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当前位置 : 首页 >> 宣传推介 >> 正文

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全面深度融合 ——北京市密云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智慧平台推动农业信息化

日期 : 2022年03月14日 9:8:29来源 : 农民日报点击 :

  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全面深度融合

  

  王化宝在草莓种植大棚内演示手机操作管护。

  

  阅读提标:生产管理智能化,对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市密云区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中,通过建设智慧农业平台,绘出农业农村时空一张图,利用实时、动态的农业物联网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快速、多维、多尺度的农业信息实时监测,用科学数据为农业现代化建立起支撑。

  悬挂在温室大棚顶端的深绿色扁园形植保机不仅具有杀虫功效,还会实时采集棚内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等数据。农户点开手机软件,即可随时随地看到棚内的这些指标数值,并可视情况点击屏幕,对顶棚进行开合操作。

  而同时,这些数值和农户相应的操作措施等数据会传至园区智慧农业数字化管控平台,生成数据积累和分析。

  位于北京市东北部的密云区,是首都重要饮用水源地和生态涵养区。2019年以来,密云区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过程中,立足构建与首都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农业生产模式,以巨各庄镇蔡家洼村为核心区,以特色果品、精品蔬菜为主导产业,推动“高精尖”农业发展。同时应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产业园实施了智慧农业建设项目,建成包括一个智慧农业数字化管控平台、两个主系统和30个专业子系统的数字农业系统,开启了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全面深度融合的新航程。

  

  一干多枝,绘出农业农村时空一张图

  “农民种地主要依靠传统经验,农业相关数据缺失、零散或多个数据不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产业园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郑伯秋说,“因此,我们在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过程中,把‘数据’平台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项目实施中,产业园遵循大数据平台顶层设计及标准规范的要求,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建立密云区智慧农业数字化管控平台,并围绕农业生产数字化、产业园人财物综合管理调度服务、线上线下营销和品牌建设等内容,建立了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病虫测报、气候农业、相关农户数据管理、农产品销售营销等30个专业子系统。

  “平台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等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对卫星遥感时空数据和农业、农村等业务数据进行融合及挖掘分析,构建起集数据共享、数据分析、数据应用为一体的农业农村时空一张图。”密云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产业园管委会成员彭连兴说,这一张图形成一干多枝格局,从微观上可以为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精准管护提供具体指导,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又从宏观上可提高管理服务的实时化、可视化、精细化水平。

  据产业园技术合作方国家农业信息化中心项目经理汪帅帅介绍,在农业生产方面,平台建设了果园病虫测报、设施农业生产智能调控、水肥一体化、设施监测作业、育苗喷淋、基地资源管理等多个系统。

  其中设施农业生产智能调控系统建设了多个采集、控制和调控设备,可根据采集回的设施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露点温度、土壤含水量、二氧化碳浓度等多个关键环境参数,按需实现设施开膜通风、外遮阳、内遮荫、微喷灌溉等机电设备的统一控制。

  在营销和品牌建设方面,平台建设了农产品销售营销、农产品销售管理、社区团购直销、密云农业品牌化推广等多个系统,可为农户和其他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农产品销售信息服务,提高产品销售效率,解决库存管理不清晰导致的销售问题。

  同时为提升产业园人财物综合管理调度服务,平台建设了园区农业投入品管理、农业合作社数据管理、低收入农户数据管理等系统,实现了农业合作社主体和农产品的综合管理。

  

  种管有标准,科学管理实现节本增效

  河南寨镇金沟村有几十年种植设施蔬菜的历史。在产业园建设的引领带动下,村里的153栋温室大棚全部进行了棚体下沉改造,发展起高架无土草莓栽培。现在,该村已经成为“一村一品”的典型村。

  初春的阳光透过塑料膜洒在每一片绿叶上。村委委员、主管草莓园区的王化宝在自家的棚内一边观察草莓的长势,一边点开手机软件察看棚内的温度。

  “区里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给我们都配备了先进的设备,一个棚内挂两台植保机,温度湿度等指标能随时掌握、精准调控。”王化宝说,“另外草莓耐臭氧性好,植保机通过臭氧杀虫效果非常好,安装后减少用药超过80%,而且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大大降低了种管的劳动强度。”

  位于东邵渠镇的北京亿亩地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有50个温室大棚,种植韭菜、孢子甘蓝、冰菜等七八十种蔬菜以及草莓等水果。

  目前,其中20个棚内配置了植保机。“我们正在试验设备自动杀虫的功效,与没有配置植保机的大棚相比,已安装的大棚用药减少了一半,相应也降底了打药的人力成本。”公司副总经理王志刚说。

  同时,在产业园智慧平台的建设中,亿亩地公司的大棚还配备了白色的“温室娃娃”,可采集土壤的温湿度、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等多项数据。“自动加热系统则会在夜间棚内温度低于-1℃时自动启动加热,避免温度过低对作物造成损伤。”王志刚说。

  巨各庄镇天葡庄园专业从事温室葡萄种植,目前棚内配备了水肥一体化系统、虫情监测仪和植保机等多个数字化设备。相关负责人邹理说:“精准智能化浇水施肥可准确控制藤条上芽与芽之间的间距,进而实现产量和质量的最大化。”

  据密云区农业农村局种植科科长张洋介绍,目前平台多个系统都可对种植进行智能化精准管护。如原来育苗水分管理主要依靠人工主观判断,无法精准的判断幼苗的需水状况,现在系统根据不同幼苗水肥需求规律,利用喷灌设备对育苗进行水肥一体化作业,实现了水肥的均匀喷灌,保证幼苗生长的整齐度,提高了整体育苗质量。并可实时监测灌溉量,待灌溉达到基质的最大持水量时,停止灌溉,提高水肥利用率,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肥料施用量,具有很好的经济及生态效益。

  

  决策有依据,动态信息护航产销全链

  除了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精确的数值,提供智能化服务,密云区智慧农业云平台还可对产业园乃至全区农业农村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储备、分析,为科学管理、高效调度、有效服务提供决策依据。

  郑伯秋说,通过平台发挥作用,在有效降低重复建设投资节能环保的基础上,可提高基础设施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全区智慧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按需调配、即需即用、有效共享。

  如”农技培训服务系统+惠农”手机软件除在生产方面为农民提供相关知识信息,开辟技术交流窗口外,还面向管理人员与机构展示大数据可视化服务,涵盖问答、日志、农情、技术人员轨迹等类型的大数据,为决策和资源调度提供信息辅助。

  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系统包括农田土壤墒情信息监测系统、农田全自动多参数气象环境监测系统等模块。“经过几年数据积累后,这一系统会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农业生产进行更精准的气象预警。”密云区农业农村局种植科工作人员史红岩说。

  据汪帅帅介绍,平台针对农村发展也建立了相关数据系统,如“智慧村务”系统通过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和便民惠民政策落实公开工作,把“阳光村务”搬上网,及时将群众关心的党务、村务、财务等情况全部“晒”到网上。平台在收集数据的基础上,突出“互联网+”监督服务模式的持续性、有效性和监督性,并可通过信息技术把乡村服务送到“家门口”。

  “我们要通过农业智慧平台建设,形成农业、农村信息化指挥舱,实现以图管地、以图管产、以图智农、以图防灾、以图决策,促进现代农农业高质量发展。”彭连兴说。

网站
导航

主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1

建议您使用IE9+、FireFox、Google Chrome,分辨率1280*800及以上浏览本网站,获得更好用户体验。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