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一片田野“硒”望无限

日期 : 2023年05月20日 来源 : 海东日报点击 :

图为富硒小米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

□本报记者赵娜摄影报道

从2010年首次发现富硒资源到2015年位列“中国十大富硒之乡”;从将富硒资源这一天然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再到实现产业集群发展,海东市平安区这片地处世界第三极的高原净土上正不断孕育出天然富硒的种子,让当地的绿色农业发展多了一股得天独厚的竞争力。

多年来,平安区围绕打造“高原硒都”目标,立足富硒资源,持续推进“高原硒都·健康平安”“中国高原净土富硒区”和“中国高原富硒养生区”区域品牌战略,加快富硒农业绿色发展,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富硒产业链,实现富硒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曲曲“硒望”之歌在河湟谷地奏响,这片生机无限的沃土正以其天然的富硒优势创造出富民乐民、“硒”望无限的广阔前景。

初夏时节,伴随着和煦的阳光,平安区三合镇道路两旁的田地里,象征着丰收和希望的种子正在破土而出,开始新一轮的生长。这里便是被誉为“软黄金”的富硒小米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

2021年,经过青海省第五地质勘查院勘察发现,在平安区富硒土壤中种植出的小米营养价值高,每千克的小米中硒含量高达264微克,同时富含钙、铁、锌、镁、叶酸等多种营养素,是平安区目前发现的硒含量最高最稳定的农作物,于是决定在平安区建立富硒小米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进行大面积试验种植。该基地的建立,将逐步构建起富硒资源绿色循环产业体系,通过科研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辐射带动周边百姓增收。

“今年,我们种植了26.67公顷富硒小米。截至目前,销售额达到了36万元,还接到了来自山东的40万元订单。”青海省第五地质勘查院富硒小米种植技术研发项目负责人马强告诉记者,富硒小米的产值比普通小米高10倍,将成为助推海东乡村振兴的又一高原特色农产品。

平安区拥有600多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平均硒含量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并且具有富硒面积大、地层较厚、硒含量浓度适中、无伴生的有害元素、富硒品质好、宜于开发利用等特点。“天然富硒”成为平安区富硒产业发展的强大优势。如何利用好“天然富硒”这一宝贵资源?将宝贵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富硒产业建设成平安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平安区一直在努力探索。

2021年,平安区专门制定富硒产业三年发展实施意见,提出“一核三带多园”的产业布局。“一核”指以平安富硒产业科技示范基地为核心,通过二产加三产辐射带动一产,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一二三产融合;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构建种植生产、精深加工、科研示范、产品展示、商贸物流、休闲养生、品牌推介的高原富硒现代农业产业链,使富硒产业集聚发展,良性循环,效益倍增。“三带”指平湟大公路沿线、白沈沟、巴藏沟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三条富硒产业带。平湟大公路沿线北部以马铃薯、苦荞等作物种植为主,中部以马铃薯、油菜种植、农产品加工为主,南部以饲草种植、牛羊养殖等为主;白沈沟北部以设施果蔬种植,中部以种植金丝皇菊、羊肚菌等为主,南部以牛羊养殖、中药材种植等为主;巴藏沟北部以藏兔、富硒鸡养殖为主,中部以饲草、中药材、花椒种植、羊养殖为主,南部以饲草种植、牛羊养殖为主。“多园”指标准化建设白沈沟富硒果蔬采摘产业园、富硒露天蔬菜产业园、洪水泉富硒牦牛养殖产业园、富硒马铃薯产业园、富硒食用菌产业园、大红岭田园综合体产业园等,辐射带动有机富硒产业发展,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发挥富硒产业聚集效应和带头示范作用。

从富硒果蔬产业园、富硒小米示范种植基地的建立,到“五大富硒产业链”初具雏形,一批重点富硒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起来,“安驿”“圣粞”两个富硒产品跻身省级著名商标行列,平安区不断探索将富硒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路子,“高原硒都·健康平安”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据海东市平安区高原富硒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时福存介绍,平安区将继续坚持走标准化、精品化路子,以产业园区建设为引领、科研成果转化为支撑、品牌打造宣传为载体,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种养殖基地为引领示范带动乡村富硒产业聚集,推动乡村振兴,形成“园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多元经济主体共建格局,实现全区富硒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同时,通过抓“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农产品展销(含电商)、产学研融合发展、富硒品牌打造、标准体系建设”七个方面,使平安区富硒产业实现质的飞越,并依托富硒产业园区,建设集生产、加工、研发、贸易于一体的富硒产业集聚区,建设一批富硒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富硒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富硒产品品牌。

“今年,我们还将成立富硒产业技术研究院,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搞科技研发,提高富硒产品的附加值。”时福存说。

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平安区天然富硒资源优势正在不断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也让富硒产业成为海东响亮的招牌、百姓致富的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