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12316头条-动态 >> 正文
小菌菇“长”成80亿元大产业
日期 : 2023年07月26日 来源 : 河北日报
被誉为“中国食用菌之乡”的平泉市,目前全市60%以上的菇农棒均收益超过7元,全产业链产值达80亿元,食用菌已成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
在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该市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1999年,平泉食用菌研究会成立,专门从事食用菌技术研发;2010年,与中国农科院共建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研发中心;2014年,聘请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任首席科学家张金霞担任院长,成立河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食用菌研究院”)。
自食用菌研究院成立以来,该市以打造食用菌种业创新链为抓手,先后投资1亿余元,建成集菌种研发、试验示范、菌文化博览等于一体的产业研发中心,着力开展品种更新、良种良繁、低温采收等系列技术的集成示范和推广,让科研成果走进田间大棚、迈向市场,实现菇农由经验种菇向科学种菇转变。
为加快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该市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赋能工程,制定《平泉市“假日工程师”柔性引才实施办法》《平泉市食用菌产业集群建设方案》,在全省率先出台《深化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食用菌研究院为试点,实行职称评聘分离政策,允许科研人员即来即评,在相应岗位聘任,建立专业技术岗位动态调整机制,大力度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以高科技含量为主要标尺的招商选资引人才政策,是推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平泉市委书记王贺民说,该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专门设置科技服务管理部门,以食用菌研究院为创新平台,加大政策、经费、人才保障力度,着力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集群建设。
创新产学研推一体化模式,建立协同创新研发平台。食用菌研究院先后联合中国农科院、河北农大、河北师大等科研团队,搭建纵向引智、横向协同的产业技术研发平台,重点开展“种质资源—菌株维护—菌种良繁—栽培指导”全链条技术研发和推广服务,先后8次在平泉举办全国性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会议,实现食用菌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联合引进和攻关,有效提升食用菌产业科技创新水平。
以培育食用菌产业高素质农民为重点,集成良种良法创高效技术体系,对全市310名专业大户开展技术培训和成果合作示范,每年举办培训班20多期、培训高素质菇农2000人次,入户指导100多天、开通直播500多小时。培育出具有初、中级技术职称的高素质农民200多人,成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作为全省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食用菌研究院将对全省食用菌上下游企业起到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省科技厅科技平台与基础研究处处长范庆书表示,该院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势,引进高端人才、培养本土人才,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研发团队,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目前,平泉以各乡镇为单元,积极开展网状辐射的点对点技术服务,构建科技特派员包片、特聘农技员联村、高素质农民带户的成果转化与推广体系,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跑出加速度。通过实施“菇农加油站”项目,在各乡镇建立20个成果转化与基层推广服务点,持续推广良种—良繁—良法配套技术,让菇农得到更便捷的科技支撑。
截至目前,食用菌研究院已选育出香菇优良品种4个,授权专利21件,有2项科技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带动全市菌棒优质菇率提高到80%以上,每棒增收0.8到2.5元,菇农纯增收2.4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