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12316头条-动态 >> 正文

贵州黔西南:让振兴的风拂遍乡村沃野

日期 : 2024年02月27日 来源 : 农民日报点击 :

       乍暖还寒,伴着薄雾,走进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万峰林街道纳灰村,只见群山环抱间,屋舍俨然,金黄的油菜花若隐若现,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蓝图,正一步步从“纸上画卷”变成现实生活。

  2023年,黔西南州建立完善监测和帮扶机制,累计识别“三类”监测对象1.85万户7.42万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4.49%。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实施项目1347个,争取各类资金20多亿元,“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

  

  抓产业 促发展

  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走进普安县茶源街道联盟村茶神谷,丛丛茶叶青翠欲滴,空气中尽是茶香,让人心旷神怡。

  “这段时间温度比较低,一要打顶防冻,二要用一些植物的诱抗剂来提高茶树的抵抗力,从而提高抗寒以及防病虫害的能力。”茶园里,普安县茶业发展中心技术人员进村入园,为农户讲技术,为茶农科学管护茶园“把脉支招”,为早茶生产保驾护航。

  联盟村茶神谷是全国早茶大会暨2024年“贵州绿茶”第一采的主会场,“贵州绿茶”第一采系列活动在这里开展,并联动了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开展2024年“贵州绿茶”“普安红茶”品鉴推荐活动,以茶为媒助推乡村产业、文化、生态融合发展,充分展示推介贵州早茶资源和多姿多彩的茶文化,进一步提升了“贵州绿茶”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助推贵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去年,我家的10亩早茶,为我带来了6万元的收入,效益非常可观。”茶源街道茶农余芳说。

  “2022年1月1日,‘贵州绿茶’第一采首采地落户联盟村,茶叶品牌效应慢慢凸显出来,农户的收入也增长了,2022年人均收入1.4万多元,2023年人均收入达到1.9万多元,希望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联盟村驻村第一书记匡室运说。

  持续办好“贵州绿茶”第一采活动是黔西南州结合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在农业产业上下足功夫的生动实践。近年来,黔西南州加快发展山地特色农业产业,聚焦品种品质品牌、优势单品、优势时段和优势区域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为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奠定基础,持续做大“贵州第一采、黔茶第一春”“贵州菜心”“兴仁薏仁米”等特色农业品牌,做好“土特产”文章。目前,全州累计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29个,7个农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保生态 优环境

  眼下,兴义市万峰林景区的油菜花陆续绽放,引得蜂飞蝶舞,好不热闹。盛开的油菜花与民族村寨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美丽的康养乡村图。

  万峰林景区虽然万峰环抱,风景如画,但纳灰村也曾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近年来,兴义市坚持“两山”理念,利用好万峰林这棵“摇钱树”,治理河道、退耕还林、治理石漠化、美化人居环境,如今,这里成了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我们这里的生态就一个字——好。”说到生态建设,当地人由衷地自豪。现在纳灰村村民靠着生态优势,吃上了“旅游饭”,大多数老百姓改变了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习惯,开办起了农家乐、小卖部,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筑巢引凤,花开蝶来。靠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优势,万峰林街道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盘活传统村落文化资源,走出了一条生态自然、舒适宜居、美丽富饶的乡村振兴之路。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兴义市以赛促旅、体旅融合,因地制宜将纳灰河产业生态长廊改成跑道,成功举办了2023万峰林半程马拉松赛,并实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万峰林景区也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业态,带动沿线村民就业创业增收,成片的油菜、水稻、花卉苗木、精品水果等,不仅让景区呈现了一年四景,也让纳灰村群众进一步享受到了生态红利,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基础。

  

  树新风 展形象

  “春节期间,在外务工年轻人陆续返乡举办婚礼,我们组织12名村组干部、党员代表、寨老等,组成移风易俗政策宣传党员志愿服务队,挨家挨户走访宣传节俭操办婚礼等村规民约。”册亨县弼佑镇秧佑村党支部书记岑南华说。

  “过去操办一桩白事最少要四五天,所需的费用加起来至少五六万元,你家摆6个菜,我家就摆8个菜,背上债务也要硬撑起这个面子。”谈到过去的习俗,秧佑村村民感受颇深。主题教育期间,秧佑村持续加大移风易俗宣传力度,切实为老百姓减轻人情负担。

  黔西南州把主题教育、党员轮训与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等结合起来,积极发动广大党员干部运用“一线工作法”,健全“村(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组织体系,将问题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工作落实到一线,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兴义市义龙新区深入实施“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攻坚行动,出台《兴义市推进移风易俗婚丧嫁娶事宜倡导性标准》,常态长效治理滥办酒席、大操大办、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贞丰县持续打造“神奇山水·浪漫贞丰”品牌,促进文旅消费持续增长,做到旅游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望谟县深化“党建红黄卡”积分管理模式,依托“望谟科技便民服务平台”小程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解决群众诉求。

  

  强组织 聚合力

  “国家开放大学课程内容丰富,把农村产业发展、乡村规划等讲得很透彻,学习期间我收获很多,眼界宽了,干事创业的思路也打开了。”去年,通过“充电赋能”,兴义市三江口镇团结社区党支部书记郑维坤抓产业的思路更清、信心更足。

  在郑维坤的带领下,团结社区通过种植杉木、五星枇杷等,村级集体经济积累246万元,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成果。这些变化得益于黔西南州实施的村级党组织书记和乡村振兴骨干学历、能力“双培养双提升”行动。

  结合农村干部整体学历偏低、素质不高等问题,黔西南州全面实施“双培养双提升”行动,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业绩过硬、作风过硬、口碑过硬的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培养储备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乡村振兴骨干队伍,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黔西南州紧盯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骨干“两支队伍”,依托县乡党校主阵地以及开放大学、职校等渠道,通过乡村振兴工作实践锻炼,大力实施学历能力“双提升”行动,全面提高一线队伍履职能力本领,全州组织发动1800余名村干部和乡村振兴骨干参加学历提升行动,培训乡村振兴骨干8090人次,培训农村党员5万余名。

  义龙新区实施村级党组织书记和乡村振兴骨干能力学历“双培养双提升”行动,全市全区512名人员参加学历提升。安龙县根据每个村培养2-3名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原则,按职数1∶1储备“两委”其他成员后备力量758名,落实“一人一策”跟踪培养机制。望谟县从学历提升和能力提升两方面入手,实施学历提升计划,94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108名村(社区)“两委”干部和后备干部参加学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