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12316头条-动态 >> 正文
科技助力稻渔综合种养 绘出乡村振兴好“丰”景
日期 : 2024年07月13日 来源 : 中国吉林网
7月,吉林省公主岭市南崴子街道南崴子村,一块块水田如镜子般映照着蔚蓝的天空,翠绿的秧苗在云朵的倒影中轻轻摇摆。在距离水田不远的小龙虾培养池中,稻渔科技小院首席专家、吉林农业大学副教授王秋举提起虾笼,将一尾小龙虾捧在手心端详,“现在虾苗长势不错,我们正逐渐投放到试验田中,很快就能捕捞上市了。”
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公主岭市坚持把科学技术放在农业发展的突出重要位置,将科技要素融入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赋能作用,不断在农业发展中集成推广新技术新模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稻田里养虾,就是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之一,收获的是粮食增产与虾蟹肥“双赢”。
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离不开科技助力。在稻田里养虾蟹并非新鲜事,但想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稳定增收并不容易。吉林农业大学副教授王秋举带领团队到南崴子村,与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稻渔科技小院,开展虾蟹养殖技术攻关,实现科研与农业生产需求的精准匹配,让科研成果真正惠及更多农民。经过大量试验,团队创新探索出“双边沟+分箱式插秧”稻田养殖虾蟹模式,游弋水中的虾蟹能松土、摄食害虫,粪便还可肥田,通过生态良性循环提升稻米品质。据了解,合作社里每亩地通过养殖、销售水产品平均能增收800元左右。由于稻田里的生态良性循环,稻米品质也得到提升,受到市场欢迎。新模式的增收效益,吸引了村民纷纷加入。在吉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支持下,这一创新模式在全省10万亩水田中推广实践。
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已展现广阔前景。其实,像公主岭市南崴子街道南崴子村这种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在长春市许多县市区呈现积极推广态势,综合效益已经初步显现。比如,在德惠市、九台区、双阳区等地推行以“稻蟹共生”为代表的稻渔共生模式,与同等条件下水稻单作对比,每公顷化肥农药施用量减少三成以上;以“稻+鸭(蛙)”模式为代表的稻禽协同模式,通过最大限度运用生态调控功能,全过程绿色生产,能够实现农药使用量减少九成以上,化肥使用量减少一半以上。随着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推广,水稻产业已经从单一的种植业,向水产养殖、禽类养殖、农产品加工、文旅研学等领域延伸链条,“一田多收”的立体、生态、高效的大农业范儿呼之欲出。
拓展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形成集群化放大综合效益。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打破了传统农业的单一种植格局,形成种养结合、多元复合的生态农业体系,使农田资源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利用,在产业融合的同时,实现生态友好、农民富足的多赢功效。放眼全国,在江苏、安徽等地,稻田养蟹已经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带动了饲料、加工、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这种产业集群化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实现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于深入践行大农业观,把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作为主攻方向,提升农业的多元化、综合性和可持续性。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与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有效衔接,技术模式不断创新、生产效益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有效恢复,在稳定水稻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和保障水产品稳定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古老的农耕文明焕发了新的勃勃生机。期待以科技创新促进乡村产业全面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绘出乡村振兴好“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