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专家发布】2022年江苏小麦品质报告

日期 : 2023年03月14日 来源 : 江苏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南方小麦交易市场点击 :


为掌握我省不同生产区域小麦主推品种及新审定品种的品质状况,评价筛选优质高产品种,提高小麦单产,改善小麦品质,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从2017年起,联合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区域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南方小麦交易市场等单位,在江苏省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SXGC[2017]230/JATS[2018]219/JATS[2019]343/JATS[2020]319/JATS[2021]351/JATS[2022]355)、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长江中下游栽培岗位科学家(CARS-03)、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现代作物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CIC-MCP)等项目资助下,今年继续针对江苏省小麦主产区的种粮大户(农场)、小麦生产试验、综合示范展示基地及种业企业的小麦籽粒(简称小麦)开展抽样、品质检测和鉴评工作,并共同向社会公开发布,以建立江苏省小麦优势区域、优良品种、调优技术及籽粒品质信息数据库,为小麦品种和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生产布局与组织管理、收储流通与加工利用等提供参考。

对征集到的601个小麦样品,先在南京农业大学利用波通7250型近红外谷物分析仪进行蛋白质、面筋含量初步检测分析,筛选出180份样品委托具有检验检测机构资质的江苏华穗粮油检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靖江)、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以下简称北京)进行综合品质检验检测。现将2022年江苏省小麦品质检测分析结果发布如下:

一、小麦样品采集与检测

(一)样品的采集

2022年,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联合江苏(布谷鸟)种植产业发展联盟等单位,向全省13个市共征集到大田生产及试验示范基地的小麦样品601个,选送品质检测机构综合检测的样品180份(图1)。

图12022江苏省小麦抽样分布图(左图是近红外检测抽样点,右图为品质综合检测抽样点)

抽样对象分为4种类型[附表一分别在县(市、区)域栏右侧标注为①②③④],包括:①种粮大户(农场)的大品种样品;②江苏省稻麦产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品种展示样品;③江苏省稻麦产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量质效协调栽培技术模式展示样品;④种业企业新品种(系)样品。种粮大户(农场)大品种样品的选择是根据2021年各地秋播(2022年夏收)面积确定(表1),一般以县(市、区)域种植面积5万亩以上的品种作为抽样对象,同时兼顾系统性和全面性,对小麦面积较小的县(市、区),选择当地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大户大品种抽样时,每个品种样品需准备2份各5公斤籽粒。

表1江苏省主要小麦品种夏收面积变化表

(据各市农技推广机构对主推品种规模以上种植的不完全统计,单位:万亩)

征集到的601个样品全部用于近红外检测,涉及的小麦品种数为169个,其中4个以上样品的品种有33个。镇麦12、扬麦25、宁麦13、农麦88和镇麦15抽样数达到15个以上且是大户大品种,主要品种构成见图2。

近红外初步检测分析后,筛选出180份样品分送2个品质检测机构进行综合检测,涉及的品种数为47个。其中镇麦12有18份,占比10.0%;扬麦25有16份,占比8.9%;宁麦13有15份,占比8.3%;扬麦23有14份,占比7.8%。

图22022年江苏省小麦抽样品种构成(左图为近红外检测,右图为品质综合检测)

(二)检测流程

对征集到的601个小麦样品,先在南京农业大学利用7250型近红外谷物分析仪(瑞典)进行检测(根据GBT24899-2010粮油检验小麦粗蛋白质含量测定近红外法),获取籽粒蛋白质和面筋含量信息。然后根据小麦区域和品种分布、品质类型及分析需求等因素考量,从中筛选出180个代表性有效样品,分别委托具有检验检测资质的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60个有效样品)和江苏华穗粮油检测有限公司(靖江,120个有效样品)进行更多品质指标的综合检测。

表22022年江苏省小麦样品抽样信息表

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测的指标有容重、籽粒水分、蛋白质含量、降落数值、出粉率、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粉质参数[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吸水量]、拉伸参数[拉伸面积、延伸性、最大拉伸阻力]、面包体积、面包评分、面条评分等。江苏华穗粮油检测有限公司检测(以下简称靖江)的指标有容重、籽粒水分、硬度指数、降落数值、粗蛋白含量、降落数值、湿(机洗)面筋含量、粉质参数[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吸水量]、拉伸参数[拉伸面积、延伸性、最大拉伸阻力]等。检测方法与标准均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进行。

(三)不同检测方法和检测机构的数据比较及采用

为比较近红外快速法测定蛋白质、面筋含量和实验室国标法检测结果之间的检测数据差异,我们抽取了180份样品寄往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和江苏华穗粮油检测有限公司(靖江)两家检测机构,用于数据比对分析,和往年类似,不同检测指标的稳定性不同。

送往北京的60个比对样品中,北京机构检测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12.62%,南京农业大学通过近红外快速扫描检测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13.02%,比机构高3.2%。送往靖江的120个比对样品中,靖江机构检测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12.36%,近红外快速扫描检测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12.75%,比机构高3.1%。60个比对样品中,北京机构检测的平均面筋含量为27.75%,近红外快速扫描检测的平均值为28.05%,比机构高1.1%。120个比对样品中,靖江机构检测的平均面筋含量为30.31%,近红外快速扫描检测的平均值为27.81%,比机构低8.3%。

60个比对样品中,北京机构检测的容重平均值为811.1g/L,近红外测定值799.8/L,比机构低1.4%。120个比对样品中,靖江机构检测的容重平均值为798.5g/L,近红外测定值799.0/L,比机构高0.05%。120个比对样品中,靖江机构检测的硬度指数测定平均值为62.8,近红外测定值为66.5,比机构高5.9%。

60个比对样品中,北京机构检测的吸水量测定平均值为60.1g/mL,近红外测定值61.3g/mL,比机构高2.0%。118个比对样品中,靖江机构检测的吸水量测定平均值为63.4g/mL,近红外测定值61.4g/mL,比机构低2.0%。

鉴于近红外扫描检测涉及的环节较少,且测定结果与国标化学方法测定结果接近,因此本报告中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硬度、容重均首先采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的结果来分析比对,样品数共601个。其他品质指标则来自品质检测机构的数据,共有180份数据可供分析。

(四)不同品质的分类依据

对以上所有检测结果,由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会同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质分析团队、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共同鉴评和分析。并将不同机构检测的容重、硬度指数等籽粒品质性状,近红外检测的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及机构检测的降落数值等蛋白品质性状,机构检测的吸水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等粉质参数以及拉伸面积、延伸性、最大拉伸阻力等拉伸参数指标数据,详细列于附表一。

综合考虑GB/T17892-1999优质小麦▪强筋小麦、GB/T17893-1999优质小麦▪弱筋小麦和GB/T17320-2013小麦品种品质分类标准,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或湿面筋含量品质指标划分为5类,并分别定义为强筋(蛋白质含量≥15%或湿面筋含量≥35%)、中强筋(蛋白质含量≥14%~15%或湿面筋含量≥32%~35%)、中筋(蛋白质含量≥12.5%~14%或湿面筋含量≥26%~32%)、中弱筋(蛋白质含量11.5%~12.5%湿面筋含量22%~26%)、弱筋(蛋白质含量≤11.5%或湿面筋含量≤22%)。

二、小麦样品总体品质情况

(一)近红外检测

图32022年江苏省小麦籽粒品质蛋白质和面筋概况(近红外)

601个征集样品的籽粒粗蛋白质含量变幅为9.46%~18.18%,2021年的变化范围为10.48%~19.96%,2022年蛋白质变化范围小于2021年;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13.09%,比2021年均值14.76%低1.67%(图3)。

湿面筋含量变幅为16.98%~38.1%,2021年湿面筋含量变幅为21.00%~41.88%,2022年面筋最小值、最大值均低于2021年;湿面筋含量平均值为28.62%,比2021年平均值31.63%低3.01%(图3)。

结合GB/T17892、17893—1999和GB/T17320—2013标准,将601个样品划分为强筋、中强筋、中筋、中弱筋和弱筋五类。其中有6个样品(占比1%)蛋白质含量在15.0%以上、湿面筋35%以上,达到强筋小麦标准;有66个样品(占比13%)蛋白质含量在14.0%以上、湿面筋32%以上,达到中强筋(以上)小麦标准;有334个样品(占比64%)蛋白质含量在12.5%以上、湿面筋26%以上,达到中筋(以上)小麦标准;共有103个样品(占比20%)蛋白质含量在12.5%以下、湿面筋26%以下,达到中弱筋(以上)小麦标准;仅有13个样品(占比2%)蛋白质含量11.5%以下,湿面筋含量22%以下,达到弱筋小麦标准。

小麦样品容重的变幅为764~832g/L(克/升),平均值为803g/L。根据GB1351-2008(商品)小麦标准,601个样品中,容重≥790g/L、达到一等的有513个,占比85%,较2021年比重有所上升;容重770~790g/L、达到二等标准的有85个,占比14%,比例高于2021年;容重750~770g/L、仅达到三等标准的3个,占比0.5%。

与2018、2019、2020、2021年比较,今年籽粒蛋白质和面筋含量普遍偏低。

表3601个小麦样品近红外检测检测结果分类

(二)品质综合检测

品质综合检测的样品数为180个。蛋白质含量变幅为9.1~16.5%,平均值为12.45%,比近红外低0.39个百分点,比上年全省平均低2.09个百分点,面筋含量变幅为13.3~41.9%,平均值为29.45%,比近红外高1.57个百分点,比上年全省平均低2.72个百分点。今年蛋白质、面筋含量检测数据比去年低。小麦样品容重平均值为802(725~841)g/L,比上年高11g/L;硬度指数平均值62.77(43~78),比上年低0.15;吸水量平均值62.31(51.4~72.7)ml/100g,比上年低0.1ml;形成时间平均值3.49(1.0~14.3)min,比上年低0.91min;稳定时间平均值为6.12(0.8~19.1)min,比上年低1.12min。

靖江机构测定了GB17320-2013《小麦品种品质分类》质量标准中除沉降值以外的全部7个指标,北京机构测定了除沉降值和硬度以外的全部6个指标。机构数值部分有缺失,硬度有效值为120个,稳定时间和吸水量有效值为178个,能量和最大阻力有效值为135个。180个送检样品中,容重[g/L]≥790、达到一等的有134个,占比74.4%;容重770~790[g/L]、达到二等标准的有33个,占比18.3%;容重750~770[g/L]、达到三等标准的有8个,占比4.4%;容重730~750[g/L]、达到四等标准的有5个,占比2.8%,容重为710~730[g/L]、达到五等标准的有1个,容重情况总体高于去年。

图42022年江苏省小麦籽粒品质概况(品质检测机构检测)

表4小麦样品等级分布[容重(γ),g/L]

根据GBT17320-2013小麦品种品质分类,120个样品中,有5个样品硬度指数<50,达到弱筋小麦标准,占比4.2%;28个样品硬度指数≥50且<60,达到中筋小麦标准,占比23.3%,87个样品的硬度指数≥60,达到中强筋和强筋标准,占比72.5%。

根据GBT17320-2013小麦品种品质分类,178个样品中,有20个样品吸水量<56,达弱筋小麦标准,占比11.2%;56≤吸水量<58达到中筋标准的样品19个,占比10.7%;58≤吸水量<60达到中强筋标准的样品19个,占比10.7%;120个样品吸水量≥60达到强筋小麦标准,占比67.4%。

根据GBT17320-2013小麦品种品质分类,178个抽样中,有37个样品稳定时间<3min,达到弱筋小麦标准,占比20.8%;3min≤稳定时间<6min达到中筋标准的样品67个,占比37.6%;6min≤稳定时间<8min达到中强筋标准的样品31个,占比17.4%;43个样品稳定时间≥8min达到强筋小麦标准,占比24.2%。

综合来看,在综合检测的180个小麦样品中,根据GB/T17320—2013《小麦品种品质分类》质量标准,优先采用南京农业大学近红外检测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兼顾考虑机构所检测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来分析,除沉降值外各项指标均达到弱筋小麦标准的样品仅有2个,占比1.1%;达到中筋小麦标准的样品有26个,占比14.4%;达到中强筋小麦标准的样品有18个,占比10.0%;达到强筋小麦标准的样品有4个,占比2.2%;其余(130个,占72.2%)为部分指标达到要求的其他类型小麦。当采用GB/T17892、17893—1999标准时,180份样品按照近红外检测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划分时,达到强筋一等标准的样品仅有4个,强筋二等样品20个,优质弱筋样品有26个。当采用我们的蛋白质、湿面筋含量的自定义标准时,则达到强筋标准的样品有4个,中强筋7个,中筋22个,中弱筋10个,弱筋26个,似乎更符合我省商品小麦品质定位的分布实况。

表5小麦品种品质达标情况GB/T17320—2013

注:①送检北京、靖江机构因未测定沉降值,只对标其余的7个指标,若7项指标中缺失计入不达标;②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优先采用南京农业大学近红外检测数据比对,若与机构检测数据品质定位不一致时,用“|”在右侧另行标注,并同时计入达标数。③两个机构检测值至少有一个达标即判定达标,两个机构都达标的以北京为准。

三、小麦品质的区域分布特征

(一)全省13市品质比较

1、近红外快速检测结果

从今年征集到的小麦籽粒样品近红外检测结果来看,全省13市籽粒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2022年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市为连云港市,为14.19%,而常州市籽粒蛋白质含量较低,低于13%。

各市抽样籽粒湿面筋含量区域分布特征和籽粒蛋白质含量比较类似,连云港市湿面筋含量最高为31.05%,而常州市最低仅26.15%,其次为无锡市26.42%。

各市抽样籽粒容重徐州市最高为814g/L,其次为宿迁市813g/L,连云港市810g/L,均超过了800g/L;最低为常州市791g/L,其次为南通市792g/L。

图52022年江苏省各市小麦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容重表现

2、品质机构综合检测结果

从品质机构检测结果看(表6),容重[g/L]最高的为连云港市(809),其次为徐州市(808),最低的无锡市(768),次低为镇江市(774);硬度指数最高的为苏州市(67.36),其次为徐州市(67.14),最低的常州市(54.10),次低为无锡市(54.10);降落值[s]最低的是无锡市(336.83),最高的是连云港市(425.57),均高于300,达到正常小麦标准;吸水量[ml]最低的是常州市(57.61),苏州市最高(65.45)。

表6全省13市小麦样品的品质性状

注:硬度为120个样品品质机构检测的结果,千粒重为126个样品品质机构检测的结果,吸水量为178个样品品质机构检测的结果,拉伸参数为135个样品品质机构检测的结果,其余数据缺失。

(二)小麦主产县(市、区)品质比较

1、近红外快速检测结果

从各主产县(市、区)抽样测定结果来看,65个县(市、区)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出现在无锡市锡山区,为14.54%,其次为连云港连云区、连云港东海县,分别为14.43%、13.72%。而蛋白质含量最低值出现在南京市高淳区,仅10.14%,其次为南通市通州区、无锡市惠山区,分别为10.55%、10.93%,均低于12%。各县按区域综合平均,苏南5市各县(市、区)样品蛋白质平均含量为13.93%,苏中3市为12.82%,苏北5市为13.31%。小麦湿面筋含量区域分布和蛋白质比较类似,最高值连云港连云区31.52%,其次是无锡市的锡山区30.63%。湿面筋含量最低值出现在南京市高淳区,为21.03%,其次是南通市的通州区、南通市启东市,分别为22.02%和22.70%。

蛋白质含量最高的10个样品有5个是来自连云港,3个来自盐城,品种分别是镇麦18、扬麦25和镇麦168,其余2个分别是来自镇江市句容市的镇麦13以及来自扬州市广陵的瑞华麦590。

蛋白质含量最低的10个样品有3个是来自扬州市,品种分别是苏科麦1号、扬麦20和扬麦24,有2个是来自南京市,品种分别是扬麦25和扬麦23,其余分别来自南通市如东县的扬麦24、无锡市惠山区的扬麦25、徐州市铜山区的西农822,盐城市射阳区的盐麦1号、宿迁市沭阳县淮麦35。较低的蛋白质含量可能和施氮量有一定关系。

容重[g/L]最高的县(区)为宿迁市宿豫区(819),其次是徐州市的丰县和睢宁县(818),最低的为南京市高淳区(779)、泰州市高港区(781)。

图62022年小麦样品的县(市、区)蛋白质和面筋含量

2、品质机构综合检测结果

品质机构检测的结果:容重[g/L]最高的县(区)为徐州市睢宁县(828),其次是徐州市铜山县(827),最低的为南京市高淳区(735),其次是苏州市吴江区(739);测定的63个县(市、区)中,硬度指数最高的是镇江市丹徒区,为73,最低的是扬州市仪征市48,次低为南通市启东县49;降落值[s]最低的是无锡市惠山区(339),次低的是常州市武进区(355)均高于300,达到正常小麦标准,最高的是是宿迁市宿豫区(505);吸水量[ml]最低的是南京市高淳区,为53,最高的是镇江市丹徒区(70),其次为苏州市的吴中区(68);稳定时间[min]最高的是镇江市扬中市(12.7),其次为连云港赣榆区(12.3),最低的是苏州市张家港市(1.6);最大拉伸阻力[EU]最高的为淮安市洪泽区(920),其次是淮安市淮安区(784),最低为常州市金坛区(156),其次是连云港海州区(199);拉伸面积[cm2]最高的为盐城市盐都区(134),其次是泰州市海陵区(111),最低的是常州市金坛区(24),其次是连云港海州区(26)。

表7不同县(市、区)小麦样品品质性状

注:蛋白质、湿面筋含量为180个近红外检测的结果,籽粒性状、降落值、粉质参数为机构检测的结果。

3、优质小麦优势区域分布

从达标GB/T17320—2013《小麦品种品质分类》质量标准的小麦地区分布结果看,弱筋小麦样品仅4个,地处沿江麦区的启东(偏东部)以及宁镇扬丘陵麦区的仪征(偏西部);中筋小麦样品34个,在淮北麦区分布较多,另外中筋小麦还主要分布在里下河麦区,在泰州、常熟、吴江等地也有零星分布;中强筋小麦样品17个,主要分布在淮北麦区,其次是沿海麦区,在昆山、盐都、射阳等地有零星分布;而(偏)强筋小麦样品6个,主要分布在里下河麦区。

图72022年江苏达标(GBT17320-2013)小麦品种品质产区分布情况

四、小麦品种品质差异分析

(一)大品种品质差异

1、近红外检测

本次抽样涉及的品种较多,有169个,其中全省种植面积40万亩以上的有17个,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是淮麦33,为284万亩,其次为镇麦12,扬麦25,宁麦13,烟农19,农麦88,扬麦23,百农207,种植面积均在100万亩以上。

15个大品种中淮北半冬性品种有7个,淮南春性品种8个,这些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变化范围为9.85%~13.93%,淮麦35最低为9.85%,其次为徐麦35、淮麦44、烟农19。镇麦168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3.93%,其次为郑麦9023、淮麦40、镇麦10号。蛋白质含量和品种春化类型关系不大,蛋白质含量较低的品种既有春性较强的淮南品种也有冬性较强的淮北品种。

湿面筋含量的变化趋势和蛋白质含量有一定差异,其变化范围为24.54%~32.22%,徐麦33最低,21.61%~30.75%,淮麦35最低,其次为徐麦35、扬麦23、扬麦25,湿面筋含量最高的是镇麦168,其次为镇麦10号、淮麦40、郑麦9023。湿面筋含量较高品种大多为淮北品种。

容重[g/L]最高的品种是徐麦33为822,其次是百农207为819;容重最低的品种是扬辐麦4号和扬麦25为794,次低是农麦88为795。

表82022年江苏较大品种小麦蛋白、籽粒品质性状以及粉质参数的变异情况

注:蛋白质、湿面筋含量为601份近红外检测的结果,籽粒品质性状、降落值、粉质参数为机构检测的结果。较大品种指的是种植面积在45万亩以上的品种,品种顺序为种植面积由大到小。

2、品质综合检测

从品质机构综合检测的平均结果看(表8),容重[g/L]最高的品种是郑麦9023为840,其次是徐麦33为823,容重最低的品种是扬辐麦4号为787,次低是扬麦23为796;硬度指数最高的品种是徐麦33和徐麦35为69,其次是淮麦33,硬度指数最低的品种是扬辐麦4号为52,次低是扬麦25;降落值[s]最低的品种是郑麦9023为371,次低是扬麦25;吸水量[ml/100g]最低的是扬麦25,为58,镇麦168最高为68,其次是镇麦12;稳定时间[min]最高的品种淮麦44为9.7,其次是烟农19,最低的是百农207为3.8,次低是扬辐麦4号;最大拉伸阻力[EU]最高的品种是镇麦12为610,其次是扬麦25,最低的是淮麦44为347,次低是徐麦33。

(二)品种品质表现的区域(产地)差异

同一品种在不同产地的蛋白质和面筋含量变化较大。品质检测机构结果显示,2022年抽样较多的几个品种,从蛋白质含量来看,百农207的产地变幅最大,变异系数11.52%,其次为烟农19,变异系数11.33%,然后是扬麦23,而徐麦33和淮麦44变化幅度较小。从面筋含量来看,扬麦23的变幅最大,其次为烟农19,而徐麦33和淮麦33在不同地区相对比较稳定。从硬度指数看,宁麦13的产地变幅最大,变异系数12.11%,其次是农麦88,而烟农19、徐麦35和淮麦33在不同产地相对稳定。从稳定时间看,农麦88的产地变幅最大,变异系数84.53%,其次是郑麦9023,不同产地变幅相对较小的是徐麦33,变异系数是28.5%,其次是百农207。

进一步对抽样数量前几位的品种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来自品质检测机构分析结果显示:

镇麦12在7个市14个县(市、区)均有种植,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幅为11.4%~14.6%,平均值为12.79%,变异系数10.81%;湿面筋含量变幅为13.3%~39.2%,平均值为29.5%,变异系数24.79%。根据我们前面的自定义标准,射阳县(市、区)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低,达到弱筋小麦标准;硬度指数变幅为63~73,平均值为67.27,变异系数为4.22%;稳定时间变幅为1.6~12.7min,平均值为8.24min,变异系数为54.43%。

扬麦25在9个市15个县(市、区)均有种植,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幅为9.4%~14.0%,平均值为11.80%,变异系数11.73%;湿面筋含量变幅为18.8%~35.6%,平均值为28.26%,变异系数18.57%。如东、惠山和高淳的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较低,达到弱筋小麦标准;硬度指数变幅为51~58,平均值为54.69,变异系数为3.53%;稳定时间变幅为1.6~7.2min,平均值为4.73,变异系数为32.93%。

宁麦13在6个市13个县(市、区)均有种植,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幅为9.9%~14.7%,平均值为12.76%,变异系数9.94%;湿面筋含量变幅为20.6%~41.9%,平均值为32.3%,变异系数18.61%。淮安的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较低,达到弱筋小麦标准;硬度指数变幅为43~68,平均值为59.92,变异系数为12.11%;稳定时间变幅为1.8~12.6min,平均值为5.4min,变异系数为60.28%。

扬麦23在7个市14个县(市、区)均有种植,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幅为9.1%~15.7%,平均值为12.42%,变异系数13.46%;湿面筋含量变幅为18.3%~38.1%,平均值为30%,变异系数22.51%。高淳的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较低,达到弱筋小麦标准,句容的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较高,达到强筋小麦标准;硬度指数变幅为51~66,平均值为61.73,变异系数为6.88%;稳定时间变幅为1.9~9.9min,平均值为4.94min,变异系数为47.87%。

农麦88在4个市7个县(市、区)均有种植,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幅为11.5%~14.8%,平均值为12.36%,变异系数13.48%;湿面筋含量变幅为21.9%~32.4%,平均值为26.11%,变异系数23.07%。射阳的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较高,达到中强筋小麦标准;硬度指数变幅为49~68,平均值为63.17,变异系数为11.30%;稳定时间变幅为1.4~11.0min,平均值为5.32min,变异系数为84.53%。

扬辐麦4号在2个市4个县(市、区)均有种植,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幅为12.4%~13.6%,平均值为12.72%,变异系数8.5%;湿面筋含量变幅为29.3%~37.5%,平均值为31.27%,变异系数13.17%。高邮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适中,达到中筋小麦标准;硬度指数变幅为50~54,平均值为52,变异系数为3.51%;稳定时间变幅为2.3~6.7min,平均值为4.21min,变异系数为45.47%。

有关品种蛋白质品质(含量)地图如下:

镇麦12

扬麦25

宁麦13

农麦88

扬麦23

镇麦15

扬麦29

淮麦33

镇麦10号

扬麦33

图82022年江苏省部分品种蛋白质含量分布图

五、江苏小麦品质概况及品质提升的策略建议

(一)江苏小麦品质概况

小麦籽粒品质是个综合概念,包括许多性状,如形态品质、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不同品质性状表现不一。容重为小麦籽粒品质定等指标,从容重来看,得益于今年灌浆期充足的光照条件,江苏省小麦籽粒容重较2021年大幅度提升,一、二等麦比例达92.8%,远高于2021年73.1%的比例,是近年来籽粒容重品质较好的年份,尤其是苏南和苏中的宁镇扬丘陵麦区、太湖麦区、沿江麦区容重提升幅度很大。从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含量来看,由于淀粉合成增多,今年的蛋白质、面筋含量相对偏低,属于历史较低水平,蛋白质含量均值为12.45%,比上年全省平均低2.09个百分点,面筋含量平均值为29.45%,比上年全省平均低2.72个百分点。和上年相比,达到GB/T17320—2013强筋小麦标准的样品大幅度下降,但达到GB/T17320—2013弱筋小麦标准的样品则上升了一倍。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也都有一定程度下降。综合来看,今年江苏省小麦籽粒仍以中筋小麦为主,强筋小麦比例下降,弱筋小麦比例上升,容重大幅度上升,外观品质改善。南方馒头、包子、糕点等以中弱筋小麦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企业今年将有更多选择,食品加工企业可根据其产品的需求,选择适合其特定用途的优质小麦。

(二)江苏小麦品质提升建议

1、选择适宜生态区。根据江苏小麦品质区划,在不同生态区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品种种植。本次检测结果显示,高淳、通州、惠山、启东、沭阳等地的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含量较低,主要分布在沿江弱筋小麦品质区。京口、盱眙、高邮、江都、句容等地蛋白质和面筋含量较高,主要分布在沿海麦区。

此外同一个行政区受土壤、气候条件及推广品种影响,品质也会有较大差异,如此次抽样的盐城大丰区有些品种蛋白和面筋含量均居于全省前列,但也有个别样品蛋白质含量很低,这可能是取样来自于沿海农区和里下河农区所致。可见小麦主产区域内的品质差异仍在所难免,江苏省农业生态区划分为6大农区,类似划分为6大麦区,但每个农区(麦区)还包含多个亚区(全省初步划分为39个亚区麦区),其对小麦籽粒品质所产生的影响更为明显、更具关联性。因此小麦品质区划和应用,需要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按气候和土壤特点进行更细致的划分,使不同类型品种种植在适合发挥其品质潜力的生态区域。

2、选用优质良种。好麦需用好种,品种是品质提升的内因。今年镇麦168、郑麦9023、扬辐麦4号、徐麦33、百农207等蛋白质和面筋含量均较高。小麦品种普遍受环境影响较大,种植面积大、抽样数量多的小麦品种,其蛋白质和面筋含量均有较大变异,在不同生态点既有强筋品种表现,也有弱筋品种表现,说明品种的稳定性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今后的品质育种方向要在确保品质稳定一致性上下功夫。

3、采用配套的栽培技术。由于目前的大多数品种都具有品质性状不稳定特性,因此,除了要选择适宜生态区种植,配套栽培技术也对品质有重要影响。肥料、播期、密度、茬口等都会不同程度影响到籽粒的最终品质。强筋小麦需要适当增加氮肥施用量,氮肥后移,而弱筋小麦则要适当降低氮肥施用量,并氮肥前移,避免晚播,增密减氮。因此需要研究不同生态区栽培技术对小麦品质形成的影响,制订不同生态区、不同品种量质协调的栽培技术规范,并加以推广应用。

4、建立优质小麦产业联盟,促进产销衔接。优质小麦的优质与高产生产策略不完全一致,特别是弱筋小麦存在明显的矛盾冲突,因此,优质品种在优势区域内种植、单收单储、优质优价,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建立由小麦种植专家牵头,广泛发动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企业参与,服务于种植大户(农场)和用麦企业为核心的产业联盟,在适宜生态区推动小麦品种和关键技术标准化、统一化,生产出品质稳定一致的商品小麦,对接到有需求的企业。今后我们要以具备公益性、有资质的检测鉴评机构为纽带,让小麦生产的主、客体知晓所产小麦的品质(数值)状况,让商品小麦具备品质标签,再以小麦交易市场为平台,连接小麦流通(仓储、贸易)企业、制粉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和种粮大户,以质论价,通过优质优价购销,调动农民种植优质小麦的积极性,从而解决产销脱节、混收混储带来的商品小麦品质不高不稳的老大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