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培训体验 >> 新闻资讯 >> 领导讲话 >> 正文
“总书记跟咱老百姓是一家人一条心”
日期 : 2021年06月07日 15:2:49来源 : 农民日报
5月1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会前的12日-13日,总书记在南阳市就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调研,并在淅川县实地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运行和库区移民安置等情况。这是时隔一年多后,总书记再次来到河南这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一路紧跟总书记的考察足迹,记录考察背后的点滴故事。
一株艾草
南阳是“医圣”张仲景的故里,中医药事业发展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居前列,正在全力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
5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来到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医圣祠,了解张仲景生平和对中医药发展的贡献,了解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中医药传承创新情况。
药材好,药才好。南阳充分发挥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中药材资源丰富的优势,紧抓道地中药材种植生产。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品种有79种,种植面积180多万亩,年产值50多亿元,带动30万名农民稳定增收。
“总书记就进一步发展中医药作出了新的指示,我们更有动力、更有信心打造好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医疗高地和全国健康养生之都。”南阳市委书记张文深表示。
艾草是南阳中药材的龙头产业,种植面积近30万亩,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在70%以上,年销售额过百亿元。
“总书记强调艾草是宝贵的中药材,我要把创业的干劲加倍发挥出来,推动艾草产业朝着高精尖方向发展,为乡村振兴多作贡献。”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查洪付说。
这家公司也是当地的扶贫就业基地,近年来辐射带动附近300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总书记跟咱老百姓是一家人一条心。”公司员工苏振洛感慨地说,“他跟咱话家常、聊收入,他关心的问题就是咱的实际问题。”
一朵月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在南阳,月季就是一个典型的富民特色产业。
南阳月季以品种多、品质好、种植规模大著称,在全国享有盛名。南阳栽培月季始于唐代,兴于明清,发展于当代,是我国最大的月季苗木繁育基地,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月季之乡”。
目前,全市月季种植面积15万亩,年出产苗木15亿株,苗木供应量约占国内市场80%,年产值25亿元,带动全市超过15万人加盟月季产业,亩均收入近万元。
为打响南阳月季品牌、带动产业升级,南阳着力打造了月季博览园,主要包括名贵月季品种展示园、藤本月季造型园、古桩月季园等,占地1300余亩。
5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卧龙区的南阳月季博览园,听取月季产业发展和带动群众增收情况介绍。
“总书记关注民生、关注就业、关注人民的生活水平。”卧龙区委书记高贤信说,“我们会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把月季产业打造成生态富民工程,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发展理念贯彻、民生改善的有效结合。”
目前,南阳月季有10种色系、2000个品种,产品远销德国、荷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书记说要加强地方优质品种保护,我们会继续加大月季新品种研发力度,努力提升月季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南阳月季博览园总经理赵磊告诉记者。
一个工程
一渠清水向北流。南水北调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规划东、中、西线干线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构成“四横三纵”的中国水资源版图。其中,中线工程是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调水线路。
在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坐落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大坝巍峨而立,桥下碧水滔滔,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总干渠的“水龙头”。甘甜清澈的长江水,从这里奔流向北,送往京津冀豫等省市沿线地区的20多座城市,7900万人受益。
“总书记非常关心南水北调水的质量、水资源的统筹利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说,保护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是淅川人民的使命,要把总书记的肯定和关心,变成保护水质、发展绿色经济的动力。
绿水青山要变成金山银山,淅川县近年来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通过发展软籽石榴、大樱桃等生态林果38万亩,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3万多名贫困群众端上了“绿饭碗”,走上了小康路。
总书记的到来,让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采样科副科长严聃桢更加感受到工作职责的光荣,他告诉记者:“这里的水质各项指标长期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指标,可以直接喝。我会进一步严守岗位职责,把好渠首水质关。”
一个村庄
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位于渠首附近,是一个移民搬迁新村。5月13日下午,记者走进邹庄村,只见宽阔的水泥路穿村而过,一排排二层小洋楼分立两边,村内硬化的道路一尘不染,崭新的太阳能路灯矗立在道路两旁。
村民邹新曾一家人一直沉浸在总书记到来的喜悦和感动当中。“总书记对咱老百姓是真关心啊,吃得怎么样、干的啥活、收入多少、小孩教育要管好……”68岁的邹新曾回忆道。
移民前,邹新曾一家主要收入来源就是种地,土地贫瘠,日子艰难。搬迁到邹庄村后,邹新曾在村里当保洁员,每月有900元工资,儿子邹会彦管理着十几亩耕地,儿媳郭春玲在镇上服装店工作之余还做电商销售化妆品,现在全家一年收入能有十一二万元。
“现在的生活跟掉到蜜糖罐里一样,全家人的希望就是把两个孩子培养好,让他们考上好大学,成为栋梁之材。”邹新曾对眼下的生活很是满意。
2015年,邹庄村利用南水北调移民村产业发展试点项目资金引进农业企业,建设了邹庄丹江绿色果蔬园基地,种植猕猴桃、莲藕、葡萄等果蔬,打造集采摘、住宿、餐饮于一体的生态观光园。目前,全村300余人从事果蔬产业,月均收入2000元以上。与此同时,烟叶种植、规模化养殖场、光伏发电等一项项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和项目建设,铺就了邹庄村的致富之路。
一路看一路问,记者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特色产业壮大、生态环境保护、民生福祉改善的深情牵挂,相信南阳人民一定会牢记嘱托,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兴旺,经济社会发展芝麻开花节节高。
网站
导航