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交集团帮扶下,贡山县丙中洛镇秋那桶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从零收入到“百万村”
日期 : 2023年02月28日 来源 : 云南日报
秋那桶村集体经济收益分红大会
村民喜领分红金
本报记者李寿华文/图
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中交集团支持帮扶下,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镇秋那桶村立足资源禀赋,创新思路,以“党建+”模式,成立建筑公司,发展旅游服务业,开展特色农产品加工。短短3年,集体经济从零收入到突破200万元,成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数不多的“百万村”。
“空壳村”破壳重生
清晨,村民马金生早早起来,到秋那桶村酒店服务公司清理卫生。休息时,他与同伴们聊起了天:“中交有机食品加工厂明年就建成了。往后,大家务工又多了个去处。”入股村集体经济,进入酒店服务公司打工后,马金生对村里的各项建设格外上心。
怒江大峡谷最北端的秋那桶村地处滇藏交界处,风景绝佳,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但土地贫瘠,耕地稀缺,村民生活全靠传统的玉米、荞麦种植和猪鸡养殖为生,经济来源单一,村集体经济2019年前一直为零。
中交集团帮扶干部,秋那桶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李微告诉记者,他刚到村里时,村集体账上几乎没有什么钱,村里有资源无资产,有优势没挖掘。
“集体经济破局,必须在产业上做文章。”2019年,在县、镇党委、政府指导下,李微和村“两委”班子创新求变,用“党建+”模式,成立酒店服务公司和餐具洗涤厂。以村里18家民宿客栈、农家乐、酒店为中心,面向丙中洛全镇开展旅游接待、酒店宾馆布草、餐饮用具清洁等服务,破局开路,激活集体经济。当年,村集体经济挖到“第一桶金”,收入8.5万余元,“空壳村”破壳重生,实现了零的突破,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
“丙中洛是怒江大峡谷网红打卡地,酒店宾馆、客栈、农家乐多、游客多。发展旅游服务经济,路子找对了。”丙中洛镇驻村工作队大队长胡建荣说,酒店服务公司和餐具洗涤厂的成立,让秋那桶村许多妇女顾家务工两不误,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村级公司“竞秀”新农村
早春二月的傍晚,中交有机食品加工厂建设工地灯火通明,车来人往。秋那桶村党总支书记、村建筑公司总经理余贵林领着20多个工人架设钢梁,铺设管网。
“大伙再坚持一下,一定要完成主体结构建设。”余贵林一边干活,一边给工人鼓劲,“这个项目一完工,村集体收入将会突破200万元。”
村集体的锅支起来了,怎么把火越烧越旺?李微和村“两委”班子把目光转向建筑业。
“国家对怒江州很支持,乡村振兴项目多,中交集团帮扶成立了怒江建筑产业园,各级党委政府都支持发展本土建筑产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不能错过。”在工程建设行业干了16年的李微,敏锐地发现了村集体经济和群众持续发展增收的好契机。
2021年10月,秋那桶成立村集体控股、村民入股的建筑公司,承接中交集团帮扶项目及地方政府以工代赈工程项目,拓宽集体、村民增收路。破解长期以来因文化程度不高、缺乏技能和自信、对外出务工有畏惧心理等造成的劳务经济徘徊不前、村集体经济后劲乏力的困境。
“让拿锄头的人去干工程,刚开始我心里也没底。”作为村级企业“CEO”,余贵林坦言,建筑公司起步时,碰到很多难题。工程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特种作业人员短缺问题是最大的“拦路虎”。
中交集团迅速派出技术团队到秋那桶村开展支架、钢筋等技能和安全生产、财务核算、效应管理知识等培训,将中交集团工程项目运营模式引进来。当年,建筑公司承建了4个项目。李微带头干、现场教,余贵林带头学、领着做,群众跟着学、跟着干,练兵学技,强基育人。
“建筑公司内部成立了7个劳务班组,同台竞技,比学赶超,积累经验,培养人才。”余贵林说,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带领群众向“百万村”目标冲刺。
目前,秋那桶建筑公司已承接工程项目15个,合同总造价2270万元,完成200余名建筑工人技能培训,248名秋那桶村民成为建筑工人,用工突破8500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150万元,务工收入210万元。
从一个“空壳村”到集体经济收入100多万元,余贵林的感觉是“石头滚上了山”。
现在,秋那桶村已建立建筑公司、酒店服务公司、餐具洗涤厂、农特产品加工厂,村级公司“竞秀”新农村,初步探索出“党总支+建筑+旅游+特色产业”这一新路径。村集体经济税前收入突破200万元,净收入155万元,上缴村集体经济账户103万元,实现了“百万村”目标。
走进风光旖旎的秋那桶村,新楼林立,阡陌叠翠。“以前村上要钱没钱、干事没人,都想出去发展。现在不一样了,工作队、村干部带着我们搞发展,村里家底厚了,我们钱包也鼓了,出去的人都想回来。”说起村里的变化,秋那桶村民感触最深。
产业多元布局添动能
怒江阔时文化节期间,秋那桶群众舂粑粑、宰年猪、灌香肠,一片欢乐景象。而农产品经纪人马春新却没有空闲,忙着去村民家收核桃。“中交集团帮我们建天然有机食品加工厂,明年要投产了,我得多收一些核桃,多挣一些钱。”马春新说。
在建筑公司蓬勃发展时,秋那桶村没有故步自封,在中交集团的帮扶下,成立秋那桶村天然有机食品加工厂,开发藏在深山、年产量达近百吨的野生铁核桃资源,对丙中洛镇4000多亩景观油菜进行菜籽油加工,实施白肉灵芝、山药、土鸡种植养殖项目,开辟村级集体经济行得通、靠得住、能受益、可持续的新路径。
“中交秋那桶村天然有机食品加工厂投产后,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20万元收入。”李微说,届时,秋那桶村产业布局将更加完善,集体经济步入自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如今,秋那桶村410名村民成为建筑能手、产业带头人、农产品经纪人和旅游服务经营人才,638名劳动力有一半以上在“家门口”就业。
秋那桶村还动员村里高中毕业生报考村集体经济公司所需专业志愿,录取后由村内企业补贴供读,毕业后回村公司就业,实现教育帮扶与人才本土化双向发展,为乡村振兴培育一支带不走的各项专业技能、管理人才和乡土商贸经济人才队伍。
“现在,村企联建延长产业链,企业获利、村集体得益、农民受惠的机制基本建立起来,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更加牢固。”李微说,经过3年的发展,秋那桶村探寻到村集体经济与农民增收的融合点,画出了同心圆。
大河有水小河满。村集体的口袋鼓了,能干的事情就多了。现在,村里的美化、亮化工程有序进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捐资助学覆盖面广了,文体活动更丰富,山药、灵芝种植、土鸡养殖项目有钱干了。
落日余晖下,碧绿田畴间,一座现代化农产品加工厂正拔地而起。秋那桶变了,一年一个样,再也不是那个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的小山村了。对于李微、余贵林和其他村干部来说,这仅仅是个开始。余贵林说:“未来路还很长,我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让秋那桶村一年更比一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