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12316头条-动态 >> 正文

陕西蟠龙镇:返乡青年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日期 : 2024年11月25日 来源 : 新华网点击 :

  站在田埂一眼望去,广袤的田野上翠绿的麦苗随风摇曳,35岁的韩洋面露喜色。天色渐晚,仔细查看完庄稼的长势,韩洋这才放心地往家走去,一边走还不时回头再望几眼。

  “10月收了大豆,紧接着又把冬小麦种下了,目前看长势不错。”韩洋笑着说。

  韩洋土生土长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蟠龙镇,用他的话讲,“这座塬滋养了我们世世代代。”

  韩洋的父母都是农民,务农收入曾是他们全家主要的生计来源。

  毕业后,与塬上大多数年轻人一样,韩洋也离开了乡土,下塬闯荡去了。辗转多年,他做过餐饮、干过销售。

  “蟠龙紧邻市区方便外出务工,前些年村里年轻人大多都走了,留下的多是老人,塬上冷清了许多。”越是在外久了,乡愁就越浓,韩洋也不例外。

  2021年春节,村里年轻人回家过年,塬上难得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看着这一片喜气祥和,韩洋思忖着,“要是能在家门口挣钱该多好啊。”

  韩洋把心里话告诉了几位发小。攀谈间,雷亚强说:“我跟你是一个想法,这些年在外做农机服务,我发现湖北的大豆种植业发展得很好。”

  “对啊,咱这塬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位置优越,咱要是能种成大豆,说不定也能走出一条致富路。”韩洋激动地接上话茬,“而且我听说,国家现在的惠农、助农政策也很好,我看这事能干。”

  几人一拍即合,还没出正月十五,便迫不及待找到镇上咨询农业政策。

鸟瞰宝鸡市金台区蟠龙镇。(受访者供图)

  “过去蟠龙以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且多为小农经济。现在农业产业化是趋势,加上国家‘三农’政策越来越好,发展规模化农业有前景。”蟠龙镇党委书记杨敏辉一席话让韩洋心里有了底。

  看准机遇说干就干。韩洋几人各处奔走,请教农业专家种植技术、调研大豆市场行情、赴湖北考察种子、联系相关部门咨询政策,并于2022年成立了圣品九丰种植专业合作社。

  筛种、播种、观测……经过不懈努力,韩洋成功试种“冀豆12”,并很快进行推广种植。“试验田大豆当年亩产达到480斤,相比传统大豆亩产提高了不少。”他说。

  2023年,韩洋流转563亩土地进行大豆、小麦规模化种植,通过精细化管理、机械化作业,年综合收益达143万元。今年,他扩大流转土地至1200多亩,目前仅大豆收入已达108万元。

  “依托‘订单式’农业,我们的大豆一出地头就远销湖北、山东等地,小麦主要销售到镇上的擀面皮产业园。”韩洋说。

韩洋(左二)向农业专家请教田间管理技术。新华社记者 王泽昊 摄

  韩洋的成功带动镇上20余名年轻人返乡创业,投身农业发展。通过土地流转、托管种植,全镇目前大豆种植面积超过2万亩,逐渐形成了“企业+种粮大户+村集体”的发展模式,群众增收渠道得到拓宽。

  “如今既解了乡愁,又能在家门口增收,只要踏踏实实干,农业大有可为。”33岁的王博自信地说。

  在韩洋的指导下,今年王博、袁晋二人流转350亩地进行规模化种植,仅大豆一项单季纯收入就有10多万元。

  近年来,蟠龙镇掀起农业发展热潮,吸引超过40户种粮大户流转1.5万亩土地发展农业种植。当地聚焦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黄土地变身“金土地”。

  “蟠龙坚持走农业强镇发展路线,近年来累计发放农业补贴资金近300万元,有效提高了群众农业种植积极性。”杨敏辉说。2023年蟠龙镇农业总产值达2.35亿元,创历史新高。今年,蟠龙镇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除了种植业,蟠龙镇还积极延伸产业链,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去年引进投产的杂八得擀面皮食品产业园,如今已实现日产擀面皮5万余份,生产线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的擀面皮方便食品受到市场青睐,产量一直在增加,产线下一步将继续扩容扩产。”陕西杂八得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孙煊说,“收购的小麦大半来自镇上,加工厂80%的工人也是本地村民,公司得益群众增收,一举两得。”

  农业产业聚活力,搅动乡村振兴“一池春水”。越来越多年轻人聚拢于此,一幅业丰民富的画卷正在这片塬上徐徐展开。

  新华社记者王泽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