,促进通气,提高地温,促根发育。

  因天气干旱或土壤缺水,引起麦苗吸水困难而生长缓慢,叶色灰绿,基部叶片变黄,心叶迟迟不长,次生根少且分蘖困难的麦田,应及时浇水施肥,促进麦苗生长正常,苗壮蘖多。

  因盐害导致麦苗瘦小矮挺、分蘖少、叶狭窄、叶色黄绿,叶梢紫红,基部黄叶多的麦田,应及时中耕松土,减少地面蒸发,防止返盐,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灌水洗盐或开沟排盐,降低土壤含盐量。

  因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病毒病、麦红蜘蛛、蝼蛄、金针虫、蚜虫等病虫危害导致麦苗发黄变弱,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确保苗壮。

  4.小麦病虫害如何测报与防治。

  答:根据20203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发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第三条: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政府主导、属地负责、分类管理、科技支撑、绿色防控。

  第四条:农业农村部发布一类病虫害。小麦的一类病虫害(或与小麦相关的病虫害)包括了锈病、赤霉病、麦蚜、粘虫、蝗虫,二类由各省制定,如河南省的纹枯病、茎基腐病、白粉、地下害虫、吸浆虫等。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包括下列内容:

  (一)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种类、时间、范围、程度;

  (二)害虫主要天敌种类、分布与种群消长情况;

  (三)影响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田间气候;

  (四)其他需要监测的内容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在综合分析监测结果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的规定发布农作物病虫害预报,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农作物病虫害预报。

  第十八条: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全国农作物病虫害预防控制方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农作物病虫害预防控制方案。

  综上,根据条例,小麦一类和二类病虫害测报和防治是由政府主导属地分类管理的,种植业者必须积极配合政府的管理工作,预测预报结果必须由农业农村的政府管理部门发布,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本条例的实施对于农作物病虫害测报防治、农业减灾防灾和保障我国小麦安全生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防控策略上,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在防控措施上采取“非化学防控与化学防治、应急处置与可持续治理、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治”三个相结合的技术对策;在防控药剂选择上,重点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相同品种药剂重点推广高含量产品和悬浮剂、水乳剂等环保剂型。

  5.麦田杂草使用适合的除草剂有哪些。

  答:小麦田间杂草主要分为禾本科杂草、阔叶类杂草和莎草三大类。各种杂草除人工或机械除草外,主要采用化学除草。针对不同的杂草种类,应选择不同除草剂型,同时要注意施药时间及小麦品种的敏感性。化学除草时间一般在冬前或小麦拔节前气温10℃以上时,小麦拔节后对除草剂较为敏感,容易产生药害,严禁拔节后化学除草。

  禾本科主要以种子繁殖,胚有一个子叶,叶形狭窄,茎秆圆筒形,有节,节间中空,平行脉,叶子竖立无叶柄,生长点不外露,须根系。主要有:稗草、雀稗、白茅、铺地黍、马唐、狗尾草、野燕麦、狗牙根、牛筋草、茅草(香草)、看麦娘、毒麦等,可选用炔草酸、唑啉炔草酯、精恶唑禾草灵等药剂防除;节节麦、硬草和蜡烛草等可选用甲基二磺隆、甲基二磺隆·甲基碘磺隆钠盐等药剂防除;多花黑麦草可选用啶磺草胺、甲基二磺隆、或唑啉草酯进行防除。

  阔叶杂草有2片子叶,生长点裸露,叶形较宽,叶子着生角度大,网状脉,有叶柄,直根系。主要有:马齿苋、猪秧秧、小蓟(刺儿菜)、荠菜、米瓦罐、苣荬菜、婆婆纳、律草(拉拉秧)、苍耳、播娘蒿、酸模叶蓼、田旋花、反枝苋、凹头苋、打碗花、苦苣菜、苘麻、苋菜、车前、蔓陀罗、牛繁缕、麦家公和泽漆等,每亩可选用9%双氟·唑草酮悬乳剂18~20毫升、50/升双氟磺草胺悬浮剂5毫升10%唑草酮可湿性粉剂10克、10%唑草酮可湿性粉剂18~20克或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30200/升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40毫升,任选其中一种,对水40~50公斤喷雾。也可选用苯磺隆+氯氟吡氧乙酸、双氟磺草胺·氟氯酯、吡唑磺草胺-双氟磺草胺、双氟磺草胺·唑草酮等药剂进行防除。

  莎草类杂草也是单子叶,但茎为三棱型,个别为圆柱形,无节,通常为实心,叶片窄长而尖锐,竖立生长,平行叶脉,叶鞘闭合呈管状,如异型莎草、碎米莎草、牛毛草、白莎草、香附子等,主要在南方麦田较多。可用二甲四氯或灭草松进行灭。

  生产中麦田杂草多为禾本科和阔叶杂草混生,可选用8%双氟·二磺·炔可分散油悬浮剂60毫升/激健(或润飞)增效剂1000倍液,或 6%双氟·二磺可分散油悬浮剂17毫升/亩。也可根据田块具体的杂草草相,选择唑草酮、双氟磺草胺、苄嘧磺隆或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单剂与炔草酯、甲基二磺隆、唑啉草酯等单剂之一进行混配。混用单剂的种类为2~3种,具体种类根据田间杂草的种类确定。

  施用除草剂应在保障良好的土壤墒情下进行,如果墒情差,应先给麦田灌水,再喷施除草剂。各类除草剂使用时均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避免重喷漏喷和漂移,严防小麦周边作物和后茬作物发生药害。同时注意人畜安全。

  6.啥样的麦田追肥,追多少,追啥肥。

  答:(1)对于今年苗小根少、蘖少、群体小的晚播弱苗麦田,应于早春划锄增温,不宜过早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麦苗生长;可结合浇水在起身期、拔节至孕穗期分别亩追施尿素6~8公斤和7~10公斤,并配施适量磷酸二铵,以促进次生根生长,增加分蘖保成穗。

  2)三类苗麦田要早施早管,以促为主。水浇地于返青期追氮补磷,追肥量视苗情、土壤肥力水平确定。结合土壤墒情与灌水,一般肥力较高的麦田亩追施尿素5~8公斤、肥力中等的麦田亩追施尿素8~10公斤、肥力较低的麦田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同时,适当增施速效性磷肥,促进早春分蘖成穗,增加成穗数。及早补施叶面肥,促进小麦生长,一般亩喷施100~200克磷酸二氢钾,也可增加喷施含氨基酸、腐植酸水溶肥料等叶面肥料。

  3)一、二类苗麦田要因地施肥,促控结合。春季施肥管理重点是巩固冬前分蘖,调控春季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生长正常、群体适宜的二类麦田,地力水平较高的在小麦起身后拔节前亩追施尿素8~12公斤,地力水平一般的于起身期结合灌水亩追施尿素15公斤左右。一类苗麦田应采取前控后促,促分蘖多成穗;地力水平一般的要在小麦拔节初期,地力水平较高的宜在拔节中后期结合浇水亩追尿素8~10公斤。

  4)旺长麦田,返青期控旺,追肥适当推迟时间、调减用量,以控为主,肥水管理宜推迟到拔节中后期,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12公斤;或于返青至起身期适墒镇压或深耕断根,或在起身期喷施生长抑制剂(多效唑、壮丰胺、甲哌嗡等),控旺防倒。播量大、个体偏弱假旺苗,拔节期亩追施尿素8~10公斤。

  5)苗情较弱的旱地麦田,旱地麦田现在可以趁墒及早追肥,以免后期墒情差无法追肥,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并配施适量磷酸二铵,促蘖成穗,促进弱苗转壮;没有灌溉条件的麦田,要把握好施肥时机,尽量做到肥水耦合;旱地壮苗麦田,可在小麦起身至拔节期借墒追肥。

  6)冻伤麦田要追喷结合,及时补救。密切关注气象变化,注意防范倒春寒。对于冬前和越冬期发生冻伤的麦田,要采取根追与叶喷相结合的地下与地上双向施肥技术,早管促早发。对于叶片或茎蘖发生冻害的麦田,要追肥、浇水并举。具体参考问题1中的倒春寒补救措施。

  7.冬前没有喷施除草剂的麦田,怎样除草。

  答:冬前没有喷施除草剂的麦田,应抓住返青至起身期这一年后化除适宜期,小麦拔节后则不宜化除。但因早春气温波动大,最好坚持早春“36010”化学除草原则,即实施麦田化学除草前要关注天气预报,喷药前后3天内无强降温天气,日平均气温在6℃以上,日最低温不能低于0℃,喷药时气温要高于10℃,最好选择晴好天气的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进行化学除草。此外,要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适宜除草剂,并严格按照要求操作,以免发生药害。具体参考问题5的解答。

  8.小麦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答:根据全国农技中心2021年麦播前发布的《小麦秋冬季病虫害防治指导意见》和《2021-2022年度小麦主要病虫害全程防控技术方案》,黄淮麦区常见小麦病虫害防治措施如下:

  1)小麦播种前

  在整地阶段,尽量将秸秆粉碎细度增加并且深翻、靶匀,增加地下害虫的死亡率,减少镰孢菌等根茎病原菌的侵染几率、防止大秸秆导致未来种子根悬空而加重根腐病、孢囊线虫的危害。做好播种田间规划,预留出大型植保机械的作业道。

  2)小麦播种期

  因地制宜推广抗(耐)病小麦品种,压缩高感品种种植面积。在土传花叶病毒病发生严重的地区,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的主要措施。对苗期不抗病的品种实施种子药剂处理。要根据当地主要防控对象,慎重选择相适应农药产品。药剂可分别选用三唑类、苯醚甲环唑、咯菌腈、新烟碱类农药、毒死蜱、辛硫磷等。孢囊线虫可采用阿维菌素种子处理;全蚀病发生区,采取硅噻菌胺或苯醚甲环唑进行种子处理。

  3)小麦出苗-越冬期

  做好地下害虫、蚜虫、红蜘蛛、纹枯病、锈病、白粉病和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危害动态监控,在病虫害发生严重时对早发病田进行控制。孢囊线虫、根腐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在出苗后尽快采取镇压措施。

  4)小麦返青期-拔节期

  重点开展流行性、爆发性病虫害的早期预防。黄淮麦区南部,春季注意防控条锈病早发麦田,做到控制发病中心。当田间条锈病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白粉病病叶率达到10%时,及时组织开展大面积应急防治,防止病害流行危害。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类杀菌剂等。小麦纹枯病病株率达10%时,选用井冈霉素、三唑类等杀菌剂喷施麦苗茎基部,每7~10天喷药一次,连喷3次。红蜘蛛平均33cm行长螨量200头或每株有螨6头时,可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等药剂喷雾防治。对于未经种子处理的麦田,返青后地下害虫为害死苗率达10%时,可结合锄地用辛硫磷加细土(1:200)配成毒土,先撒施后锄地防效更好。

  5)小麦孕穗期-扬花期

  根据各种病虫害的发生种类、状况和防治指标,当多种病虫混合发生危害时,要大力推行“一喷三防”技术。当田间发生单一病虫时,进行针对性防治。当田间百穗蚜量达到800头以上,天敌与麦蚜比例小于1:150时,可用选择性杀虫剂如抗蚜威、新烟碱类、菊酯类等药剂喷雾防治。小麦抽穗初期每10块黄板或白板(120mm板)如有1头以上吸浆虫成虫,或在小麦抽穗期,吸浆虫每10网复次有10~25头成虫,或者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2~3头成虫时,用高效氯氰菊酯、或毒死蜱进行喷雾防治,起到穗期保护的作用,并可兼治麦蚜、黏虫等害虫。红蜘蛛平均33厘米行长有螨量200头或每株有红蜘蛛6头时,可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等喷雾防治。

  当白粉病病叶率达10%或条锈病病叶率0.5~1%时,可选用三唑类等杀菌剂及时喷药防治,若病情重,持续时间长,间隔15天后可再施用1次。小麦抽穗至扬花期,若遇阴雨、露水和大雾天气且持续3天以上或10天内有5天以上阴雨天气时,要全面开展赤霉病的防控工作,可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杀菌剂。施药后3~6小时遇雨,应在雨后及时补喷。同时注意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注意掌握化学防治指标和天敌利用指标,大力推广应用选择性农药和对天敌杀伤力较小的农药品种与剂型,如抗蚜威、菊酯类等;也可根据天敌发生消长规律,适当调整施药时期,尽量避免在天敌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期用药。此外改进施药技术,采用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以及局部和隐蔽性施药法,也能适当减轻对天敌的不利影响。

  6)灌浆期

  在每百穗蚜量超过800头,益害比小于1:150时、白粉病、叶锈病和叶枯病病叶率超过10%,可采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喷雾防治。常采用菊酯类或新烟碱类杀虫剂、三唑类杀菌剂与磷酸二氢钾混合喷雾。在收获前15天停止使用农药和生长调节剂。

  另,河南省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重点防控对象为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茎基腐病、白粉病、叶锈病、穗蚜和麦蜘蛛等,豫西丘陵旱地后期还要注意防治黏虫。

  条锈病、纹枯病、茎基腐病、叶锈病、白粉病、叶枯病等病害可选用粉锈宁、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氟环唑等,药剂用量严格按照产品推荐剂量。

  小麦返青拔节期重点防治纹枯病、茎基腐病和麦蜘蛛等病虫害。小麦纹枯病病株率达15%时选择使用井岗霉素、己唑醇、戊唑醇、丙环唑、申嗪霉素、多抗霉素、井岗·蜡芽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小麦茎基腐病在发病初期,可选用丙硫菌唑、氰烯菌酯、戊唑醇、多菌灵、枯草芽孢杆菌+申嗪霉素等药剂防治。严重发生田,要隔7~10天再喷1次,并注意用大水量将药液喷淋在麦株茎基部,以确保防效。小麦黄花叶病,可在春季发病初期,追施氮肥,并喷施磷酸二氢钾、生长调节剂等,减轻病害症状,恢复长势,减少产量损失。 孢囊线虫病,可采取镇压、增施氮磷肥、浇水、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有效措施,促进小麦健壮成长,减轻危害损失。

  抽穗扬花期全面防治赤霉病。推荐选用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戊唑醇、咪鲜胺、嘧菌酯和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如丙唑·戊唑醇、氰烯菌酯-戊唑醇、氰烯菌酯-己唑醇、戊唑醇·咪鲜胺、丙硫菌唑-戊唑醇等)。

  9.化学除草技术,除草剂如何选择。

  答:请参考问题5和问题7的解答。

  10.小麦返青期管理要点,什么时候浇返青水。

  答:影响小麦返青的首要条件是温度,其次是水分,即麦田土壤墒情的好坏。因此,浇返青水要视不同墒情而定。

  一是冬季或早春进行镇压过的麦田,返青时麦苗长势较好,可适时晚浇返青水,以避免生长过快,植株旺长造成倒伏。

  二是晚播麦及总茎数70~90万的壮苗或90万以上的偏旺苗肥水充足,一般不浇返青水,以中耕松土、保墒增温为主,把春生分蘖压到最低限度;但冬前旺长、生长量大、消耗肥水多且未冬灌的麦田,若田间墒情差,则早春遭遇倒春寒极易导致死苗,应注意及时浇返青水。

  三是冬前抢墒播种播期较晚,又未冬灌、耕地质量差、田间失墒严重的麦田及小麦个体发育较差、群体小、旱情严重的麦田均应及时浇返青水。浇水时要依据天气情况,若天气预报一周左右气温较高,又都是晴天,日平均温度在3℃即可浇返青水,这有利于冬小麦返青起身和形成壮苗。

  四是一般麦田只要土壤墒情适宜,应延缓或不浇返青水,可将返青水推迟到起身或拔节期进行。四是对群体小、长势差或冬前旺长、春季长势弱的麦田,可结合返青水亩追施尿素10公斤,浇水后待麦田墒情适宜时及时划锄保墒。

  五是因早春昼夜温差变化大加之冷暖气流频繁交替,浇返青水要严格控制浇水量,以浇小水为宜,不宜大水漫灌,以防寒流发生气温及地温下降太低,导致小麦冻害发生。

  六是浇返青水还要根据苗情而定。对于冬前适期播种的麦田,由于地力不足造成分蘖少,穗数不够的(冬前每亩总茎数50万左右)可浇返青水,并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7.5~10公斤、5~7.5公斤的硫酸钾或氯化钾,以促进早春小麦分蘖,以保证多成穗,打好丰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