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一招一式 >> 正文

为有源头活水来——江西南城打好“组合拳”促村集体经济“聚变”

日期 : 2024年12月11日 来源 : 学习强国江西平台点击 :

近年来,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坚持党建引领,聚焦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单一、内生动力不足、特色品牌不多等问题,因村制宜、“一村一策”,从土地、资产、产业等多个渠道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促进村集体经济提质增量,夯实乡村振兴发展根基。2023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4786万元,同比增长18.3%,全县“空壳村”全面清零,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以上全覆盖。

变“单一发展”为“百花齐放”

日前,在徐家镇下弓村的稻田里,农机手吴智超与队友们正紧锣密鼓地作业。不同于往昔“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如今有了现代化农机“助阵”,实现从割穗到脱粒、清选、装车一气呵成。“现在和农事一体化服务中心合作后,人工和时间成本都减少了一半以上,空闲期间,还可以去其他农户家作业,带来另外一笔收入。”吴智超盘算着一年来的成果,脸上笑开了花。

以前下弓村以传统农耕方式种植水稻为主,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如何摆脱落后面貌?下弓村选择走发展“生产服务型”集体经济道路,成立了下弓村农业发展公司,兴建农事一体化服务中心,构建农机服务新模式,2023年,下弓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

近年来,该县坚持党建引领,立足区位优势和本地特色,创新思路、精准施策,以土地开发型、资源盘活型、资源开发型、产业带动型等“八型经济”为抓手,探索农村产业转型发展路径,从多个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极大增强了“造血”功能。

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

近日,在浔溪乡大竺村百亩茭白种植基地,茭农们穿梭在一米余高的茭白间,忙着将成熟的茭白采收、装筐、打包,田间地头一派忙碌的景象。

“大竺村种植的茭白是双季品种,10月底和次年5月初各收一季,每季采收时间能持续40天,两季加起来亩产量7000余斤,产值1.6万余元。”浔溪乡党委委员袁正华告诉笔者,大竺村是村集体经济薄弱村,2021年开始,引进茭白产业,奏响了村民致富“茭”响曲。

浔溪乡半数以上村都是典型的村集体经济“空壳村”,无资金、无技术、无产业。为了找到真正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途径,浔溪乡做了很多尝试,但始终不见成效。“有些村有钱没有合适的土地,有些村有土地但是又没有资源,我们是不是可以把他们整合起来?有钱的出钱,有地的出地,最后共同分配村集体经济收益。”浔溪乡党委书记李百花反复思忖。

立足实际,本着“集中力量办大事”原则,浔溪乡将同类型的项目、同类自然资源条件的村“打包”发展,变“孤军奋战”为“多方共赢”。浔溪乡浔溪村、太坪村、石璜村、高岭村通过抱团发展的模式,合作共建茭白种植基地、五黑鸡养殖基地、竹制品加工厂,实现产业集中、资源整合共享,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0余万元,吸纳50余名群众务工就业,累计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

变“囊中羞涩”为“底气十足”

“拿到这100万元‘强村贷’的资金,第二幢大楼就可以开工啦。”近日,建昌镇花楼下村党支部书记李新明乐呵呵地说道。

花楼下村位于县城繁华地段,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但在几年前,花楼下村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还不足5万元。不靠山不靠水,村集体经济怎么发展?新的村“两委”班子下定决心要改变这一局面,经过多方商议,最终决定新建大楼出租来获取租金。

建楼的资金从何而来?这又成了一大难题。针对融资难问题,该县创新举措,利用杠杆效应,以2000万元财政资金为支点,成功撬动银行2亿元的信贷资源,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定了为期五年的财政贴息及担保费用补贴政策。花楼下村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申请100万元“乡村振兴强村贷”用于新建大楼,通过公开招投标承租给企业作为经营和办公场所,每年可获取租金50余万元。如今,第二幢大楼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建好后,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可达150万元。

截至目前,该县7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乡村振兴强村贷”共计7030万元,带来收益约394.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