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12316头条-要闻 >> 正文

大国丰收 有声有色 ——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侧记

日期 : 2022年09月26日 来源 : 农民日报点击 :

  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天府农博园和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香屯村草莓博览园同步举行。相隔千里的一南一北,通过直播联动,首次实现了两地群众庆祝丰收联欢活动的相互交融、同频共振。

  这边秋雨绵绵,那头秋高气爽,不一样的秋天风景,承载着一样的丰收喜悦。在北京现场,农业科技展示、乡村美食品鉴推广、农民文艺演出热闹非凡;在成都主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果展、大国粮仓科技展、“国宝与丰收”暨天府农耕文明主题展、全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展示发布、中国乡村美食品鉴推广活动、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大赛精彩纷呈,呈现了一场无与伦比的丰收大戏,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寻丰收色彩

  如果要为丰收着色,金黄一定是众望所归。在天府农博园星河农业公园,简约喜庆的群众联欢活动舞台四周,成片的晚稻已经开始由绿转黄,丰收的气息扑面而来。

  不远处,5个拱形建筑如同从天而降的飞虹,又像是翻滚的稻浪,无论四季变换,她总是丰收的景象。作为天府农博园的主展馆,这里承载了本届丰收节多项重要活动内容。据了解,这也标志着天府农博园主展馆的正式启用,并首次与公众见面。

  走进主展馆2号馆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果展,红色的主基调让人精神为之一振。来自全国各地的成果内容通过实物展示、视频讲解、图片文字等多种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展示了我国各族各地干部群众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团结一心、携手奋斗的伟大历程。

  面积达4800平方米的大国粮仓科技馆则透着简洁大方。在这里,展示发布了不久前评选出的40个全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典型案例、农产品“三品一标”典型案例、优质农产品特色品质技术等一批典型案例与绿色生产新技术,运用视频、图片、模型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绿色技术,推介特色品牌,展销绿色优质产品。

  在北京昌平区,麦田,风车,谷堆,到处都是丰收的元素,到处都是节日的热烈。展馆入口处,来自全国各地的360斤红彤彤的苹果组成“丰收墙”向节日献礼,吸引观众驻足“打卡”。

  

  看丰收表情

  “红队加油!马上就到终点了!”9月23日上午,在天府农博园举行的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大赛现场传来热烈地加油助威声。“晒场收谷庆丰年”“车轮滚滚向未来”“瓜果连连共富裕”……在有趣又紧张的比赛中,种粮大户代表队的万富旭玩得投入,笑得十分开心。他告诉记者,丰收节前夕,他已将秋粮收割完毕全部归仓,水稻亩产达到806公斤。

  沉甸甸的丰收来之不易,表彰先进凝聚力量已经成为丰收节的惯例。今年,2022年度“全国十佳农民”“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贡献奖)”“大国农匠·农民技能大赛”获奖代表走上舞台,捧回了属于自己的荣誉。庄严的颁奖仪式,崇敬的目光聚焦,现场掌声雷鸣。

  四川资博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经理伍冬秀带着才下树的苍溪红心猕猴桃来到金秋消费季展销活动。他热情地招揽客户,介绍着自家的产品,盼着为公司打开更大销路。

  在两地的展示活动中,科技兴农的新成果带来众多啧啧惊叹的表情。成都大国粮仓科技馆中,一个个酷炫的无人机、科技感满满的果园巡查机器人引起众人围观;在北京会场,“神十三”飞船返回舱及太空农业展令人赞叹。中国农业大学与拼多多共同搭建的“小麦展台”上,专家向询问的观众解答用“高科技”小麦面粉制作的面包有何与众不同。

  此外,在金秋消费季农产品展区,来自各地的优质农特产品琳琅满目,激发出不少市民的选购热情;在成都市都市现代农业馆,来自崇州市的农业职业经理人王伶俐年轻靓丽、笑意盈盈,谁能想到这是一个管理着上万亩农田的种田人呢!

  

  听丰收声音

  听,农民锣鼓队报丰收来啦!在喧天的锣鼓声中,联欢活动高潮迭起。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党委书记李雪平作为特邀嘉宾,一起上台将金黄的稻谷倒入象征粮仓的斗碗中。“今年虽然高温干旱,但我们还是保持了高产,原因之一就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后。”李雪平带来了丰收的好消息。

  “各位客官慢走”“欢迎再来体验成都田园风光”……在成都都市现代农业馆门口,身穿长袍的堂官肩上搭着白色毛巾,极具特色的吆喝声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对传统美食的挖掘传承与都市现代农业的突破创新,两种气质在这里交汇,碰撞出了一个更加丰富立体的成都。而随着当天四川省150道乡村名菜的发布,更为本届丰收节增添了温暖的烟火气。

  妙峰山玫瑰咯吱、昌平正德春饼宴、延庆柳沟豆腐宴、怀柔汤河甜薯、大兴冻干鸡枞菌……在北京丰收节现场,各式各样的京郊美食让人目不暇接。来自密云金叵罗村的梁晴一边现场制作贡米打包饭,一边介绍起这道美食的历史:“我们金叵罗的小米种了900年,清朝时被选为贡米,秋天一收完谷子,马车插着小黄旗直接送到皇宫。相传古代士兵们吃了这打包饭,打仗屡战屡胜,打包饭也从此被赋予了好的寓意。”

  在中华农耕文明馆,来自龙湖智创生活的讲解员易霞生动地为观众讲解着都江堰水利工程。她告诉记者,要做好丰收节的讲解工作不容易,智慧农业、农耕历史涉及方方面面,就拿水稻品种来说,要对160多种水稻做到如数家珍,不得不提前下苦功夫。

  四川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教师万群从事了16年的农村科技工作。“和过去相比,现在的农民有想法、有知识、有水平,幸福感越来越强了。”她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