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元粮食产业稳步前行
日期 : 2024年11月22日 来源 : 2024年《当代广西》第20期
“远处蔚蓝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麦浪……”
金秋时节,走进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道西村福稻天下粮食产业示范区,一望无际的稻田,金黄灿烂,微风拂过,稻浪千层。《风吹麦浪》歌词里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象,在这里成为真实的写照,映入眼帘。
福稻天下粮食产业示范区内的优质稻喜获丰收,收割机在农田里收割忙。贺州市平桂区委宣传部供图
“10月下旬核心区内的1350亩晚稻就可以收割了,按照亩产1000斤和今年的市场价估算,收益非常可观。”广西昊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良鹏站在示范区内的观景台上,目之所及,皆是一片金灿灿的稻田。
穗金黄、田成方、渠成网,正是一幅喜人的“丰”景图。丰收,离不开这几年来推进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眼前连片的稻田都是散相合、小并大的成果,一条条水渠、管网等设施相互连通,润泽每一株农作物。
曾几何时,农村土地一度丢荒、农业吸引力不强的问题同样显现在沙田镇。2015年夏天,在外闯荡多年、小有成就的沙田人刘良鹏,作出了回乡“种田”的决定。
“米总得种,田总不能荒,因为我是从农村走出去的,也是一名农民。”用刘良鹏的话说,做人不能忘本。他成立了昊辰公司,开始创建示范区、管理和经营龙头企业,并注册了“小农伯”富硒大米系列品牌。
政府有政策,企业强信心。不久,分散的小块田地整合成连片的大块田,便于机械耕作和无人机的“飞防”作业,水渠、管网、路网等基础设施也逐步完善起来。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耕种效率,也节约了成本,企业效益翻了几番不说,让农业生产“看天吃饭”的情况在示范区里悄然改变。
眼下,金灿灿的稻田里,稀疏地点缀着几块青青的玉米地。记者了解到,这几亩玉米地在2022年以前还是桉树林,通过恢复耕地、修复土壤,现在变成了良田。像这样的恢复性增加耕地流入在示范区内占比不少。
目前,整个示范区总面积达到了6760亩,建成“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高标准农田3000亩,高标准农田全部种植高产优质稻,粮食产能提高了10%~15%。
据平桂区农业部门测产,在推广集约化育秧、机械化插秧、水稻增密增穗等良计良法的基础上,道西村高标准农田产出的早稻平均单产达521.94公斤/亩,比平桂区平均单产高121.51公斤/亩,超平桂区单产的30.23%。
“耕地是我们种粮企业的命根子,这与国家战略相辅相成、互利共赢。”在刘良鹏看来,土地能为企业带来效益,也能促进大家自觉守护耕地红线。当前,国家对种粮在政策上支持力度空前,这对于种粮企业而言无疑是巨大福音。
在昊辰公司的带动下,沙田镇周边村屯的种粮大户也纷纷加入粮食的生产种植大军。沙田镇逸石村村民李有生就是其中之一,2017年经农技人员介绍,这位已年近古稀的老人找到了刘良鹏,告诉他想大面积种植稻谷,刘良鹏热情地帮助李有生。
资金公司垫付,技术公司指导,粮食公司回收……两年后,李有生家盖好了一栋3层的楼房,两个儿子也先后娶媳生子。如今,李有生一共种了200亩地,日子如同稻穗般年年增产丰收。
公司带动,群众参与,乡亲共富,这是刘良鹏的初衷,也是他的情怀。如今,昊辰公司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示范区每年用工约1万人次,村集体增收10万元以上。
不仅如此,昊辰公司还按照“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植保、统一技术、统一回购”的经营理念,与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签订合作种植协议,解决了统一管理和科学种植的问题,并以高出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加工农户稻谷,辐射带动了20多个合作社、60多名种粮大户发展优质水稻种植2万多亩。
采访期间,在示范区的蔬菜大棚内,记者看到七八位村民正忙着培育白菜苗一垄垄整整齐齐的菜苗子刚吐出嫩芽娇翠欲滴。待田里的稻谷收割,还可以再种上时令的秋冬菜,又增加了复合型收益。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福稻天下粮食示范区实行“稻—稻—菜”的轮作模式,即收完晚稻后,再种植一季秋冬菜,亩产值达4000~5000元,实现钱粮双增。
线下结果,也要线上开花。目前,昊辰公司在网销渠道上已与京东自营展开合作,同时“小农伯”系列产品在微信商城、淘宝、融易购商城、小能人商城上线,与工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开展线上销售量也达到了每年500多吨。
广西昊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的“小农伯”富硒大米系列品牌展品。记者王海波摄
按照昊辰公司的经营规划,示范区除了设置标准化种植区、管理服务区外,还有加工物流区、农旅融合体验区。如今,公司已建成2000多平方米的粮食一条龙生产车间内,水稻烘干、加工、包装等设施设备已安装完毕,可实现机械化生产、加工、储存、包装等全链条服务。
春看油菜花,秋收稻香谷,虽然还未正式对外经营,已有团队和游客慕名来到示范区体验游玩,对于今后农旅产业的发展,刘良鹏信心十足。
“福稻天下粮食产业示范区的发展路径,折射出广西粮业发展的‘钱’景和方向。”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副教授李丹认为,粮食生产耕地是命根子,农民是主体,科技是助推器,三产融合发展是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耕地恢复,重点补齐土壤改良、农田灌排等设施短板,为守护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与此同时,全区各地因地制宜加快良种良法普及应用,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坚持向科技要动能、要效率、要增量,着力推动农业科技向新质生产力转变。
2023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4252.08万亩,同比增8.1万亩;总产量1395.36万吨,同比增加2.2万吨;设施农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超三分之一,为兴粮稳产增添了新动能。
记者手记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如何守护耕地红线,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推动粮业高质量发展?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福稻天下粮食产业示范区给出了“示范”。
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以科技赋能农业生产,多措并举守护“国之大者”,这是记者采访时最深刻的感受。
在农业龙头企业昊辰公司的带动下,道西村的粮食产业通过集中优势资源,加速了资金、技术、信息的集聚,形成了“标准化生产、服务性加工、品牌化销售”的粮食全产业链,实现了企业效益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三赢”。
实现粮食增产增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是核心要义。示范区采取田块整治、恢复耕地等措施,并围绕农田灌溉与排水、土壤培肥改良等内容,让更多土地变粮田,粮田变“良田”,守住管好“天下粮仓”;以科技赋能粮业,按照良种、良法、良机、良技相融合的方式,改变过去农业“靠天吃饭”的铁律。
农民是农村、农业建设的主力军,如何提高农民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说一千道一万关键是千方百计地保障和增加农民收入。政府要通过建立健全稳价、补贴等机制、持续保障和增加农民收益;企业要有情怀有责任,积极搭建平台拓宽渠道帮助农民把“土特产”销出去卖出价,让农民成为获益者。
广西是我国野生稻的故乡之一,也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粮食产区。瞄准未来赛道,我们应在特色粮食生产、精深加工、品牌打造、三产融合等方面下足功夫,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