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一招一式 >> 正文

2024年全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日期 : 2024年01月16日 来源 : 省植保中心点击 :

近期,省植保中心组织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专家,对2024年全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会商。针对厄尔尼诺气候现象和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结合我省病虫源基数、种植制度、作物布局和气候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预计2024年我省农作物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小麦、玉米、马铃薯、果树、蔬菜部分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全省预计发生面积9500万亩次,较2023年和近5年实际发生面积均值增加5.6%和1.6%,对67%以上的农作物产区构成威胁,需加力加密监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控,努力减轻损失。


一、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


1.小麦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890万亩次,其中病害发生760万亩次,虫害发生1130万亩次,需重点关注“两虫五病”(麦蜘蛛、蚜虫、赤霉病、茎基腐病、白粉病、纹枯病、条锈病)。麦蜘蛛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10万亩次;蚜虫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70万亩次;地下害虫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70万亩。赤霉病中等流行,抽穗扬花期遇雨有偏重发生的可能,预计流行风险面积60万亩;茎基腐病中等发生,在运城、临汾部分湿度大的麦田偏重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发生面积90万亩;白粉病中等发生,在运城、临汾部分旱地麦田及水浇地群体密度大的麦田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50万亩;纹枯病在南部高水肥麦田偏轻至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30万亩;条锈病偏轻流行,在运城、临汾部分麦田中等流行的可能,发生面积30万亩;叶锈病偏轻至中等发生,发生面积70万亩。一代粘虫、麦叶蜂、灰飞虱、根腐病等其他病虫害总体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10万亩次。


2.玉米病虫害总体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960万亩次,其中虫害3080万亩次,病害880万亩次,需重点关注“六虫三病”(红蜘蛛、玉米螟、粘虫、棉铃虫、双斑萤叶甲、草地贪夜蛾、大斑病、茎基腐病、南方锈病)。红蜘蛛在中、北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80万亩次,为害盛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一代玉米螟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50万亩;二代玉米螟中等发生,晋中盆地、吕梁平川、忻定盆地部分地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80万亩;三代玉米螟中等发生,在南部部分夏玉米田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80万亩;棉铃虫中等发生,在中南部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20万亩次;蚜虫偏轻发生,在中北部部分春玉米田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50万亩次;以小地老虎、蛴螬、金针虫为主的地下害虫在各玉米种植区的沿河下湿地偏轻发生,发生面积450万亩;双斑萤叶甲中等发生,在中北部降水偏少区域偏重发生,发生面积500万亩;蓟马在中南部地区玉米苗期偏轻至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80万亩次。大(小)斑病中等发生,在忻定盆地、大同盆地、晋中东山以及太行山等冷凉山区种植密度大、通风不良的下湿地偏重发生,发生面积520万亩;丝黑穗病偏轻发生,局部早播重茬低洼下湿地中等发生,发生面积50万亩;茎基腐病在中南部降水偏多区域有中等至偏重流行的可能;穗腐病在中北部降水偏多区域有中等至偏重发生的可能。二点委夜蛾、土蝗、纹枯病、粗缩病、顶腐病、瘤黑粉、褐斑病等其他病虫害偏轻发生,发生面积420万亩次。


3.暴发性害虫一代粘虫在南部麦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5万亩;二代粘虫偏轻发生,在晋中、吕梁平川部分玉米田有高密度点片发生的可能,发生面积100万亩;三代粘虫偏轻发生,在南部夏玉米田有高密度点片为害的可能,发生面积60万亩。一代草地螟总体偏轻发生,在大同、朔州农牧区交错带的苜蓿地、大豆田、玉米田有局部偏重为害的可能。草地贪夜蛾在南部夏玉米区仍以点片零星发生为主。东亚飞蝗偏轻发生,局部有出现高密度蝗点的可能,发生面积17万亩次;土蝗在大同、朔州、忻州、吕梁、太原偏轻发生,全省发生面积220万亩次。


4.马铃薯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65万亩次,其中病害发生160万亩次,虫害发生105万亩次。晚疫病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00万亩;早疫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0万亩;病毒病轻发生,发生面积10万亩。二十八星瓢虫中等发生,发生面积40万亩次;地下害虫偏轻发生,发生面积50万亩;豆芫菁轻发生,发生面积10万亩。病毒病、环腐病、蚜虫等病虫害轻发生,发生面积25万亩次。


5.大豆病虫害 总体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25万亩次。其中锈病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0万亩;霜霉病偏轻发生,发生面积5万亩。蚜虫偏轻发生,北部部分田块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5万亩次;食心虫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0万亩;双斑萤叶甲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0万亩;豆芫菁轻发生,发生面积10万亩;豆荚螟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0万亩次;点蜂缘蝽在部分大豆田有聚集为害的可能。大豆病毒病、白粉病、菌核病、棉铃虫、地下害虫等其他病虫害整体轻发生,发生面积35万亩次。


6.杂粮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其中粟叶甲偏轻发生,发生面积60万亩;粟灰螟偏轻发生,发生面积50万亩次;谷子黑穗病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0万亩;谷子白发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0万亩;谷瘟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40万亩。高粱蚜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80万亩次。


7.果树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360万亩次。其中苹果树腐烂病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80万亩;苹果褐斑病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30万亩;斑点落叶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30万亩;果树白粉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10万亩。苹小卷叶蛾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00万亩次;果树蚜虫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90万亩次;金纹细蛾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60万亩次;果树叶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70万亩次;桃小食心虫偏轻至中等发生,发生面积90万亩次;炭疽菌叶枯病在部分管理差的果园偏重流行。


8.蔬菜病虫害总体偏轻发生,发生面积780万亩次。番茄潜叶蛾在番茄上总体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5万亩次,各市均有发生,主要集中在临汾、吕梁、大同、晋中、太原、长治一带,发生高峰期在6月至9月,保护地发生重于露地。小菜蛾偏轻发生,部分露地蔬菜田中等发生,发生面积70万亩次;美洲斑潜蝇偏轻发生,部分露地蔬菜田中等发生,发生面积40万亩次。保护地蔬菜蚜虫、斑潜蝇、粉虱、蓟马等小型害虫偏轻至中等发生;保护地蔬菜瓜类白粉病、黄瓜霜霉病、叶霉病、番茄疫病、病毒病、苗期病害、枯萎病偏轻至中等发生。


9.检疫性有害生物稻水象甲在太原市晋源区和忻州市原平、代县水稻种植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3000亩。向日葵列当在吕梁市离石区、柳林县、临县、兴县和太原市阳曲县零星轻发生。


二、预测依据


(一)大部分麦区具备中等以上发生的病虫源基数,玉米螟、草地螟、蝗虫等基数偏低。


1.麦蚜、地下害虫冬前基数偏高,麦蜘蛛、吸浆虫、白粉病、叶锈病和纹枯病基数偏低。2023年11月中下旬调查,麦蚜平均百茎蚜量11头,较上年增加59%,较常年增加27%。地下害虫发生田麦苗被害株率2%,较上年增加54%,较常年增加10%。麦蜘蛛平均尺行长有虫6.9头,较上年减少78%,较常年减少54%。吸浆虫淘土调查平均每样方有虫0.6头,较上年减少20%,较常年减少18%。白粉病平均病叶率1.5%,较上年减少42%,较常年减少21%。叶锈病平均病叶率2.7%,较上年减少23%,较常年增加32%。纹枯病平均病株率0.9%,较上年增加12%,较常年减少39%。


2.玉米螟越冬基数低于上年和常年。2023年11月下旬全省各地剥杆调查,玉米螟平均百杆含虫11.18头,较上年减少31.2%,较常年减少51.3%,存活率90%,最高46头。


3.粟灰螟百茬活虫数少于上年和常年。长治、太原、大同、朔州、忻州、吕梁等地谷子收获后调查,粟灰螟平均百茬活虫数2.05头,较上年减少24.4%,较常年减少31.4%,最高3.25头。


4.果树虫害基数接近于上年和常年,病害基数高于上年。2023年11月底调查,苹果树腐烂病一般果园平均发病株率18%~20%,较上年高3%~5%,接近常年,严重果园为28%~30%,最高80%。苹果褐斑病一般园平均发病叶率为48%~50%,较上年高1%~3%,接近常年。斑点落叶病一般园发病叶率为35%~40%,最高100%,较上年高3%~5%,较常年高7%。桃小食心虫平均蛀果率0.3%~0.5%,最高5%,接近于上年和常年。金纹细蛾百叶有蛹5~8头,最高30头,接近于上年和常年。


5.草地螟、蝗虫冬前基数总体偏低。草地螟在阳高、大同、浑源、应县、离石共调查600平方米,均未查到越冬茧。东亚飞蝗残蝗面积3.18万亩,较上年减少0.29万亩,其中每亩残蝗密度6~10头的面积2.77万亩;11~30头的面积0.41万亩。运城市挖卵调查:沿黄6县市,共取样点360个,有卵点为4个,有卵块13块,每块平均卵粒数26粒,平均每平方米有卵0.3粒,较上年减少16.67%,接近于常年,最高卵粒密度每平方米52粒。土蝗残蝗面积56.02万亩,低于上年,接近常年,残蝗平均密度每亩1808头,比上年低7.24%,接近常年。大同、朔州、忻州、吕梁等地共取样调查115平方米,有卵点数17个,有卵15块,平均每平方米有卵0.13块,较上年增加225%,较常年减少79.03%;平均每平方米卵粒数2.89粒,较上年增加217.58%,较常年减少79.36%。其中大同云州区、天镇、浑源等6个县共计取样60个点,有卵点16个,卵块总数14个,每块平均卵粒数22粒,最高每平方米186粒,是土蝗发生的重点区域,吕梁、朔州调查未发现卵块,是土蝗轻发生区域。


(二)生态条件对病虫害发生总体有利


全省大部分冬小麦主栽品种对赤霉病、茎基腐病、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等病害抗性水平低。今年冬小麦适播比例高,部分麦区播种量大,导致田间群体偏大,容易造成田间郁闭,有利于病虫害发生。玉米是我省种植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粮食作物,部分丰产性好但抗性差的品种连片种植,利于病虫害发生流行。玉米长期连作、秸秆还田有利于病虫源积累,但实施秸秆粉碎地区,破坏了玉米螟、桃蛀螟等害虫越冬场所,对其越冬不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利于叶螨、甜菜夜蛾、棉铃虫、双斑萤叶甲等多食性害虫辗转危害。许多马铃薯种植区脱毒种薯和药剂拌种比例增大,对晚疫病、病毒病、二十八星瓢虫等病虫害发生有抑制作用。


(三)气象条件有利于病虫害发生流行


据省气候中心预测,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我省冬季(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6℃,主产麦区降水偏少1成左右;温度偏高、主产麦区降水偏少,对喜旱性的麦蜘蛛、麦蚜越冬有利;北中部降水偏多,对玉米螟、棉铃虫等病虫越冬有利。2024年春季(3月至5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9℃,主产麦区降水偏少5成左右。春季麦区温度偏高、降水偏少,有利于麦蜘蛛、麦蚜等喜旱性害虫的发生为害,也对部分旱地麦田白粉病发生有利。2024年夏季(6月至8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降水较常年偏多1~5成,特别是7月、8月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多,对大秋作物中后期喜湿性的玉米大斑病、茎基腐病、穗腐病、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粘虫、玉米螟、棉铃虫等病虫害发生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