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12316头条-要闻 >> 正文
安徽渔业经济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日期 : 2024年03月12日 来源 : 安徽日报
日前从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渔业局了解到,去年以来,安徽扎实开展绿色健康养殖示范、加快养殖池塘改造提升、稳步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加大渔业生态保护力度、推进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省渔业经济继续保持稳健增长、稳步提质的良好态势。预计2023年水产品产量达254万吨,同比增长3.5%,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1141亿元,同比增长8.4%。
打造“五大行动”基地超过90个
安徽省严格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稳步推进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扎实开展绿色健康养殖示范。发布《安徽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23—2030年)》,实现了省、市、重点县三级规划全覆盖,为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水域资源提供依据;定期公布养殖证登记发证情况,动态实现应发尽发,获得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
印发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行动、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行动、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行动、水产种业质量提升行动)、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等实施方案,持续强化先进技术模式试验、示范、推广,遴选的6家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通过部级公示,打造“五大行动”骨干基地超过90个,绿色健康养殖示范成效明显。
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居全国第2位
稻渔综合种养是在继承原有稻田养殖经验和技术基础上,创新发展的一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该模式构建稻渔共作轮作系统,实现稻田集约利用,能在水稻稳产前提下,额外产出优质水产品,大幅提高稻田经济效益。
在政府大力推动和业界共同努力下,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稻鱼、稻虾、稻蟹等一批综合效益显著的种养模式。霍邱县无环沟稻虾综合种养、定远县“小龙虾+水稻+罗氏沼虾”轮作入选全国14项重点推广水产养殖技术。2023年安徽省印发《持续推进全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因地制宜拓展稻渔产业发展空间,打造多元化“稻渔模式”,全省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87万亩,总面积达到720万亩,稳居全国第2位。
在加快养殖池塘改造提升、推动设施渔业发展与水产种业振兴等方面,安徽省持续发力。2023年争取中央财政资金6003万元,在桐城等5个县(市、区)实施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继续将池塘改造纳入成品油价格调整对渔业补助资金支持范围,辐射带动全省新增池塘标准化和尾水治理面积6.5万亩,养殖产能平均提高20%以上。
出台《安徽省现代设施渔业建设专项实施方案(2023—2030年)》,加强设施渔业市场主体引育力度,形成“跑道鱼+”“陆基圆形池+”和工厂化大棚等为代表的水产养殖新模式。预计今年新增工厂化养殖水体45万立方米,其中陆基圈养桶占50%。
全省现有省级水产良种场38家。去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对全省水产良种场、苗种场16个特色水产品种53个群体,进行遗传性状评价,查明养殖群体种质状况,提出种质改良意见和建议,为良种保存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强化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
聚焦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渔业生态保护更加扎实。继续安排专项资金在126个监测站位开展重点水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监测表明禁捕水域鱼类种类增加,水生生物资源丰度、群落多样性水平与生物完整性指数稳步提升;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开展涉渔工程生态补偿措施落实调度和重要水生生物栖息地专项检查行动。
科学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2023年,安徽省在长江、淮河、新安江、巢湖等地放流水生生物2.5亿尾。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调整发布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规范水生野生动物行政审批,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联合省林业局、公安厅等11家单位开展“2023清风行动”,严惩破坏水生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
构建渔业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充分发挥加工业“接一连三”作用,安排3047万元财政资金,支持枞阳县、天长市等14个县(市、区)开展水产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鲜设施设备建设。
围绕“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目标,各地在产业振兴暨“双招双引”上亮实招、动真章,2023年全省水产业新增签约项目69个、拟投资额112.2亿元,现有在建项目21个、投资额38.7亿元。2021年以来,累计投产项目68个、投资额123.2亿元,覆盖种业、养殖、加工、饲料、物流、市场、休闲等渔业全产业链。
安徽水域资源丰富,长期的渔猎活动,造就了大量独具安徽特色的渔文化。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渔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导各地系统开展渔文化搜集、调查、保护、传承、弘扬等工作,不断健全渔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推动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