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12316头条-动态 >> 正文
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 整建制推进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
日期 : 2024年05月07日 来源 : 农民日报
今年,农业农村部聚焦大豆、玉米、小麦、油菜等粮油作物,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深度融合,在重点县整建制开展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玉米是我国增产潜力最大的主粮,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被确定为全国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以玉米密植滴灌技术为核心手段,将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打造成综合性示范园区,共同培育种植业新质生产力,为大面积提升玉米单产提供新动力。
土默特右旗地处北纬40度,是玉米生长的“黄金地带”,2023年粮食播种面积143.4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133.5万亩,产量78.76万吨,平均亩产589公斤。但之前存在土地散乱种植成本高、种植技术落后等情况导致单产不高。今年,土默特右旗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重点围绕综合性园区思路,创建玉米整建制单产提升示范园区20万亩。
“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项目6000万元的基础上,我们整合了国家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项目、‘看禾选种’平台、高标准农田、植保工程、社会化服务项目等各类农业发展项目资金1亿多元,集中力量打造综合性园区。”包头市农牧局种植业科科长呼伦介绍,目前土默特右旗玉米单产提升工程20万亩地块已落实,共涉及8个乡镇45个村。同时,遴选出38个百亩示范田、23个千亩示范方和2个万亩示范片,努力实现亩产比当地平均水平提高10%,集中建设一批单产提升示范乡镇、村。
项目区重点以突出指挥体系建设、政策资金整合、综合性园区创建、高标准良田覆盖、人才技术支撑等为抓手,选择规模连片、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块,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近期正在进行播种作业,我们主栽‘先玉1483’‘迪卡159’‘先玉1225’‘登海618’等玉米品种。”呼伦告诉记者,在井灌区玉米种植密度由亩均5000株提升至6500株以上;在黄灌区和井黄轮灌区,玉米种植密度由亩均4500株提升至5500株以上,预计亩均产量能提高100公斤以上。
园区内重点打造了智慧种植核心区、高标准良田核心区、社会化服务样板区、“看禾选种”遴选区、“四控”技术综合区、“科技小院”新技术试验示范区等6个核心区。“应用北斗导航驾驶系统、精量播种机、智能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无人植保机、籽粒直收机、农机测控终端、农情监测、小型气象站等智能良机设备,能够实现玉米耕种防收全流程的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呼伦说。
除了完备的硬件设施外,技术指导也是玉米提高产量的关键。土默特右旗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协同合作,形成“首席专家技术骨干农技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指导服务模式,并组建土默特右旗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技术服务组,市、县两级技术专家分组包联项目区所有乡镇和村,确保玉米密植关键技术全覆盖到位。
“井灌区在高效节水灌溉的基础上,集成示范水肥一体化增粮技术模式,开展‘对症选药’‘看苗选肥’等试验示范;在黄灌区,示范推广引黄二次澄清滴灌、移动式引黄直滤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由传统‘一炮轰’追肥转为分次滴灌追肥,实现节水、节肥与增粮双重目标,每亩预计能实现节水150立方米。”包头市农牧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王亮明向记者介绍。田间管理技术方面,园区应用测土配方技术,用有机肥、掺混肥、复合肥、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替代化肥,亩均能减少化肥用量2-3公斤。在病虫害防护方面,应用虫情监测设备及病虫数字化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利用高效施药机械,开展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
要实现玉米单产提升,从种到收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节粮减损亦是途径之一。包头市农牧局将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核心示范园区与节粮减损工作方案要求相结合,在示范区推进籽粒直收等机收减损作业,引入适宜籽粒直收的玉米品种,支持购置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籽粒直收机械,一次性完成摘穗、剥皮、脱粒、清选、秸秆粉碎等工作。此外,引导示范区将玉米直接运输到玉米烘干厂,烘干入库,在玉米单产提升的同时减少中间环节损失损耗。
“今年我们举办了玉米单产提升技术培训会和玉米密植滴灌技术培训会,技术服务组深入重点区的生产第一线,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技术指导。”包头市农牧局四级调研员刘瑞表示,后续将定期对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在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召开现场观摩培训会,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减少灾害损失,确保关键技术到村到户到田,重点采取高密度种植、高质量播种、高效率肥水、低损耗减灾等措施,推动耕层深化、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并进,持续推进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