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12316头条-动态 >> 正文

打造乡村振兴红色引擎——武威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

日期 : 2023年07月20日 来源 : 甘肃日报点击 :



  凉州区2023年“三夏”大幕开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盛夏七月,放眼武威大地,田野里麦浪滚滚,收割机来回穿梭;日光温室错落有致、棚内绿意盎然;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从祁连山麓到生态绿洲,从沙漠边缘到石羊河畔,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热潮。

  近年来,武威市坚决扛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抓基层强基础、抓发展惠民生,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赋能。

  发展产业夯根基

  日前,民勤县收成镇田间地头处处飘散着浓郁的瓜香。翠绿的枝叶下,一个个蜜瓜圆润饱满,让人垂涎欲滴。瓜农们穿梭在瓜地里,忙着采摘、筛选、装车,人人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我种了150亩蜜瓜,农技人员指导我们改良品种、加强技术管理,蜜瓜长势喜人,今年收入一定好。”瓜农桑宗明说。

  “这几年,我们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探索实施‘党支部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订单种植’模式,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蜜瓜产业,户均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收成镇珍宝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大忠说。

  发展快不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民勤县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把党建融入蜜瓜产业发展全过程、全链条,实现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无缝链接,为蜜瓜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带领群众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兴旺的路子。目前,全县蜜瓜种植面积稳定保持在20万亩左右,年产量50万吨以上,年产值超过16亿元,真正实现了“全年生产、四季供应、错峰销售、优质优价”,蜜瓜产业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硬支撑”,群众持续增收的“金疙瘩”。

  蓬勃发展的蜜瓜产业,仅仅是武威市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武威市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立足“高原冷凉”“绿洲水土”“沙漠光热”等资源优势,积极推行“党建”模式,引领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深度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聚力发展牛羊猪禽果菜菌草“8N”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全力推动特色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2022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380亿元,农业增加值连续9年稳居全省第一。

  固本强基筑堡垒

  来过武威市凉州区上庄村的人,都有这样的深刻印象——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一个远近皆知的贫困村?

  近年来,上庄村坚持支部引领、党员带头,抢抓政策机遇建新村、兴产业,全村226户群众全部住上了新居,202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8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1.5万元,实现了户户有新居、家家有产业、集体有收入,成功蜕变成了“全国文明村”。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始终把加强村党组织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实施‘铸魂提能’‘强基固本’‘头雁领航’三项工程,着力增强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凉州区黄羊镇副镇长、上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斌信心满满地说,相信只要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做好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保障民生等方面文章,就一定能团结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

  武威市通过组织开展“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年”“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年”活动、推进“先进引领、中间提升、后进整顿”三项行动等有力举措,全面提升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近三年培育全省先进农村基层党组织3个、省级标准化先进村党支部23个,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60个。

  人才支撑强动能

  “这是白粉病症状、这是潜叶蛾造成的虫道,都要尽快尽早用药……”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农业大学博士、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高级农艺师于海利每周都会走进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为村民传授实用技术。

  作为植物保护方面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于海利坚持从每一个具体灾害现场找出作物虫害发生的规律和防治办法,并及时从理论上予以阐述。8年来,他跑遍了武威市近70%的乡镇,积极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于海利说:“我要发挥专业特长,研究推广瓜菜种植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近年来,武威市坚持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突出内培外引,致力于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的优秀乡土人才队伍,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一线岗位锻炼,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实施“天马英才”人才培养研修和现代农民培育计划,分批选派316名专业技术人员研修学习,为115名“土专家”“田秀才”评聘了技术职称,选派1684名科技特派员指导产业发展,培训农牧民14.56万人次。

  同时,武威市全面推行“一村一大学生干部”计划,在全市1049个村全覆盖配备大学生文书,并与甘肃农业大学合作实施村干部学历能力“双提升”行动。选派30名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69名选调生到村任职,全市309支驻村工作队和992名队员常态化驻村,形成了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凉州区2023年“三夏”大幕开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盛夏七月,放眼武威大地,田野里麦浪滚滚,收割机来回穿梭;日光温室错落有致、棚内绿意盎然;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从祁连山麓到生态绿洲,从沙漠边缘到石羊河畔,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热潮。

  近年来,武威市坚决扛牢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抓基层强基础、抓发展惠民生,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赋能。

  发展产业夯根基

  日前,民勤县收成镇田间地头处处飘散着浓郁的瓜香。翠绿的枝叶下,一个个蜜瓜圆润饱满,让人垂涎欲滴。瓜农们穿梭在瓜地里,忙着采摘、筛选、装车,人人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我种了150亩蜜瓜,农技人员指导我们改良品种、加强技术管理,蜜瓜长势喜人,今年收入一定好。”瓜农桑宗明说。

  “这几年,我们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探索实施‘党支部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订单种植’模式,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蜜瓜产业,户均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收成镇珍宝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大忠说。

  发展快不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民勤县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把党建融入蜜瓜产业发展全过程、全链条,实现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无缝链接,为蜜瓜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带领群众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兴旺的路子。目前,全县蜜瓜种植面积稳定保持在20万亩左右,年产量50万吨以上,年产值超过16亿元,真正实现了“全年生产、四季供应、错峰销售、优质优价”,蜜瓜产业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硬支撑”,群众持续增收的“金疙瘩”。

  蓬勃发展的蜜瓜产业,仅仅是武威市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武威市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立足“高原冷凉”“绿洲水土”“沙漠光热”等资源优势,积极推行“党建”模式,引领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深度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聚力发展牛羊猪禽果菜菌草“8N”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全力推动特色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2022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380亿元,农业增加值连续9年稳居全省第一。

  固本强基筑堡垒

  来过武威市凉州区上庄村的人,都有这样的深刻印象——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一个远近皆知的贫困村?

  近年来,上庄村坚持支部引领、党员带头,抢抓政策机遇建新村、兴产业,全村226户群众全部住上了新居,202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8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1.5万元,实现了户户有新居、家家有产业、集体有收入,成功蜕变成了“全国文明村”。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始终把加强村党组织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实施‘铸魂提能’‘强基固本’‘头雁领航’三项工程,着力增强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凉州区黄羊镇副镇长、上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斌信心满满地说,相信只要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做好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保障民生等方面文章,就一定能团结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

  武威市通过组织开展“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年”“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年”活动、推进“先进引领、中间提升、后进整顿”三项行动等有力举措,全面提升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近三年培育全省先进农村基层党组织3个、省级标准化先进村党支部23个,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60个。

  人才支撑强动能

  “这是白粉病症状、这是潜叶蛾造成的虫道,都要尽快尽早用药……”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农业大学博士、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高级农艺师于海利每周都会走进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为村民传授实用技术。

  作为植物保护方面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于海利坚持从每一个具体灾害现场找出作物虫害发生的规律和防治办法,并及时从理论上予以阐述。8年来,他跑遍了武威市近70%的乡镇,积极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于海利说:“我要发挥专业特长,研究推广瓜菜种植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近年来,武威市坚持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突出内培外引,致力于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的优秀乡土人才队伍,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一线岗位锻炼,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实施“天马英才”人才培养研修和现代农民培育计划,分批选派316名专业技术人员研修学习,为115名“土专家”“田秀才”评聘了技术职称,选派1684名科技特派员指导产业发展,培训农牧民14.56万人次。

  同时,武威市全面推行“一村一大学生干部”计划,在全市1049个村全覆盖配备大学生文书,并与甘肃农业大学合作实施村干部学历能力“双提升”行动。选派30名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69名选调生到村任职,全市309支驻村工作队和992名队员常态化驻村,形成了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