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加快构建特色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
日期 : 2024年07月09日 来源 : 山西日报
风拂大地,长河摇曳。如今的山西正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勇毅前行,奋力书写着高质量发展、全方位转型的时代华章。
“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全省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大胆先行先试,以改革增动力,在践行领袖嘱托、担当重大使命上展现新作为、塑造新动能、打造新优势、激发新活力。
地下采煤工作面全部实现了综合机械化,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0%以上;数据流量谷里搏动着1000余家数字经济企业的数据心跳;芮城县庄上村荣获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能源转型变革者”奖项;上海首批“绿色充电桩”里流淌着外送量位居全国第一的山西绿电;“晋创谷·太原”挂牌成立半年来,市场化运营及创新研发应用等顺利推进……
如何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形成产业多元支撑的结构格局——这个山西经济发展需要深入思考和突破的重大课题,正在“定向领航、路径创新”的不断探索开拓中廓清答案。
这一答案,正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奠定扎实基础,为转型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铺展更加绚丽的画卷。
锚定三业支撑
构建“344”产业新体系
曾经的山西,一煤独大;如今的山西,百业竞兴。
炎炎六月,山西日盛达二期工程2×1000t/d光伏玻璃生产项目A线窑炉点火投产,预计年产光伏玻璃1.45亿平方米,年销售收入20多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300余个。
自有高纯硅砂原材料、最新超薄压延成型工艺、较一期工程能耗下降20%……作为总投资21亿元的省重点项目,日盛达二期工程是我省建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也彰显了工业领域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决心和成效。
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根本上是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摆脱对煤炭的“两个过多依赖”。我省正在加快改造提升、做强做优传统优势产业,前瞻布局、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多点产业支撑、多元优势互补、多级市场承载、内在竞争力充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就要立足省情实际、聚焦重点领域,坚持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业并举”。我省加快构建“344”产业体系,即改造提升能源、材料、化工三大优势产业;发展壮大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消费品、电子信息、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等四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高速飞车、绿色氢能、量子信息、前沿材料等四大未来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我省在扎实推进能源保供稳价的同时,不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省级技改资金支持28个项目5.9亿元;全省炼钢先进装备产能占比提升至57.3%;完成第二批9个化工园区认定,加快建设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焦化行业限制类机焦炉全部关停退出,先进产能占比达到96.6%,干法熄焦工艺全面推广应用。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我省大力推动煤机装备、轨道交通、工程机械、通用航空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出台支持甲醇汽车推广应用政策措施;推进能源产业、交通枢纽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出台21条措施,深化全省国家通用航空业发展示范省建设,助推低空经济发展。
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先导力量。全省绿色氢能围绕“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进行布局,高纯氢产能突破3.1万吨/年;全省新材料规上企业达287户,营收总额达到2400亿元,前沿材料部分行业达到国内领先地位;山西大学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近5年承担国家级项目超过120项。
“聚焦制造业振兴升级,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我省正在加快构建体现山西特色优势的现代化制造业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省工信厅厅长潘海燕表示。
用好三大平台
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表里山河,正向“新”而行,向“效”而行,向“绿”而行。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山西的优选课题。产业链、专业镇、开发区三大平台,则是破题的彩毫巨笔。
“链主”企业作为产业链的核心和灵魂,在促进产业生态的优化升级、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方面举足轻重。自我省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以来,全省重点产业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今年3月,我省首批20户“链主”企业站到台前,集中展示2023年产业链发展优秀成果,“秀”出的几枚数字简要而精准地诠释了“链主”企业“聚链成群塑造新质生产力”的巨大引领力。
太钢集团吸引29家链上企业积极参与招商对接,有9家企业签订招商引资意向协议,总投资22.81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可消纳特钢材料47.2万吨,新增营收65.5亿元;大运汽车累计引进合作供应商40余家,包括建龙钢铁、同誉轮毂、运城创大等本土配套企业;太重集团与大唐、华润、中广核、华电、山西粤电五大能源企业开展战略合作,预计项目投资规模约60亿元,可带动产业链实现收入200亿元。
在做大专业镇、做强开发区方面,我省密集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着力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新兴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全方位构筑山西新型工业化竞争优势。
7月3日,第二届山西特色专业镇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大同市拉开帷幕。通过线下博览会和“云上”博览会联动的方式,博览会集中展示我省18个省级专业镇、119个市级专业镇的发展成效,促进内外联动,提升专业镇高质量发展潜能。
重点产业链和特色专业镇在全省产业转型发展中迸发出强大活力。目前我省已形成16条重点产业链+37家“链主”+77家“链核”企业、“18+74”省市专业镇的梯次发展格局。
2023年,全省首批十大重点产业链累计营收4751.7亿元,同比增速为22.3%;首批省级重点专业镇产值增速达21.2%;部分专业镇通过主动走出去的方式拓展国际市场,今年1月—5月营收增速达到41%。
拓展三条路径
竞逐智能制造新赛道
制造业振兴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对于勇担转型发展和能源革命两大使命的山西,推动制造业振兴升级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去年,省委常委会讨论通过了《山西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4—2030年)》,全省召开新型工业化推进暨制造业振兴升级大会,提出了“七个着力统筹”的工作部署。今年5月1日,《山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正式施行,制造业振兴升级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一系列改革之举,有力地调动着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
通过深化拓展产业科技创新、绿色低碳转型、数实深度融合三条路径,全省推动制造业振兴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
在山西建投智能化工厂,塔机整体式标准节生产线上,32套焊接机器人、6套搬运机器人、13套物流输送线可同时运作,实现关键结构件自动化组对焊接,自动化率达到95%以上。
在山西固废资源化利用交通科技园,30余万吨的固废资源“吃进去”,生态水泥、高品类橡胶沥青、镁基声屏障等环保产品“产出来”,年产值达到2.8亿元。
在山西潞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5G+机械制造”领域取得技术突破,企业可将全量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大脑,从而实现机械设备、生产数据、操作数据、AI智能识别等应用与智慧工厂系统的数据交互。
我省充分发挥创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主导作用,持续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构建绿色增长新引擎,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以智能制造为场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平台抓手,加快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和网络化连接……叠加“创新、绿色、智能”,全省产业转型动力澎湃,制造业加速发展。
去年以来,全省新培育52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户企业进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公示名单;企业积极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加快推进150项关键技术和130个关键项目。全省新增绿色工厂23户、绿色工业园区1个、国家绿色数据中心2户;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长65.6%。5G基站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建设任务;算力综合指数和算力规模均列全国第七位;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申报获批达到16个,8个与国家顶级节点实现对接。
骄阳似火,热潮涌动。喜看三晋大地,新技术、新场景生机勃勃,新产业、新成果花开绚烂。山西正以加快构建特色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成绩单,托举全省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