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12316头条-动态 >> 正文

攻守转换启新程 ——看山西如何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日期 : 2022年11月14日 来源 : 农民日报点击 :

  攻必克,守必固,是扶贫人遵循的信条,从昔日的脱贫攻坚战传承至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场。

  精准扶贫以来,山西省繁峙县的就业帮扶车间围绕移民搬迁小区建设,承担起搬迁群众的务工就业、劳动力输出。宣告脱贫后,守牢防返贫底线,经过精减、整合,车间从72个变为58个,稳就业的能力持续提升。

  从山西黄土高原的山地特点出发,光伏产业在扶贫中亮起来。曾经的贫困村汾西县永安镇太阳山村先后建成村级光伏和户用光伏,做到村集体有收入、脱贫户有收益。决胜贫困后,山西光伏产业不断向村延伸、往户覆盖,收益实现贫困村全覆盖。

  在“四个不摘”政策的基础上,山西优化帮扶政策,不久前,又出台4方面30条促进脱贫人口增收的政策措施,真金白银投入、超常举措推进,为脱贫人口增收提供源头活水。

  攻守兼备下,从帮扶政策的衔接与深化、脱贫产业的创新与深耕到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就业,山西开启稳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政策机制守必固

  在汾西县僧念镇段村的便民服务中心,一张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作战图醒目地列出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的风险类别、帮扶责任人和帮扶措施。

  段村于2019年底宣告整村脱贫。“我们制定了这张作战图,建立了‘三类对象、四方预警、五步认定、六策帮扶、四步消除’的‘34564’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段村党支部书记李佳莉介绍。

  一月一监测的常态机制下,31岁的村民郭杰因在外打工时突发脊髓炎导致瘫痪,被识别为边缘易致贫户。随即,帮扶措施启动,医疗、养老保险由村里代缴,他还能取得光伏分红、残疾人补贴、助残帮扶项目、爱心消费券等项目资金的扶持,治病、生活得以保障。

  针对易致贫户等三类群体和大病、重病等七类特殊群体,今年,汾西县统筹光伏收益资金、社会资本设立“汾西防贫宝”,为脱贫举措加码。

  从动态化的监测到医疗救助等政策紧跟,考验的是帮扶政策和机制的及时高效。

  决胜贫困后,山西划出46个重点帮扶县,出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确保政策举措只能强化不能削弱,并靶向实施加大资金项目支持力度、加大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力度、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加大兜底救助保障力度等8方面31条措施。近期,从脱贫人口的政策兜底保障增收着眼,山西省乡村振兴局又出台提高兜底保障补助标准、加大养老保险和扶残助学力度、建立乡镇临时救助备用金等举措,政策支持源源不断。

  驻村帮扶队伍不减员的同时,山西细化帮扶工作,明确聚焦防返贫监测帮扶、“三保障”动态保障、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特色产业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帮扶政策落实、小额信贷使用、文体活动组织等十方面重点任务。

  随着帮扶政策和内容的深化,帮扶机制的常态化,山西自上而下为脱贫人口筑牢返贫的防线。

  

  产业就业攻必克

  脱贫路上,防止不掉队,只能往前走,带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产业深耕和就业输出成为山西培育脱贫地区发展新动能、拓宽脱贫群众增收新渠道的支撑点。

  从增强脱贫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能力出发,山西在乡村产业上打好特色优势牌,引导种养、农产品加工、水果、药茶、乡村文旅、生态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在乡村发展上,统筹产业和生态,发挥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

  基于此,山西以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为重点,依托红色文化、关隘文化、渡口文化、生态文化、历史村镇,创新“旅游+”为主导的多产业融合,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带动帮扶能力强的乡村旅游项目,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

  每逢周末,静乐县王端庄村的农家小院很是热闹。“城里人喜欢尝一尝农家饭,买一点土鸡蛋,摘一些新鲜的蔬菜和山楂,我这一亩三分地一年收入1万元。”村民王九全说。

  2021年,静乐县依托“生态静乐”环境优势和交通便利,开发农家小院,发展乡村旅游,一桌土饭、一块菜地、一窝家鸡、一间民宿、一片果林的“庭院经济”小有成效,拓展出乡村产业的新方向。

  通过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4.5万个产业扶贫项目落地运营,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农产品五大出口(商贸)平台基地建设向重点帮扶县倾斜布局。

  移民搬迁后,村民石慧芳从繁峙县繁城镇鳌子头村住进滨河移民小区,选择在小区里的第四就业帮扶车间务工,成为一名缝纫工。

  “早上9点上班,下午6点下班,一个月工资2800元,有的工种能挣到7000元。”石慧芳说,家门口挣钱,不耽误接送孩子上下学。从农民到市民、从种地到务工,身份转变的她在县城稳定下来。

  “产业立得住,村民稳得住。”繁峙县乡村振兴局局长赵宝国介绍,帮扶车间引入了河北的箱包制造企业,原料、订单全部由企业派送,市场销售由企业自主经营,工人上岗前由政府负责技能培训。

  如今,从箱包到成衣,这种模式下的帮扶车间已覆盖了繁峙县的移民搬迁小区,吸纳搬迁村民就近就地稳定就业。

  完善就业市场,赋能脱贫群体,托举的不仅是务工人员和他们身后的家庭,还是新业态经济和乡村振兴的未来,需要在更长的时间坐标和可持续的机制中审视、探索。

  山西把产业就业和技能提升结合起来,按照“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培训赋能脱贫劳动力,优先组织劳务输出,实现持证就业。让产业输出脱贫动能,使脱贫人口融入产业。

  目前,山西打造出“吕梁山护工”“天镇保姆”等特色劳务品牌90多个,带动91.8万脱贫劳动力就业。2021年,山西组织脱贫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0万人次以上。通过技能培训下,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乡村特色建筑队伍初具规模,“土专家”“乡创客”和能工巧匠在农村创业中发挥引领作用。

  

  脱贫生活由稳向好

  “现在不论遇到啥问题,只要下楼拐个弯,找政务中心就啥都解决了,真是快捷又方便。”移民搬迁住进繁峙县聚宝新区的张万林说。随着就业帮扶好、产业带动好、社区治理好、权益保障好、融入环境好“五好”社区的创建,帮扶车间、卫生院、学校、养老服务中心等设施相继完善,她对生活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汾西县对竹镇对竹村实行“幸福积分”管理制度后,村民踊跃加入环境卫生、村民议事等集体活动,参加美丽庭院、致富带头人等评选活动,通过积分兑换超市物品以及洗澡券、理发券、住宿券、用餐券等,积分制度让乡村治理收获了共建共治的成效。

  通过壶关县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平台,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县乡村的扶贫资金投入和形成资产具体情况。当资产出现闲置、损毁、流失等异常情况时,会及时预警,做到扶贫资金底清数明,扶贫资产管护到位,资产收益逐步提高。

  从搬迁后扶的安居乐业到扶贫资产的数字化管理,山西探索提升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能力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高脱贫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

  通过“五好”社区创建活动,山西制定支持发展就业帮扶车间政策措施和帮扶车间考核办法,集中安置区全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800人以上的集中安置区全部设立就业服务站,1122个集中安置区配套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卫生室(站)、养老服务中心,搬迁群众实现稳得住、过得好。

  持续抓好“路、水、暖、电、数、链、废、机、田、证”等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10件实事,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五大提升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延伸让乡村焕发新貌,让村民生活舒心。

  由持续脱贫稳不稳到群众生活好不好,从要素支撑有没有到能力提升好不好,任重道远,山西行而不辍。

  攻坚克难,摆脱绝对贫困;攻守转换,巩固脱贫成果。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乡村美起来、群众生活好起来的生动景象迎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